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2017-09-10

环球市场 2017年25期
关键词:客家人实效性教学方式

罗 帅

嘉应学院医学院

刍议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罗 帅

嘉应学院医学院

寻根客家精神中的优秀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改进教学 、提升实效性的途径。将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增强教学活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中国精神;客家精神;教学方式

习近平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如此重视家风问题,是因为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这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广东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样,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大学生的思想理论需求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要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发展实际来解答这些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整合地 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为例。

一、客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以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为例

(一)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拓荒者精神

客家人最显著的精神特征就是坚韧不拔的拓荒者精神,也就是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由客家民系的形成历史所决定的。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迁移史、血泪史和苦难史,客家人正是在战乱和灾荒中不断迁徙,不断开荒拓土,从而形成了这种客家第一精神。世界客都梅州市市政府将梅州人精神概括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将梅花定为市花,就是对这种精神的肯定。

拓荒者精神在客家先辈中是十分突出的,走出大陆的客家华人华侨身上也具备很明显的艰苦创业的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是现代客家文化最值得重新提倡的精神,只有高扬客家先辈坚韧不拔的拓荒者精神,才能实现客家地区社会经济的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要大力招商引资,更应培育本土客家人的创业精神,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坚忍不拔的艰苦创业精神在社会文化的转型升级时期特别重要,必不可缺,必须大力提倡,高举弘扬才行!

(二)唱响客家山歌,培养民族精神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在长期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形成的有自身特色的民间口头文学,这些山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浓厚生活气息。有些山歌的内容是劝人为善、歌颂党的领导、歌唱社会主义,摧人健康向上的,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教学当中,根据教学内容,我适时运用客家语言把一些山歌引进课堂传唱,既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例如,“月光光耀耀,共产党来到,齐家(大家)去欢迎,纸炮(鞭炮)拉拉调……喊佢(他们)话多谢捱(我),岩头(点头)微微笑,歌唱共产党,领导真系好,杀敌救齐齐(大家),功劳天柬(样)高”。

二、融入客家精神,创新教学方式——以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为例

梅州是叶剑英将军的故乡,是长征女杰廖似光的家乡,是著名华侨“吉隆坡王”叶亚来的诞生地。在街道内有40多幢客家传统古建筑、革命旧址、古书院。梅州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将老师提出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加强同学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学生也可以用制作视频、上讲台演讲、或者随机采访的方式。如讲授第二章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时,可通过影像资料的剪辑加之现场人物表演对历史进行虚拟还原,让学生根据历史场景自己设计一段独白,在独自与影像资料 、表演的过程中体验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与精神。拉近学生与历史文化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

尝试高校与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第二课堂,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就要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多下功夫,认真引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定期与教育基地举办主题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带领学生参观 “党史教育基地”,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等,既增进知识 、又锻炼能力。

三、展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方式,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活力

继续寻找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根植于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心系国家情怀,“小家”紧系“大家”,把客家精神一代代地保持传承下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客家的家是地方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寻根客家精神中的优秀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改进教学 、提升实效性的途径。将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增强教学活力。

[1]王桂新.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M].科学出版社,2015.

[2]李 琪.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思考以西安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16.

[3]林春逸.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12.

项目:嘉应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编号:JYJG201602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罗帅,1980,女,辽宁辽阳人,嘉应学院医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客家人实效性教学方式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