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2017-09-09夏春涛

人民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民族复兴使命

夏春涛

【摘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是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大举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生成发展的。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秉承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始终念兹在兹的民族复兴理念,反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不可阻遏的历史大势,同时又与时俱进,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将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持续发展的民族复兴思想推上了高峰,彰显了我们党对民族前途命运始终不渝的历史担当与使命追求。

【关键词】民族复兴 历史地位 使命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是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大举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生成发展的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大举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鸦片战争战败,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致力于民族复兴的起点。一些先觉之士修正或摒弃陈腐的天朝上国观念,呼吁改变现状,如林则徐睁眼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倡言“与番人并雄”“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疯狂洗劫并焚毁圆明园,进占京师,逼迫清政府签订更加屈辱的和约。消息传开,举国震惊,变革呼声日趋高涨。为应对危局,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官僚发起以“自强”“求富”为主旨的洋务运动,在军事、经济等领域推行新政,兴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并创办新式学堂、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等,使封闭保守的中国社会出现一些新因素新气象。但洋务运动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圭臬,变革力度很有限。

甲午中日战争中,号称远东最强大海军的北洋水师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走向末路。帝国主义国家随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谭嗣同忧愤不已,慨叹“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在危机刺激下,光绪帝与维新派人士酝酿戊戌变法,试图在政治、文化等层面实施新政,起到思想动员和启蒙作用,但因顽固派势力发动政变而夭折。随后发生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首都时隔40年后再度沦陷。义和团运动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而腐朽的清政府却仰承洋人鼻息,中国跌入半殖民地深渊。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他是近代明确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第一人,临终之际仍在呼吁“和平,奋斗,救中国”。以上各种呐喊、求索与奋争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但都没能找到一条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最终均遭挫败。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带来光明和希望。党自诞生之日起便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致力于反帝反封建,义无反顾地担负起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重任。在1940年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经过28年浴血奋战,党带领人民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国家高度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彻底结束了近百年来中国饱受屈辱的历史和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必要前提。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豪情满怀,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我国由此实现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踏上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周恩来总理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反映了举国上下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党带领人民发愤图强,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尽管受“左”的错误影响,我们在前进中遭受挫折、走了弯路,但依然取得巨大建设成就,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包括成功研制作为大国标志的“两弹一星”,并在探索过程中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这些均为后来的新探索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有益借鉴。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踏上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实现民族复兴拟出了历史进程表。他一再强调,“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壯志”。1990年4月会见外宾时又明确表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进行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时,强调“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是全党的共识。报告指出:“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党的十六大指出,“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的十七大强调,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将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持续发展的民族复兴思想推上了高峰

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期以来,党带领人民接续探索与奋斗,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在这关键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对民族复兴这一重大命题作了迄今最集中最系统最深刻的阐述,且富有新意:首次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练地喻作“中国梦”,易于领会,令人憧憬,有感染力;首次明确揭示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首次明确指出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系统阐释了中国梦的源起及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精神支撑、力量源泉;首次科学阐明了伟大梦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间的关系;首次明确诠释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表示“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从历史长时段来看,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承前启后的意义和作用十分突出,将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持续发展的民族复兴思想推上了一个高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民族复兴是在千回百转千难万险中砥砺前行,每前进一步都很不易。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同样要涉险滩、克难关。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他在“7·26”讲话中也明确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习近平反复论及中国梦,借此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新的集结号。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豪气地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会对此作出新部署,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令人充满期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走中国路、圆中国梦,我们将走得更加从容自信,更加意气风发。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员、博导)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民族复兴使命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