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民族院校环境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索
2017-09-09吴来燕余文秀蓝际荣
吴来燕++余文秀++蓝际荣
[摘要]针对中南民族大学环境科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学生的生源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建设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从实验项目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到考核方式等诸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提高环境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民族地区培养动手能力强、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民族院校;环境科学实验;实践探索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6224
中南民族大学一直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是一所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艺术等学科的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1]其中,环境学科的建设从由无到有再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从2000年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同时筹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再到2015年成立了资源与环境学院。[2]
环境科学实验是在普通化学、地学基础及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开展的专业技能的方法与技术的训练,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环境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并由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总结能够基本掌握研究环境的研究方法。[3][4]
目前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生具有全国56个民族,中西部居多,东南部偏少,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在开设实验课的时候要尽量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5]以适应民族地区人才的需求,达到培养针对性人才的目的。[6]
1中南民族大学环境科学实验课的特点
环境科学实验课是资源与环境学院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大二至大四开设的实验课程,是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实验内容涵盖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等,实验层次从基础、综合、创新分为3个实验层次。该课程是整个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修满为48个学时。
环境科学实验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注重基础理论、综合性强的基础课程,涉及了自然界三大圈及典型工农业“三废”的知识和方法。学习本课程要以四大基础化学为基础,并要注重学生的环境科学专业课学习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7]作为民族院校生源具有地区差异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初高中阶段的实验教学条件所限基础薄弱,民族意识强等特点。[8]因此,不管是基础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验动手能力层面,学生水平具有参差不齐的现象。
2实验项目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环境现状及人才需求相结和
我国民族地区多为经济相对较落后地区,近年来随国家的大力扶持、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有日益恶化的趋势。以西北民族地区为例,目前以下几个问题尤为突出:一是水资源缺少,“水荒”日益加剧;二是草原“三化”面积日益增大;三是天然植被受破壞,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四是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珍贵动植物数量锐减。[8]当然造成该现状是受多方面影响,有自然条件恶劣影响的因素,也有人类为了经济开发带来破坏的人为因素。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社会原因:一是长期过度开发超过了大自然短时间内的修复能力;二是粗放单一的工农业生产方式;三是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不高,环保建设也缺乏足够的投入;四是环保法规未健全,行政执法较薄弱。[9]显然,要彻底解决以上民族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根本抓起并全方位规划、设计、管理甚至宣传人术。[10]我院针对该情况,调整实验教学方案积极应对,比如在重金属形态分析实验中相关土壤样品取自民族地区。寒暑假期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相关学生课题,围绕家乡相关环境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
3注重民族生源特点,分层次、创新实验教学结构
民族地区的初高中具有实验教学条件较落后的现状,这使得当地学生存在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较差的现象。为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采用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并增加课程的教学比例,使学生更易接受和深入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验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其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在注重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同事注重与国家最新政策法规和当今科研成果及先进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更新和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从基础、综合、创新3个实验层次进行改革,基础实验以巩固平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核心,注重熟练和准确,并不断更新实验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新旧方法的差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针对特殊问题的综合设计能力为重点,在深化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创新实验以发挥学生特长和个性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科学探索的精神。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掌握学生状况,提高实验课堂授课质量。学院要求每一位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讲课方式与方法,在实验课这一特殊课堂上与学生形成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规程和批改实验报告,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加关注,由于实验操作技能来源于课堂理论课,为此可将相关信息反馈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以提高授课质量为首要任务,照顾大多数学生。
第二,我院在环境科学实验课的综合创新实验阶段实行小班制、导师制。让学生进入教师实验室或借助公共实验室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具备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能够更方便地更多时间地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另外,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需要全面地服务于学生,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更新、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并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最后,在该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作用在于做学生的“引路人”,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求知精神。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所有教学活动良好落实的前提,这需要老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关注。注重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我校大二开始让学生自主选择“导师”,每位老师带2~3位学生,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endprint
第三,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项目、申报自主创新课题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参与教师课题的时候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我院承担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还有大多数老师承担了科研领先课题以及相关企业横向课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在核心期刊以及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逐年上升,2015年学生团队“千湖调研团队”利用暑期时间开展湖泊重金属污染情况相关课题获得湖北团省委表彰。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院输送一批学生到企业开展相关实验活动。近几年来,有多位学生在湖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骨干企业——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当代清能集团等企业开展一线生产活动。毕业后并成功在相应岗位就职,达到学而有所用的教学目的。
4结论
近几年来,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就实验教学理念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及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以多层次、多模块、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对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顺应了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学校已经在该实验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投入针对性资金,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扩建师资力量和开展更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实验教学活动,从而最大力度地提高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南民族大学简介[DB/OL].http://wwwscuec.educn/s/1/t/560/p/7/c/2/d/17/listhtm /
[2]中南民大資源与环境学院正式成立[DB/OL].http://newsscueceducn/xww/?view-10437htm
[3]任贤,贝盏临,曹君迈,等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71-73
[4]王宗善,汤荣生,季晶晶以科学发展观探索独立学院综合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18-120
[5]王琼,盛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99-101
[6]杨胜才试论民族院校的特殊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1): 64-68
[7]潘宏利,卢超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255-257
[8]任贤,贝盏临,曹君迈,等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71-73
[9]杨旗,胡辉,郑莹,等PBL与TBL组合式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6):204-207
[10]吴亚超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3): 78-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