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德建设给力分享经济发展

2017-09-09刘晓霞程立涛

人民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分享经济社会公德建设路径

刘晓霞+程立涛

【摘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密不可分,经济的运行不仅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道德的支撑。分享经济与社会公德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分享经济下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加强分享经济视角下的社会公德建设,需要我们建立义利并重的道德评价体系,从青少年的道德观培育做起,完善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利用好公益广告的宣传作用。

【关键词】分享经济 社会公德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B824 【文献标识码】A

时下 “共享单车”在许多城市已然成为人们“最后一公里”的普遍代步工具。近年来,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电车,甚至共享睡眠舱等丰富的共享产品逐渐进入大众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共享单车损坏率、被盗率居高不下,其随处乱放破坏了公共秩序,共享雨伞丢失严重等现象普遍存在。鉴于此,分享经济中的社会公德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分享经济活动具有“三低三高”的明显优势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是整合各类分散的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是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下,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崇尚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的新的消费观和发展观。

相对于传统经济活动,分享经济活动具有“三低三高”的明显优势,即低成本、低门槛、低污染,高效率、高体验、高可信。其主要特征有:

适用人群的广泛参与性。分享经济因其低成本和高效率,所以具有“众人创富”的特点,适用人群尤为广泛,既没有明显的年龄限制性,也没有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的规定。此外,在分享经济中客户所购买的是商品的使用权,这独特性就决定了其突出的体验功能,而买家则是在参与过程中完成体验式消费。

使用过程的动态循环性。分享经济的产品普遍具有流动性,一般不会只固定于一个使用主体,一个产品可能由多个主体同时使用或相继使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购买方式的网络支撑性。分享经济在各个行业基本都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或者至少都拥有强大的网络后台支持,用户需要在相关网站进行注册、付费等关键步骤。而移动支付的普及,让小额支付变得更加简便,只需一部智能手机或一台联网电脑登录,产品的属性、外观、定位、价格一目了然,实现了供需高效匹配,其背后的信用体系也不断完善,让分享经济的运行更有保障。

分享经济与社会公德的关系

在我国,分享经济也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并且分享经济的发展需要大众动态性的参与体验,因此人们的社会公德和文明程度就成为决定其能否更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社会公德和分享经济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从人与物和人与人两个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人与物的关系来讲,在分享经济中,由于人们一般情况下所购买的是产品的使用权,当使用过程结束或者体验完毕就需要“物归原主”,所以其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了公共财产的属性,如此一来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就要遵守“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这样才能保证“完璧归赵”,使新的购买和使用能够得以循环和持续。因此,人们对待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应有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避免自私自利、竭泽而渔的狭隘思想。

其次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讲,由于分享经济的广泛的大众参与性,所以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内在和外在的联系,那么就需要人們具备“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其一,在共享资源的过程中要文明有礼、和谐相处,如有争端,则应选择求同存异、互谅互让。其二,在共享资源的过程中应尽量互惠互利,争取“双赢”的局面,而不是将自己的所得建立在损人利己的基础之上。其三,在共享资源的过程中要做到遵守相应的规定和准则,对于商家和顾客来说,都不能为了谋取私利而超越规则办事。

分享经济背景下社会公德的建设路径

建立义利并重的道德评价体系。作为分享经济中经营者的卖家和作为普通大众的买家在广义上都属于社会公民的一员,所以可从企业和大众两个角度来讲。首先,对于企业而言,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持续经营的根本目的和动力,而重点就在于如何将道义与趋利结合起来,建立一种义利并重的道德评价体系,使企业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不仅有利可图,而且还要认识和切实感受到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企业道德评价体系可包括大众对其的评价和社会相关部门对其的评价,评价标准应该由道德成分和盈利成分两部分构成,让企业在评价中自我反思、自我规范、自我提高并养成良好的经营习惯。其次,对于大众而言,在分享经济的交易过程中人人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需求,但这种满足不是无道德底线的,必须以尊重他人的合理需求和企业的合法利益为前提,所以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既可以让作为大众的买家正确控制自己的需求限度,又可以客观认识到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从青少年的道德观培育做起。无论从现实意义出发还是从长远意义考虑,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培育都势在必行,他们既可以成为分享经济新生的消费力所在,也可能成为分享经济后继的开拓者。而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培育的着力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作为公民所应具备的普遍的社会公德。要落实这一点就需要学校与家庭两方形成合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做到相互强化和相互补充。其次,注重对青少年的金钱观进行引导教育。由于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不成熟,意志力也不够坚定,所以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青少年金钱观的教育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样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和通力合作,此外学校与家庭务必在道德素质和金钱观方面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完善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由于社会大众的复杂性,加之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所以很难仅仅依靠个人的自我修养而实现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和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影响其思想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分享经济涉及行业应将是非对错以及奖惩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在分享经济经济领域越是细致的规定越具有实际的约束力,这样可以使大众更容易接收和理解行业规则,而且也符合分享经济快捷高效的特点,同时也能使一些钻道德和法律空子的行为得到遏制。其次,建立道德行为相互监督的机制。道德行为监督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举报与奖惩制度的系统化,既要有地方可接受举报又要能使举报得以落实。而现实应用中则包括建立分享经济中企业内部的道德监督机制以及大众消费者之间的道德监督机制。当然,对于高尚的文明的道德行为也应有所表彰奖励,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利用好公益广告的宣传作用。公益广告在社会公德的培养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在公益广告的运用上主要可以从两点入手:首先,充分利用公益广告的人性化设计。要提高公益广告的人性化设计水平,加强社会公德内容呈现方式的艺术性、美观性、欣赏性,使社会公德的内涵能更容易入眼、入脑、入心,达到对人们灵魂的净化与启迪,从根本上实现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 其次,加大公益广告的覆盖范围和密度。公益广告的道德教化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思想道德,所以要加大公益广告的覆盖面,以提高社会公德入眼、入耳的频率。总之,公益广告本质上就是通过与个人的“心灵对话”实现对其的道德教育,从而实现遵守社会公德蔚然成风。

分享经济是众人创富的经济模式,客观上非常契合我国的国情,这种经济形式亟须社会公德支撑和维护,相信通过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分享经济能持续健康发展,助力我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张新红、于凤霞等:《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电子政务》,2017年第3期。

责编/陈楠 宋睿宸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分享经济社会公德建设路径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公德培育的启示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试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
“仁爱”与职业教育
谈谈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