APP下载

李东阳屡疏乞休原因考辨

2017-09-10惠田田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明朝

惠田田

【摘要】:致仕,即古代官员的退休。乞休作为古代官员致仕途径的一个方面,这一现象在明朝中后期更加的突出。本文将通过对明内阁首辅李东阳在任职期间的多次乞休进行分析,考辨其在不同时期乞休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明朝;李东阳;乞休;致仕

中国古代官员七十致仕,在未满七十岁之前,因疾病等原因提前请求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1]而乞休一般有因病乞休、因官场失意而乞休等诸多因素。弘治与正德两朝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从弘治六年第一次上疏乞休到正德七年十二月乞休致仕归家,历时近二十年。

一、李阳生平简介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谥文正。李东阳是明朝著名的内阁首辅大臣,曾入内阁十八年,他于天顺八年中进士,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立朝五十余年。著有《怀麓堂稿》、《怀麓堂诗话》、《燕对录》等 。本文将从李东阳在朝期间的政治活动入手,就他在弘治正德两朝多次乞休的原因及经过进行考辨。

二、李东阳的数次乞休梳理

(一)弘治年间的奏疏乞休

弘治十一年,“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以清宁宫灾同引咎乞致仕”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三月,李东阳以昡晕等疾病为由请辞,皇帝不准。四月,李东阳再次上疏请求辞职,皇帝再次不准。五月再上书请辞,皇帝依然不准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五月二十五日,李东阳上疏请求致仕,皇帝不准。五月三十日,李东阳以灾异事件上疏求致仕,皇帝不准。十二月十五日李东阳以生病为由乞求退休,皇帝不准。十二月二十五日,李东阳再上疏求退休,皇帝不准。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二十一日,李東阳以疾病原因乞求退休,皇帝不准。

(二)正德年间的奏疏乞休

正德元年(1506年),二月,李东阳与刘健、谢迁上疏乞退休,皇帝不准。二月二十九日,李东阳次再与刘健、谢迁乞求退休,皇帝不准。十月十三日,李东阳与刘健、谢迁上疏乞求退。皇帝批准刘、谢二人離职,却独留李东阳。十月十五日,李东阳再次上疏乞求退休,皇帝不准。十月十六日,李东阳奏请乞求暂免朝参,只求能够扶病入阁供事,皇帝准。十一月,李东阳上疏乞求退休,皇帝不准。

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李东阳上书乞求退休,皇帝不准。

正德三年(1508年),八月,李东阳以病求告休息。九月李东阳乞求退休,皇帝不准。十月李东阳再次乞求退休,皇帝不准。

正德七年(1512年),十月四日,李东阳上疏恳求谢辞,皇帝下诏改荫为六品文职。十二月二十七日,李东阳以身老生病恳求退休,皇帝准许。

纵观李东阳的整个政治生涯,在他从政的后期,即正德时期,他的奏疏乞休几乎贯穿其中。《求退录》和《求退奏疏四十首》中收录了他自弘治八年以来的56篇求退疏,从中也可以看出越往后他的致仕想法越强烈。他在《求退录序》中说:“旋值奸人窃柄,国是动摇,既不获退,则曲为匡救,十不能一二,累疾累辞”。

三、李东阳数次乞休的原因及结果

弘治八年(1495年),李东阳入内阁,此时他便上疏乞休。“自揣凉薄,弗克膺重任,具疏辞不许”[2]由此可见,李东阳此时的上疏辞免是在孝宗皇帝重用他进入内阁之时,他谦虚的表达自己难以担负重任,要求“照旧供职”,但这样的请求皇帝自然是不会应允的。

(一)劝谏皇帝

在弘治朝任职时期,李东阳上疏乞休的原因主要在于劝谏皇帝,如他在弘治十四年五月的乞休疏中提到: “愿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穷,勤励讲学,省节游宴,爱惜财用,慎重官爵,礼制贵戚,法驭边将,亲贤远佞,崇正辟邪……倘臣言可采,陛下幸留意焉,则臣之退犹臣之进也。如其不可,则臣虽力疾备位,苟充任使,陛下将焉取之,而亦将安用之哉。”这里他主要是要通过自己的求退之意来劝谏皇帝。

