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评论的是与非

2017-09-09常江

人民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

【摘要】总体上,我国的网络评论正处在关键的过渡时期。长久以来,我们在形容新的网络文化时,会用“野蛮生长”这个词,网络评论经历过“野蛮生长”的阶段。在“野蛮生长”之后,正处于一个逐渐秩序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行业存在的问题不是结构性问题,而主要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评论 中国形象 移动化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文艺评论进入众声喧哗、价值多元的新时代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网络评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整个网络评论行业无论从规模还是品质来看,都较以往有长足的进步。这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评论的渠道得以拓宽,可承载评论的网络空间和线下空间比过去有极大扩容。第二,在以信息个性化为特征的网络内容生产浪潮中,网络评论行业的精细程度引人注目,在知乎等平台,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以往绝少出现的针对十分具体或十分冷僻的社会领域或文艺类型的评论作品,评论实践的光谱日趋丰富。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评论作者的收入有了较大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大资本的介入。收入提升对于网络评论作者群体来说是一个显著的心理提振。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评论界如何独立于资本控制。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网络评论事业呈现出如下四种显著的趋势。

平台的移动化。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天互联网生态和环境发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移动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超过90%的手机接入互联网,这个比例大大超過了平板、电脑端,移动阅读和移动娱乐已是中国网民线上文化消费不可避免的趋势。

作者的大众化。网络文艺的发展对于整个文化民主化的进程有非常好的昭示作用,在评论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传统媒体环境之下,评论人员多由知识分子或权威机构的从业者构成,准入门槛较高,评价标准单一化、精英化。在今天,任何一个拥有某方面专长的普通网民,都可以在网络上拥有自己发声的空间。当然,听众的多寡因情况而异,且传统评论作者群体仍然拥有对行业极高的准入性,但从技术和渠道角度看,一切网络评论者都拥有传播权。

内容类型的专门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评论内容首先被划分为新闻、文艺两个大门类,尔后再进一步地细分:新闻门类下有各种类型的新闻评论,如时政新闻评论、国际新闻评论、文化新闻评论等;文艺门类下则有各种艺术门类的评论,如电影评论、电视剧评论等。这些内容类型实际上共享同一个媒体空间。但在今天,任何一个细小的领域或话题(不限于新闻事件或文艺题材)都可以形成自己独立的评论空间。

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评论界对于事件的主流看法、对于某一艺术类型的主流观点,究竟有多大的权威性,是基本可以预测的,这是因为评论者群体相对同质化。网民话语权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主流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也在实际上昭示着我国的网络评论领域进入到一个众声喧哗、价值多元的新时代。

我国的网络评论目前处于“野蛮生长”之后逐渐秩序化的阶段

总体上,我国的网络评论正处在关键的过渡时期。长久以来,我们在形容新的网络文化时,会用“野蛮生长”这个词,网络评论自然也经历过“野蛮生长”的阶段。但或许由于评论本身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实际上并没有持续很久。网络评论走出“野蛮生长”,进入秩序化转型阶段的典型标志,就是大资本的介入。当大资本渗入并主导某一文化形态的生产过程后,为实现自身资本利益的最大化,其必然以建立秩序、维持现状为己任。因此,我国的网络评论目前实际上处于“野蛮生长”之后的一个逐渐秩序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行业存在的问题不是结构性问题,而主要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网络评论界对时效性的追求几乎达到了异化的程度。当然,从舆论的生成和流变规律来看,网络评论追求时效是无可厚非的。但由于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存在较为固定的周期,因此在机制上可以确保观点拥有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沉淀。但互联网完全抹去了信息生产和发布的时间周期,网络评论与事件之间几乎是无缝衔接的。有些评论者和平台为了把时效性追求到极致,甚至已经到了对评论对象缺乏基本观察距离的地步,只一味地迎合流行情绪。

互联网文化的碎片化特征已严重影响网络评论的生产。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网络内容,尤其是娱乐类内容,评论其实是最不应该碎片化的,它应当给读者提供完整的逻辑体系以供其思考、判断。如果我们对某一事件、某一对象或某一趋势的评论,总是纠结其中琐碎的细节,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在把理性的精神肢解为一些短片式的、转瞬即逝的阐释。评论的权利当然应当尊重,但对于整个行业生态来说,过于碎片化的表达习惯实际上是需要警惕的一个倾向。

我国的网络评论界目前在基本价值观上还难以达成共识。全行业虽在表面上有着丰富的争鸣,但其实绝大多数所谓“争鸣”都不是观点和立场之争,而是基本人性和基本价值观扭曲的产物。其中,三类在基本价值观上存在严重问题的评论,有十分巨大的市场:一是对底层缺乏悲悯之心的侮辱性评论;二是针对民族和宗教问题的非历史、情绪化的评论;三是物化和矮化女性的评论。这样的作品其实是缺乏专业训练,甚至是没有接受过基本公民教育的恶意言论,应当引起全行业的警惕。

资本对评论行业专业性的干扰。如果不能独立于资本和权力的影响,或在相当程度上独立于资本和权力的影响,评论界的存在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评论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个“界”?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一个有距离的角度对文化和内容的生产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①[英]斯道雷著、常江译:《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责编/谭峰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
解构电影《面纱》里的中国形象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德传播媒体该怎么做
欧美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误读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新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