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驱动五因素模型的广东对外贸易创新驱动路径研究

2017-09-09尤彧聪易露霞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创新

尤彧聪+易露霞

摘要: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后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广东迫切需要进行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广东对外贸易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展开,通过对2011~2016年中外80篇关于外贸创新驱动因素的文献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频次较高的有代表性的外贸创新驱动因素,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并划分为5个大类以及12个小类,提炼了五个大的创新驱动因素指标(创新制度、创新主体、创新文化、创新载体、创新资源)。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创新驱动五因素模型和指标体系,分析了各个因素和关键环节之间的驱动关系,利用五个大的创新驱动因素指标对创新三个阶段之间的驱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最后针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了外贸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新驱动因素;广东对外贸易;路径研究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战略。广东省作为我国外贸出口大省与前沿,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后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迫切需要进行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后危机时代,广东对外贸易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突破有限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这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从国际范围来看,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也已成为全球最突显的特征之一。当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从“投资驱动”转为“科技驱动”,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战略为支撑的创新型强国不断寻求创新突破,已位居世界创新经济体前列。这同时在实践上验证了波特的国家竞争理论的前三个竞争阶段,认为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从内部看,广东实施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广东历来是我国外贸出口大省,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显现,如劳动力、资源及环境条件等这些广东外贸企业赖以发展的要素成本都在上升,“粗放增長”的传统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已难以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必须推动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并分析创新过程的一般演化路径模型,将微观层面(广东外贸企业)与宏观层面(广东区域创新)的创新驱动结合起来研究广东实施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模式,从中得出发展的优劣势,进而取长补短,有针对性的提出广东省出口贸易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建议,有利于广东省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相关文献

(一)创新驱动的概念研究

当前学术界认为,最早提出创新概念及理论的学者是熊彼特(1912),他指出,创新是通过对生产要素进行不同的重新组合,从而对原有经济发展轨道的一种有效改变和破坏。这种“破坏式”的创新形成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原推动力。创新驱动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来的,他从产业角度出发,将国家竞争力发展阶段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等四个主要阶段。我国学者也对创新驱动进行研究,洪银兴(2011,2013)将创新驱动定义为:依靠知识资本、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新组合,从而实现新的科技进步的过程。张来武(2014)归纳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三个特点:企业家驱动,先发优势和以人为本。

(二)创新驱动的重要性研究

万钢(2013)认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以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强调通过科技改革释放国家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刘志彪(2011)认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手段,有利于打破对原有“后发优势”的依赖,转入“先发优势”新轨道。国内的学者普遍达成一个共识,目前我国经济原有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低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自有通过创新驱动,才能迅速有效的是适应经济新常态。

(三)实施对外贸易科技创新的内容研究

张来武(2013)指出对外贸易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是要创新改革的形式,推进对外贸易改革的路径应该大力依靠诱导性体制改革变迁实现。尤彧聪(2016)等将对外贸易领域的科技创新划分为三个有机结合的阶段:汇集人、财、物等创新资源阶段;开展基础R&D创新活动阶段;创新成果社会化阶段。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对外贸易创新驱动是一种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创新,这种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实质,以人、财、物等作为创新的基础资源,通过企业、制度、政府间相互协同作用,驱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外贸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国外已经成功实施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国家进行了研究,以寻找有效实施对外贸易创新驱动的路径。陈强等(2013)分别研究了英、德和美三国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路径,提出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应发展路径,通过建立完善的宏观层面的创新政策环境,连接知识和高新技术作为核心要素来源,不断加大创新要素有效组合,以新兴外贸产业发展促进外贸转型创新,最终实现外贸协调健康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均衡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文献评述

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对外贸易创新驱动的路径进行了研究,综合来看,对外贸易创新驱动的路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在创新生态环境中,使创新各个环节协同作用,促进外贸创新系统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从目前相关文献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创新驱动的概念及重要性研究、实施对外贸易科技创新的内容研究,对如何实施外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提出建议、对策和实现路径。但是对探索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模式的研究文献并不多,特别是对于具体研究广东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文献更为缺乏。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定位为研究广东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从而明确回答广东对外贸易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动力和如何突破有限资源与环境的约束。endprint

三、研究设计

(一)指标与数据

本研究论文的检索主要依托于SSCI、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文献兼顾中英文文献,通过设定好的关键词(外贸创新驅动)进行识别相关论文。按在依据“文章/刊名/作者/时间”的路径进行分类归类后,开始筛选阅读,剔除掉非代表性或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筛选后得到的论文进行精读和深入研究。接着根据文献阶段研究的目的(外贸驱动创新的因素)设计了论文数据记录表格,并进数据输入。严格按照以上所述文献检索研究方法,提炼出相关的外贸创新驱动要素,将这些外贸创新驱动要素整理归类。