(二)官场失意,上疏乞休。这类情况主要发生在李东阳任职于武宗朝时期。

1.“独留”事件的发生

明孝宗时期,皇帝勤政爱民,信任贤臣,因此这一时期李东阳的抱负也得到了施展。在孝宗皇帝驾崩时,委命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为顾命大臣,让其辅佐年尚幼的太子朱厚照,但武宗继位后不久便有刘谨霍乱朝政,加之武宗长期不理朝政,贪图享乐,这使得当时的顾命大臣刘健、谢迁、李东阳集体上疏乞休,但此次乞休,最终刘健、谢迁二人皆致仕,独留李东阳一人于朝堂。“刘谨入掌司礼,东阳与健、迁即日辞位”[3] “耻之,再疏悲请,不许”[4]而对于此次李东阳乞休不得的原因,《明史》中记载主要是由于他在刘健、谢迁等人主张诛杀刘谨时,态度不够明确,言语也比较缓和,“初,健、迁持议欲诛谨,词甚厉,惟东阳少缓,故独留”。[5]此次“独留”事件的发生,在李东阳的政治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此他不仅在朝堂面对非议,还要独自面对刘谨一党,与刘谨之流斗争。“从来人臣显行其节者易见,隐行其志者难知。东阳之不去,一在保全善类,使诸臣阴受其庇;一在受顾命之重,宁留其身以冀君之悛改,而不忍超然去国以自洁其身。”[6]从这里可以看出李东阳之所以没有愤然离去,在于他感念先帝之恩,以及武宗对他的信任,让他仍然顶住压力留守朝堂。

当然,在这之后李东阳也多次要求退休,但每次都被皇帝“深情挽留”。而分析这之后的多次乞休,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想要逃离当时的朝堂,对当时朝堂宦官专权颇感无奈。但因当时皇帝仍然倚重他,所以才迟迟未获准许。

(三)因病乞休

在李东阳数次乞休中,上述政治因素固然占主导,但有些也确是身体原因。如“臣近因感患眩晕等疾不痊,具本陈情,再乞休致”[7],弘治十七年起李东阳就曾因病上书求退,他的《集句后录小引》提到:“甲子之夏,予归身网里,道触炎暑,及冬而病凡三阅月。自度衰疾,三上疏乞休弗获,幽情郁思欲托之吟讽而未能者”。李东阳显然是诚心求退,否则不会因求退不得而幽情郁思的。正德五年九月,李东阳上疏“才疏力薄,当退一也。多病早衰,当退二也。”[8]“五月以来,鼻血脾泻,痔漏下血,或委顿一时,或缠绵累日,积成虚耗,愈不能支。”[9]再次因病乞休。

可见,身体原因确实是造成李东阳乞休的一个方面,但这绝不是他屡疏乞休的主要原因。

四、 结语

综上,从李东阳乞休的整个过程来看,无论是在他才华抱负得到施展的孝宗朝,还是朝臣关系紧张,皇帝昏庸无能的武宗朝,他都有过求退之意。弘治十四年以后,李东阳便屡次上疏乞休,虽均未获允,但他在政治上仍然尽心尽力。到武宗朝,由于皇帝不理朝政,宠信宦官,李东阳对朝政颇感失望,但有感念孝宗的重托,因此这一时期他的心里充满矛盾,既想尽心于朝政,又想远离朝堂。直到刘瑾作乱,破坏朝纲,诛杀朝臣,李东阳位置尴尬,遭人非议,对朝政的失望及身体原因使李东阳最终以乞休致仕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注释:

[1]王伟:《明代官员“乞休”中的家国观念与自我认同》,《历史学研究》2015年第2期。

[2](明)李东阳撰:《李东阳集》卷2《求退录》,岳麓书社,1984年版。

[3](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81《李东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4](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81《李东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5](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81《李东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6]周寅宾:《李东阳集》卷3,岳麓书社,1984年版。

[7](明)李东阳:《李东阳集》卷2《求退录》,岳麓书社,1984年版。

[8](明)李东阳:《集求退录》

[9](明)李东阳:《求退录》

参考文献:

[1] (清) 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明实录》[Z].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3] 李东阳.《李东阳集》[M].岳麓书社,1984年

[4] 李佳.《明万历朝官员“乞休”现象分析》 [J]求是学刊:2009,(2).

猜你喜欢

明朝
明朝货币制度变迁问题研究探讨
论明朝监察制度及对当代中国借鉴意义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
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的影响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
明《宣平王夫人张氏墓志》考释
浅析明朝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
明朝隐士略探
明代治黔措施略论
明万历援朝抗倭后朝鲜社会秩序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