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双创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研究

2017-09-09李禹潼卢星华

科技资讯 2017年23期
关键词:双创研究教育

李禹潼+卢星华

摘 要:本文針对双创教育出现的重理科轻文科、重学生轻教师、重自创轻联合、重竞赛轻培育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创新提出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的观点。

关键词:双创 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231-02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面深化双创教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也成为促进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突破口。李克强总理曾在“中外创客领袖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创新和创业相结合,会使发展动力更加强劲。那么双创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双创教育?学生如何在双创时代提升自己?本文结合参赛经历积极探讨双创教育的新路径。

1 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重理科轻文科,在教育对象上存在专业的偏见

在双创教育中,一些高校、师生认为,双创教育是理科生的沃土,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出成果。因此,在开展双创教育中有倾向,在组织竞赛中也明显偏向理科生,文科生处于被忽视和轻视的状态。有这些想法的人,首先没有深刻理解双创的内涵,双创教育并非完全是教育鼓励所有大学生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和创业,重要的精髓是培育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在这一点上,文科生更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和进步,理科生更能够在专业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阿里巴巴执行董事马云先生是毕业于杭州师大英语专业的文科生,却开创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局面。有的学生在创新上有优势倾向、有的学生在创业上有优势倾向、有的学生既有创新又有创业优势倾向,开展双创教育要一样对待。

1.2 重学生轻教师,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不突出

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引领者是教师。在双创时代,全国各高校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出台相关教育政策、制定教育内容,完善培训过程,组织开展各项竞赛活动。一方面畅通渠道,为学生提供自由,创新创业学分可代替专业学分;另一方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创业基金,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但是,整体上作为教育的输出者——教师没有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引领者。在专业领域创新上,部分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的比较明显,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教师能够站在专业学科的前沿,以自己精湛的学识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成为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与创新的引领者。但是在创业领域上,很多教师由于自身并不是企业家,往往是案例教学,缺乏丰富的经验和视野。学生的很多想法,老师没有指导或指导没有到位。同时一些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对任务的完成和进度的监管没有或者没有实时掌握,影响了双创教育的开展。

1.3 重自创轻联合,多学科互动不明显

双创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学生由于受专业课程学习限制,想认识并熟悉其他专业的学生并不是很容易,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很容易产生创新创业主题和合伙人,但是合伙人并不是最理想的。同时,学校也没有建立有效的联合通道,协同创新变成单一专业的协同,而不是多专业的协同,不利于创新创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利己利他的协同,比如开发一个娱乐APP,文科专业的学生会提出一个很好的主题,他可以策划完美的方案,从宣传、内容到方法等考虑的全面又符合时代感,但是在技术问题上,APP建设上遇到瓶颈,实在是技能匮乏。可见,团队成员的组合更适合多学科的组合,相辅相成。

1.4 重竞赛轻培育,竞赛作品准备不充分

创新创业大赛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条充满激情的拼搏之路,可以说“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从国家到地方,从高校到学生,整个氛围是非常浓厚的。从接到通知到参加竞赛,可以说是日夜奋战,精心准备。但是在赛场上或者赛后,同学都有许多遗憾,最突出的就是准备的不够充分,这其实就是轻培育的结果。纵观全国及各省市,一些成熟的赛事都是有固定的时间节点,作为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将相关赛事在年初预通知大家,或者由创业教育老师预通知大家,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注意接收相关信息,做到提前谋划,精心准备,完善竞赛作品,实现最终的创新创业成果。在培育的过程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变量,时间充裕才会取得更加完美的作品。

2 培养适应双创时代人才的新举措

作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应当主动将双创教育推向深入,不断改革创新,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

2.1 让双创教育惠及全员,促进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创造欲望

在双创教育上,文科理科一视同仁。既要讲解技术创新,也要讲解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让双创教育激发学生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中发现新问题,形成创造性思维和企业家精神。在双创教育培养上,要大力提倡和鼓励文理交叉融合,填补专业空白和思维能力的差异。在双创教育上不断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创新精神。