(二)统计分析

在数据输入后,本研究按照ROTHWELL(1992), 尤彧聪(2016)等的研究方法,划分一个区域外贸创新驱动因素5个大类以及12个小类,按照这个原则将收集的因素进行整理归类,最后确定分析层面。

四、统计结果及模型构造

(一)统计结果描述

提炼出相关的外贸创新驱动要素频率。按照ROTHWELL(1992), 尤建新(2011)等的研究方法,划分一个区域外贸创新驱动因素5个大类以及12个小类,按照这个原则将收集的因素进行整理归类,最后确定了5个分析层面,命名为外贸创新驱动5个指标。

(二)统计分析

如图1所示,在统计出来的外贸创新驱动5个指标中,创新资源(123)与创新制度(119)出现的频次最高而且非常接近。创新文化(93)次之,创新主体(61)与创新载体(45)频次相对较低。这5个分类指标基本包括了当前文献研究中提到频次较高的,比较主流认同的外贸创新驱动因素。

(三)基于因素驱动的外贸创新驱动五因素系统模型

本文通过研究外贸创新驱动的不同因素,探索外贸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模式,并构建模型框架,以便从全局系统研究这些因素内部之间的联系,避免孤独的研究单一因素,以便提供更多的创新驱动选择路径。外贸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过程,其源动力来自于政府的Push(推动作用力)与市场的Pull(拉动作用力)。政府供给层面主要体现在通过人才、信息等扩大外贸创新技术供给,通过采购与贸易管制等政策实施需求层面作用力。如图2所示,创新主体因素位于整个系统的最顶层,属于最能动的外贸创新驱动因素,外贸创新活动主要都由创新主体来执行实施,其他的因素起到辅助协调作用,其中创新资源要素与载体提供物质来源,为创新主体提供硬性环境条件,是外贸创新活动的“基础设施”,确保外贸创新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创新文化因素为创新主体提供文化支撑,创新制度因素提供制度保障,这四个因素形成了外贸创新的基本文化氛围,确保整个外贸创新体系得以顺利运行。

五因素系统模型进一步深化外贸创新驱动过程,按照熊彼特创新概念和波特的创新驱动过程将外贸创新驱动过程分为三个大阶段(创新前端、中端及后端)。

创新前端主包括基础科学创新以及原始知识创新,这个阶段的人力资本和基础知识的产出提供创新动力,创新主体是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这三者共同形成了学研政知识创新合力,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等来规范知识产权市场,保护专利。

创新中端体现为外贸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商业化,即科技创新与新产品和外贸服务的创新,这个阶段外贸企业逐渐成为重要的创新主体,政府主要起引导作用,高校、科研机构、积极互动,通过建立高新园区、创业园区等创新载体和平台,促进孵化率。该阶段创新文化因素在于提倡包容及承受失败的精神,以进一步升华创新环境。

创新的后端包括创新成果的进一步产业化与规模化。外贸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和主导,要时刻自主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政府的职能也逐步由第二阶段的主导转变为服务,通过引导采购和体制创新,促使科技成果的进一步产业化。该阶段创新文化因素在于更加具体的外贸企业文化价值体现,外贸企业家精神发挥最关键的作用。

五、基于创新驱动五因素的广东外贸创新驱动建议

(一)创新制度指标

结合广东外贸创新的实际情况,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广东一直是改革政策的先行地与试验场,在外商投资,税收改革等方面多获得政策优惠,因此具有很强的政策优惠吸引力。广东省南沙新区作为一个中国新的改革开放载体和自贸区,广东省重点建设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这都充分体现其政策优势明显,当然随着发展的不断变化,政府政策的制定也在不断创新,广东外贸创新驱动可以通过政策获得发展优势,发挥创新制度指标这一驱动因素,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同时,创新制度指标下的创新环境子指标驱动广东外贸必须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这决定代表未来的创新经济的要素资源能否在广东集聚,能否让广东在新的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新体系中占有优势环节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创新主体指标

推动广东外贸转型升级,获取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着力点,在于高校/科研机构与广东外贸企业共同驱动,并且通过与政府的创新制度指标驱动形成合力,形成巨大的广东外贸人力资本创新储备。外贸企业必须从制造优势到硬件创新优势转变,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累计的雄厚的制造业优势特别是珠三角的硬件生态系统形成了培育智能硬件创新最好的基地与条件,最终实现有利于推动广东外贸创新驱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位一体协调创新促使广东外贸转型升级,为广东在国际创新链中赢得的竞争新优势。

