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工作要点及措施

2017-09-10黄静婷

世界家苑 2017年9期
关键词:客流车站乘客

黄静婷

摘 要:地铁运营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受到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地铁运营过程中具有随机性和复杂性。当然,其低碳、快捷、安全的优势,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本文主要对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原则、影响因素及工作要点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工作;原则

前言

地铁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运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压力问题,地铁站内人流非常密集,要想保证乘客顺畅出行,就得做好客流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人员、设备、设施的潜能,提高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安全、高效应对客流组织工作,避免发生因为拥挤、意外事件发生带来踩踏、客伤等事件。

1.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原则

地铁作为一个大容量的快速运输系统,主要通过合理的、科学的客流组织来完成其大容量的客运任务。客流组织是通过合理布置客运相关设备、设施,以及对客流采取有效的分流或引导措施,来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地铁客流组织主要是指经过对车站设备、设施和空间的分析,根据车站某个时间段的进出车站乘客数量预测,制定符合地铁车站实际情况的乘客进站、乘车(或换乘)、下车、出站疏导和指引的方案,以及根据方案进行的车站行车、票务和人员组织。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原则如下:①随时掌握客流变化规律,经常统计分析客流量,监视客流的骤变,同时密切注视乘客的安全状况;②合理设计乘客流向,在站台、楼梯、大厅处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和对流,并设计标线,要求乘客在楼梯和扶梯上尽量靠右行走和站立,有序上下;③在客流容易混行的区域,如大厅或楼梯等处,需设置必要的安全线或栅栏隔离,以免流向不同的乘客互相干扰;④引导乘客在换乘通道单向流动,以免双方向大客流相互冲击;⑤完善统一导向标识系统,准确快速地分散客流,避免乘客交叉聚集和拥挤;⑥应尽量为乘客提供方便,减少进出站和换乘时间及距离。

2.影响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主要因素

2.1地铁车站候车环境

地铁车站的候车环境对客流组织的影响是很大的,候车环境主要包括了地面出入口、站厅以及站台三个部分。出入口的设置大小,数量规模都会对客流的疏散效果造成影响,考虑到运输和疏散的安全性需要,每个车站应预留两个以上的安全通道。站厅是为乘客提供售票、检票服务并承担一定疏散功能的场所,站厅的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需要进行一定隔离,以便实现对乘客的分流管理。站台是乘客进行候车的地方,也是车上乘客下车最先经过的地方,站台布置的合理与否以及疏散组织措施是否到位,对超大乘客的疏散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站台在设计时每平方米的容纳量应为2-4人。

2.2地铁车站通过能力

车站通过能力是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对客流的最大承载量,地铁的承载能力对超大客流的疏散工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由于通过能力的提升,所能容纳的人员也就越多,这一方面能够为人员的疏散提供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正是由于通过能力的提升也为组织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车站的电梯、自动扶梯、楼梯、过道、安全设施以及自动售票机等设备的能力都是影响车站总体通过能力的因素,只有将各个因素协调控制,根据地区人流量特点,在客流量预期的基础上,对车站的通过能力进行合理设计。

3.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工作要点及措施

对于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工作,需要根据客流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组织措施的选择。对于可预见的客流,可以通过提前预测并预防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疏散,主要的方式包括:提前预测、控制运能、加强客流组织等;对于不可预见的客流,由于其不可预见性,很难直接通过监测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因此只能通过一定的预防警备措施,对可能突发的超大客流进行应急预案,加强突发时间的控制。

3.1客流预测

对于可预见的客流,可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客流的高峰期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关的组织疏导方案。对于由于定时上下班及节假日造成的超大客流,可通过历史数据的记录对其进行预测,根据对每天或每次节假日时的客流数据的实地测量分析,得出整体上下班或節假日高峰时段内的客流变化规律,并据此制定组织方案。对于由于地铁沿线的重大活动所造成的客流量变大,应在以往历史数据经验基础上,结合本次活动的具体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举办规模,对客流量进行估算。对于由于恶劣天气变化造成的人流量增加,可提前关注相关天气变化,做好相关预案,并及时分析历史数据,了解各种交通出行方式在遇到恶劣天气时对地铁承载力的分流。

3.2控制运能

运能是地铁对客流运送能力的描述,对运能的控制能够极好地根据实际情况应对超大客流情况的发生。当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客流量上升时,应及时协调控制好地铁的运能。在客流地缝时期适当减少地铁运能,而在各类高峰时期,通过地铁停靠时间、发车间隔、运行方向等各类参数的更改,提高地铁运能。在面临超大客流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增调备用车辆,通过合理组织各列车的交叉运行,来提高地铁车站的总体运能。

3.3加强客流组织

在面临大客流时应及时做好车站的客流组织工作。一方面应提前在即将发生大客流的区域增调人手,通过合理的组织措施对客流及时进行疏散和引导。另一方面,除了人员的安排,对于大客流发生的时间段及区域应增设引导设备,并通过各类导流标识和措施对乘客进行引导。

3.4灵活调整行车交路

调整行车交路属于调整行车组织方式的常用方式之一。对于各区段客流不均衡的线路(线路跨郊区一般具备此特点,即市中心客流较大,而郊区车站客流较小),可采用灵活调整部分列车行车交路方式,将部分列车经中间折返站折返小交路运行,加大高峰区段行车密度方式,疏导高峰区段客流。

3.5做好信息传递工作

把正常狀况和非正常时期的通讯联系方法纳入到地铁客运组织管理。要分析和预测车站内有关客运组织可能出现的情况,明确当车站遇到哪种情况时,该由谁负责信息的发布,以及发布信息的内容和时机,建立线路之间相互统一协调的快速信息处理反应机制。并建立在特殊状况时,向乘客发布信息及向上级主管通报的管理办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最明显的就是出行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速度快的交通工具—地铁。尤其是上下班及节假日期间,很容易形成客流高峰期。客流量的迅速增多不仅造成了人们出行的不便,还加大了地铁站的工作量。要有效的解决此现状,地铁站必须合理有效的去组织和安排工作。因此,地铁车站只有针对高峰期客流做出预见和分析,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地铁车站客流高峰期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伦,陈扶崑.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05)

[2]赵宇刚,毛保华,杨远舟,何韬.城市轨道交通站台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02)

[3]赵萌萌.探究地铁车站应对大客流的组织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6)

[4]叶芳.地铁车站超大客流疏散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0)

[5]赵远莉.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调查和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

(作者身份证号码:440301198907212329)

猜你喜欢

客流车站乘客
车站一角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可靠性分析
“风的乘客”
停车原因
地铁换乘客流预警及应对
地铁线网客流优化配置研究与应用
时空守护者之车站遇险
地铁车站
咖喱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