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课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

2017-09-09侯天姣赵爱军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探索

侯天姣+赵爱军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时间改革的核心。学校教育是造就未来的事业,需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进一步引领中小学课程教学实践的优化与改革。高中政治课更是链接高中生学校学习与探索社会的关键,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政治学科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如何能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既能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另一方面也应该在课堂教育学习的互动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学科核心素养 探索

林崇德教授曾经说过,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时间改革的核心。学校教育为未来打基础的事业,“核心素养”尤为重要,没有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教育实践的进步就缺了灵魂。对于一个喜爱政治与哲学的高中学生,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在高中政治的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本身,更能在知识的学习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于本文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所谓素养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政治学科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具体包括要培养政治认同(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共同标识和魂魄;理性精神(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主观(主体性)的要求;法治意识(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公共参与(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结果(行为)。

四个要素(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在内容上互相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可以将这四个要素的精髓逐步在高中政治学习中进行贯彻。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素养在政治学科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在政治学习中建设和习练。书本和课堂知识是基础,广泛的课外阅览、网络媒体浏览时辅助渠道。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高中政治课教学与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从短期目标来看,高中政治课教学应该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成绩为重点和核心,这是硬实力。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政治课上的渗透则是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长远的目标。从表面来看,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效果和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一定的矛盾。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高中政治课如果从眼前利益来看,为了满足学生实现高考目标的需要,是低层次的需求,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学生的发展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必然是学科核心素养所要达成的目标。因此,高中教学渗透学科素养是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人才的素养对国家的发展举足轻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我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建设和习练,需要全面了解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综合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进一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高中教學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在未来更成功地寻求创造获取幸福的意识和能力,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教育的本质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氛围建设和教师教育实践来落实,而学校教育又要通过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去践行。高中教学虽然从眼前来看,要为高考服务,但最终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高考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大环节。那么,高中的教学中如何能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呢?

1.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精选鲜活的教学素材,为渗透核心素养营造氛围

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说教,而是依靠学生的亲身体验;不是依赖记忆与背诵,而是依赖感悟与思考。因此,高中的政治课教师要尽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创设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设置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启迪思维。以情感染学生,用理性启发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通过情景营造氛围,通过问题启迪和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现象的本质,建立班级或小组的谈论模式,在讨论和思考中,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培养有法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中国公民,培养有立场、有理想的新时代公民。

2.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养成,为渗透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学科基本素养是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品质和形成的专业基本技能,以及索要达到的学科基本目标。因此,要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就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而近几年的北京高考同样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那么,教师如何利用高中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学科的核心素养呢?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困惑和课本的重难引领学生对思维难点和问题再探讨,在讨论中提升能力,同时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上教师如果能结合重要话题,利用丰富的课件展示,如教师在制作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抛出知识上的重点,学生思维上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层级性和深刻性,同时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应该会收到好的效果。endprint

3.实行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评价方式,为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必要条件传统检测高中的教学质量的是基于知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而要渗透学科的核心素养,就要求高中的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求老师课堂的设计核心以人为本,上课过程中眼中有学生,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上的收获,还要关注学生在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上的提升,更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个人观等。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和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也是个人自信心的建立过程,自信心每个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有强大自信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大。自信心的建立和思维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艰苦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方努力必不可少。教师不仅为学生在知识上解疑释惑,提供方法,更要做学生情感的疏导师。教师要利用高中的辅导和作业、试卷批改的契机,鼓励学生,肯定学生,表扬学生,相信学生一定行;让学生相信“天道酬勤”;让他(她)知道自己有行的地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带着一份恰如其分的自信去努力,让学生成为有自信、有内涵、敢于承担的中国公民。

四、结论

总之,核心素养的建设和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在教育与学习的互动过程中进行不断渗透和完善,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围绕的核心,也是学科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高中教学渗透学科素养不仅是为学生的眼前利益着想,也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高中政治学习正是帮助高中生们能在校园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嫁接的桥梁,了解并洞悉当今社会现实,通过学习讨论,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在学习中的不断习练和修正,逐步建成自我核心素养的框架,从而为将来走向社会后,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陈国嘉.互联网+传统行业跨界融合与转型升级新模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佐藤学著.钟启泉,陈静静译.教师的挑战[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郭光存.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6.

[4]張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涵义解读[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3ce853e0102w2rd.html,2016.

[5]朱如葆.“寻常庸人”的悲哀[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685f00102wvqc.html,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探索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借力“互联网+”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