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车站运营安全管理探讨

2017-09-10刘付衍玲

世界家苑 2017年9期
关键词:危险源演练应急

刘付衍玲

摘 要:地铁的出现最突出的特点是节省地面空间,不会和其它交通工具产生交集冲突,因此可以节省通勤时间。然而地铁运营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受到外部及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难度。本文主要对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运营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一、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分析

地铁运营作为城市重要交通工具,其运营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在运营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影响因素,给地铁运营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归类以下:(1)人的因素。在地铁运营中,涉及的人员较多,其中既包括工作人员,也包括乘客,在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中,人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也是比较不容易控制的因素。对于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操作失误、现场处置方式不合理、养护维修不到位,都有可能引起地铁运营安全事故,上述现象的发生主要与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责任心等方面有关。乘客作为地铁运营的主体,他们的不安全行为对地铁的安全运营影响较为严重,如上下地铁时拥挤、强行扒开车门、跳下站台等等。(2)设备因素。地铁是由多个设备组合而成的系统,如车辆系统、轨道系统、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机电设备、通信设备等等。这些设备的性能对地铁的运营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在地铁运营的过程中,若是某个设备的性能下降,或是出现故障,轻则会导致地铁运营中断,严重时可能引起安全事故。(3)环境因素。地铁的运营环境比较特殊,由此使得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其安全运营的一个因素,自然环境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威胁较大,如水灾、地震、地质灾害等,由于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所以只要此类灾害发生,都会引起严重的事故。(4)管理因素。在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所有因素当中,管理因素是可控性最强、最易于改进和完善的一个因素,并且也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较为有效的途径。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若是制度不完善,则会导致管理职责不清,从而对管理过程的流畅性造成影响,在这一前提下,地铁的运营安全也将受到影响。

二、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公众乘坐地铁的安全意识

广大公众作为地铁运营的主体,其安全意识的高低,与地铁运营安全息息相关。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升公众乘坐地铁的安全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大地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可将地铁安全宣传纳入到城市防灾教育体系当中,对于青少年,可采取安全讲座的形式,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居民,可以小区为单位,发放地铁安全知识资料。同时,可借助地铁车站内的电子显示屏、车厢内的网络电视等途径,向乘客宣传地铁安全知识。此外,可通过各类媒体对地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扩大宣传范圍。

(二)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

地铁中的设备种类较为繁杂,并且数量较多,为避免因设备性能降低而引起安全事故,必须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性能。首先,在地铁工程建设之初,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购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设备,所有的安全设施必须安装到位,各个系统在投入之前,应当进行试运行,确认稳定、可靠之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其次,为减少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应加强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工作,编制合理可行的检修计划,定期对重要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隐患扩大,造成安全事故。

(三)改善地铁运营环境

由于自然环境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地铁运营安全问题,只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从而使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环境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应急预案,该预案当中应包括水灾、火灾、地震、断电等情况的处置措施,同时,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对预案进行学习和演练,通过实战演练,找出预案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妥善处理和应对,由此可以为地铁的运营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应当避免管理上出现的各种疏漏,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首先,在地铁正式开通运营前,就必须建立其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其次,应当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将地铁运营的安全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提高安全检查的效率,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安全检查要严格落实,不能只走过场,通过检查应当能够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将各种威胁地铁运营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当中。再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疏忽大意造成的地鐵运营安全事故,必须追究当事人责任,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

(五)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保证地铁的运营安全,地铁公司应当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和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使其了解并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合理运用,减少操作失误。同时,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避免因责任心不强引发安全问题。此外,地铁公司可适当组织一些技能比赛,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六)重点进行危险源管控,建立安全隐患管理机制

车站完成危险源识别及评价38个,其中R1(重大危险源)0个,R2(不可容忍之风险)5个,R3(可容忍之风险)22个,R4(可接受之风险)11个。作业人员、班组长、车队工程师按照危险源级别、检查频率不等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建立安全隐患月报制度,加强对安全隐患的跟踪和整改;建立安全隐患季度总结通报制度,每季度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的落实情况、有效做法和存在问题梳理后向各车队进行通报。

(七)组织应急演练,锻炼心理素质

各中心按照公司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及时完成应急演练方案的编写和组织。车站主办的应急演练,领导和相关工程师应参加演练并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班组长组织所有员工学习该演练方案,每人一卡填记《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卡》。演练结束后班组长填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表》,评估人员填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地铁作为公共交通设施,它的运营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确保地铁的运营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对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并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苏飞.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运营安全管理需求分析与系统开发[D].广州大学,2016.

[2]陶源.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研究——以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例[J].四川建材,2017(4):6768.

[3]刘小慧,徐杰,罗兵,唐喜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以东莞地铁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7(5):7476.

[4]戴姝婷.基于南京地铁危险源信息登录系统的地铁运营阶段事故前兆分析[D].东南大学,2016.

[5]张灿.地铁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影响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166.

(作者单位: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

猜你喜欢

危险源演练应急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准备好应急包
化学工业园区中危险源分级模式浅析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应急预案的编制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构建以危险源控制为核心的施工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