(三)创新文化指标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创新文化是驱动创新的动力之源,因此,实施广东外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从创新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促使文化倾向有利于外贸创新驱动的发展。本研究创新文化指标中,创新文化不仅是一种动力因素,它是集企业家精神、失败忍耐度和激励机制等要素为一体的一种创新理念和文化结合。广东外贸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充分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促使创新的外贸主体与外贸客体相互作用产生创新行为。endprint

(四)创新载体指标

外贸创新过程是一个包括从新技术R&D、新产品/外贸服务成果商业化,再到海外市场开拓三个主要阶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阶段都能找到驱动创新的动力,其中创新载体主要包括:建设高新园区,培育孵化器优化产业链,加强产学研。结合广东实际,广东外贸必须通过建立与完善高新园区、创业园区等创新载体和平台,促进孵化率,为外贸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商业化铺路。并通过这些载体达到科技创新与新产品和外贸服务的创新。

(五)创新资源指标

外贸创新资源不仅包括对传统外贸资源的转型升级,还包括对新基础设施、新信息网络、创新型组织管理等外贸资源转型升级。结合广东省实际,在“互联网+”时代,广东省是我国跨境电商第一大省,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广东外贸的主体形态,拉动广东外贸新增长。因此在外贸创新资源驱动因素方面,广东外贸必须充分发挥珠三角的通道资源优势,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大力推动“互联网+”专业市场,利用广交会的悠久历史和累积资源打造“互联网+会展”,利用南沙自贸区优势打造“互联网+”自贸区建设,加快广州跨境电商之都建设,集中力量打造跨境电商大型平台,参与全球外贸竞争。

六、研究结论

1. 通过对2011~2016年中外80篇关于外贸创新驱动因素的文献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频次较高的有代表性的外贸创新驱动因素,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并划分为5个大类以及12个小类,提炼了五个大的创新驱动因素指标:创新制度、创新主体、创新文化、创新载体、创新资源。

2. 本文构建了创新驱动五因素模型和指标体系,分析各个因素和关键环节之间的驱动关系,利用五个大的创新驱动因素指标对创新三个阶段之间的驱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回答了“广东对外贸易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一问题,外贸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过程,其源动力是政府的Push(推动作用力)与市场的Pull(拉动作用力),创新主体因素位于整个系统的最顶层,属于最能动的外贸创新驱动因素,外贸创新活动主要都由创新主体来执行实施,其他的因素起到辅助协调作用,其中创新资源要素与载体提供物质来源,为创新主体提供硬性环境条件,是外贸创新活动的“基础设施”,确保外贸创新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创新文化因素为创新主体提供文化支撑,创新制度因素提供制度保障,这四个因素形成了外贸创新的基本文化氛围,确保整个外贸创新体系得以顺利运行。

3. 针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了外贸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相关建议:通过政策获得发展优势,发挥创新制度指标这一驱动因素,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同时,创新制度指标下的创新环境子指标驱动广东外贸必须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高校/科研机构与广东外贸企业共同驱动,并且通过与政府的创新制度指标驱动形成合力,形成巨大的广东外贸人力资本创新储备。通过建立与完善高新园区、创业园区等创新载体和平台,促进孵化率,为外贸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商业化铺路。加快广州跨境电商之都建设,集中力量打造跨境电商大型平台,参与全球外贸竞争。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

[2]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创新型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J].群众,2011(08).

[3]魏江,等.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格局、现实困境与政策走向[J].中国软科学,2015(11).

[4]尤彧聪,易露霞.比较优势、交易成本与广东外贸制度创新驱动路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2016(12).

[5]易露霞,等.低碳经济视角下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研究[J] .会计之友,2012(07).

[6]You Yu-cong,Yi Luxia. An Innovation Research on Education Statistical Work Mode in Big Data Era[C].ICEMS论文集,2016.

[7]尤彧聪,易露霞.价值链视角下广东外贸技术创新驱动出口结构优化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6(11).

本研究受到廣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广东外贸“供给侧改革”驱动发展路径分析,项目编号GD16XYJ30)、广州工商学院2016年课题(广东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A201602)、广州工商学院2016年本科“质量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在线MOO示范课程,项目编号ZL20161226)和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项目(基于微课的商务英语口译自主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NNUP04)的资助。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创新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