2.2 提升教师的引导能力,将专业与双创紧密结合

在互联网+的时代,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已经不具有权威性,培养教师的双创精神是培养高校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成为双创教育的引领者。在培养教师的双创精神与能力的同时,有必要聘请相关一线企业家作为学生双创教育的兼职导师。加强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更要强调教师与学生成为双创教育的学习合作者。教师要在专业领域的创新中积极主动对学生开展指导。

2.3 协同创新,加快多学科的融合能力

一个创新成果的产生,往往不是一个单一的专业团队完成,学校要多组织一些创新兴趣小组、协会、开发创客空间,创造机会加快各专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积极探索。指导老师更要发挥自身的便捷条件,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中引导学生联系不同专业的学生成为最佳合伙人,促进双创活动的开展。

2.4 突出双创,精心培育参赛作品

一个好的创意、好的产品,不是靠激情和热情就可以完成的。有一些创新和创业,过程并不简单,还会很坎坷,但是只要选对了方向,做到精心,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学生作为参赛的主体要忍住寂寞与辛苦,不怕失败,忍住艰辛过程带来的黑暗心情,坚持精心培育参赛作品,完美诠释创新创业。endprint

3 双创教育中提升能力的要素

作为双创时代的主体,双创教育的对象,笔者认为应当培养学生五个“点”。

3.1 培养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都是对某一领域感兴趣,一直思索、研究,并做出成绩来。这个兴趣可以是和专业相关的,也可以不是专业领域的。所以一定要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不断地培养它。比如马云感兴趣的是互联网,因此做成了举世瞩目的阿里巴巴;俞敏洪感兴趣的是英语教学,因而关注教育成立了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都是学英语专业出身的,但是感兴趣的领域不一样,却都做出了非凡的业绩。有的时候,感兴趣的东西并不会成为你的创新创业点,但是,它对你的创新创业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上大学时感兴趣的是天文学和科幻小说,从天文学中培育了他广阔的情怀,从科幻小说中培育了他眼光的前瞻性,对他的创业帮助很大。因此在双创教育中,学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点。

3.2 拓宽知识点

大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既有通识教育,也有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更是双创教育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格,开阔的视野,让学生学会思考、思辨与表达。专业教育体现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在通识课程上,学生要多选一些感兴趣的选修课,拓宽知识点,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在专业课上要学得精深,在专注于一个问题研究的同时,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的学识和技能。

3.3 找准时间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当下最响亮的时代强音,创新创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作为学生在双创教育中,要逐步摸索找准创新创业的时间节点。首先看看你的创新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创新,是属于技术创新还是产品创新还是商业创新?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需求基本上就是市场的需求。所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就是时代的节点,满足市场最迫切的需求是时间节点。一个新点子的出现,往往会涌现一批创业者,所以要把握好时间节点,不断地增加一些新颖的、独特的新点子,走在时代的前列。

3.4 解决小痛点

小痛点就是生活中的不方便。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不方便,我们就需要想办法解决它。那么这个小痛点就变成了创新创业的新起点。如何解决这个小痛点,就需要分析存在的原因,想想能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办法的可行性、实践性、操作性、推广性。你自己不能解决这个小痛点,就需要找合伙人解决它。解决了这个小痛点,也就会完成一次创新创业。培养学生提升解决小痛点的能力和水平。专注于解决一个小痛点是非常重要的。

3.5 发现关键点

技术(操作)难点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双创教育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会逐渐发现许多问题。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双创的结果就是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问题出现了,如何解决,就是难点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可以是创意,可以是技术,可以是产品的改变,无论是什么,都需要发现它。有的时候需要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共同解决关键点。

双创时代的到来,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辉煌时期。作为学生能赶上这样的一个时代是一件兴奋的事情。回归双创教育,无论是高校、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把握时代脉搏,做时代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 牛楠森,李越.高校创业教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42-47.

[2] 李克强.促进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以改革创新培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讲话[EB/OL].腾讯网,2015-07.

[3] 李克强.扎实推进“双创”和“中国制造”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讲话[EB/OL].腾讯网,201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创研究教育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