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9-09魏国忠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魏国忠

摘要:城镇化建设是加快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及提升农村地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利于加快我国全面实现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小康社会的脚步,有利于两个百年目标的早日实现,促使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但是,在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破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与效果,因此,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农村 城镇化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问题与对策

0引言

城镇化建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农村的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始终处理落后的地位,工业化程度也很低,农业生产技术也并不发达,加快城镇化建设,可以有效缩小这些差距。在推动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实际问题。新时期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城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利用城镇化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为扎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为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实现提供生态和环境的基础,通过不断地彼此促进实现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深入和更高层次发展。在具体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预防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加大城镇化建设的科研投入,以法制建设为条件,促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环境的有效监控,以系统性、科学性的措施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1.1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已成为威胁中国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西南地区的石漠化、西北地区的土地沙化、东北地区的黑土流失,以及遍布全国的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问题十突出,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2011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例如各种公路、铁路、机场、港日建设,房地产开发工程,大兴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各种乡镇企业的建设。由于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这些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土质疏松,地表裸露,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加之一些小城镇在建设的过程中,毁林开荒,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产生大量固體废渣小能及时清理,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1.2垃圾污染问题严重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市人口会迅速增加,由于城市环卫系统和供水系统存在设计上的问题,导致垃圾污染严重,大量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固体废料和垃圾来不及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现象都会对生态和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进而使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于取得长远的效果。

1.3乡镇企业的污染较为产重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很大一批的企业从农村建成,并成为了支撑当地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是由于这些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总体的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的方式较为粗放,再加上他们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购买先进的生产装备,导致在这些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废渣、废气、废水等,同时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总体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不能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相关必要的污染处理措施也不够健全,存在不道德排污的情况,导致乡镇企业的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效果的重要污染源。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我国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量每5年增加1倍,其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非常的大。

1.4养殖场粪便污染较为严重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养殖行业的进步,这对于提升城镇化的效果,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量养殖场的建成,由先前的分散进行养殖转变为了现在的集中养殖,但是其带来的粪便问题也日益的凸显出来,除了小部分被农田吸收之外,多数仍旧暴露在空气中,严重的污染了水源、土壤及空气,给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同时,因为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些本来可以使用的粪便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出现了资源浪费的情况。

2加强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2.1增强法制建设,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的增强法制建设,能够起到较强的约束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制定出针对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在各个地区内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生态环境整治活动。各地区的政府在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的平衡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各个地方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针对性的出台一些地方性的规章制度,有效的填补国家法律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漏洞,使法律法规可以更好的约束乡镇企业的排污等行为,更好的促进城镇化的良性发展。此外,必须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在具体的实施中,可采用宣传条幅与公益广告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们在享受到城镇化给自己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够主动的保护生态环境。

2.2加速城镇产业结构调整

城镇化建设应该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建立规模化的工业园区,在规模化运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污染处理系统,将污染物集中处理后排放,控制排放总量。

2.3科学规划城镇化

科学规划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的必选道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首先对城镇化中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以当地的资源承受能力与环境容量相一致,特别是在一些市区应尽量的减少第二产业的数量与规模,对已经出现的企业应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同时,工业布局要按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目标去建设。新建的工厂要向城镇规划的工业区集中,工业企业要远离商业区和住宅区,工业区严禁建立在城市上风向、旅游风景区、环境脆弱地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要建立大面积绿化隔离带。

3结束语

在城镇化建设中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要认真分析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及保障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志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以甘南州为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1).

[2]曾捷.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基于贵州城镇化建设情况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肇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区体育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