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百姓日用之易道
2017-09-09于文杰陈鹏
于文杰+陈鹏
摘要:易道广大,涵盖天、地、人三才之道,《周易》虽然产生于几千年以前的古代中国,但是其基本思想和基本语言对中国百姓的影响时至今日依然很明显。本文试从易大道、易中道、易小道三方面初步论述百姓日用之易道。
关键词:周易 百姓日用 易道
中图分类号:B248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085-01
一方面,《周易》神秘而高玄,让人感觉很难理解和接近;另一方面,《周易》研究者们又说“大道易简”,儒者们也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又说明如果《周易》之中有大道,这个道应该是不离日用、接近百姓的。其实,《周易》神秘高玄和不离百姓日用两特点,看似矛盾,实则互补,全面说明了《周易》与众不同的特征。无所不包的神秘易道,即使在21世纪的网络信息时代依然存在于中国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体现于老百姓的言行举止中。
一、百姓日用之易大道
易大道是指《周易》中所蕴含的、所体现的高度抽象的哲学层面的大道理,主要包括阴阳之道、天地人合一之道、慎初戒亢之道等。
(1)阴阳之道。阴阳之道是《周易》的基础,是易道的核心。
阴阳之易道,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及各学科的发展,强烈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周易》阴阳之道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有极大的相似性。五四运动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们用脑子中传承的阴阳之道来理解、消化马克思主义,比较顺当。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阴阳之道无处不在,如: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暗合了阴阳不能分离的易道原理。
(2)天地人合一之道。易传中专门论述了《周易》天地人之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都要爱护共同的地球家园,现在中央倡导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天地人合一的发展观。
(3)慎初戒亢之道。从卦爻辞和卦爻象来看,《周易》慎初戒亢的思想充斥在所有六十四卦中,众所周知,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了六十四种不同事物的不同情态,其中几乎每一卦的初爻都是代表不同事物的开始、萌芽状态,其爻辞基本都是慎初之意;几乎每一卦的上爻都是代表事物的极致、处于转化临界点之状态,其爻辞基本都是戒亢之意。《周易》六十四卦所蕴含的慎初戒亢之道告诉我们做事要把握“时中”。
(4)百姓日用的一些俗语、成语中体现的易大道。这些俗语、成语有:天南地北、不三不四、九五之尊、三阳开泰、一阳来复、龙马精神等,这些词语均不同程度体现了易大道。
二、百姓日用之易中道
易中道指的是《周易》中蕴含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修身思想等。
(1)经济方面的易中道。六十四卦中很多卦爻辞中都谈到经济思想,节约思想、爱民思想论述较多;《易传》中谈经济思想更系统,并形成了较完善的《周易》经济思想体系,这些观点和思想对当前经济建设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2)政治方面的易中道。《周易》中重点论述了政治方面的尊卑思想、神道设教思想、革命思想、尚贤思想、人治法治相结合思想、取民有度思想等。《周易》中的礼治为主体、法治为辅助、实现德治为最高目标的治国策略思想是当前中国特色治国理念的重要传统思想来源。
(3)军事方面的易中道。六十四卦中的师卦,是专门论述用兵打仗的,突出而全面地阐发了《周易》对行军打仗的深刻思考。《周易》经传中论述的人道主义原则、严于治军的思想、统帅素质要求等,是中国特色人民军队建设方面的重要参考。
(4)修身方面的易中道。《周易》的修身思想对中国人的人格塑造、道德修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有现实积极意义的重要思想有:正己、仁爱、勤进、谦谨、诚信、和为贵、修己治人、乐天知命、独立不惧等。
三、百姓日用之易小道
易小道指的是《周易》经传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爻辞中的词语、易传中的词语在当前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使用的情况。
(1)源于卦爻辞中的词语:元亨利贞(乾卦)、潜龙勿用(乾卦)、飞龙在天(乾卦)、亢龙有悔(乾卦)、群龙无首(乾卦)、从一而终(恒卦)、不速之客(需卦)、突如其来(离卦)、虎视眈眈(颐卦)、义结金兰(同人卦)等。
(2)源于易传中的词语:进德修业(乾卦)、自强不息(乾卦)、厚德载物(坤卦)、殊途同归(系辞下传)、洗心革面(系辞上传)等。
(3)包含六十四卦卦名的词语:乾(1,此阿拉伯数字代表此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次序号,以下均是)纲独断、坤(2)表、启蒙(4)、需(5)要、诉讼(6)、出师(7)、朋比(8)为奸、畜(9、26)牧、履(10)行、否(12)极泰(11)来、谦谦(15)君子、犹豫(16)、随(17)机、蛊(18)惑、莅临(19)、观(20)察、剥(23)削、复(24)习、无妄(25)之灾、颐(27)养天年、坎(29)坷、永恒(32)、晋(35)升(46)、解(40)放、损(41)益(42)、群英荟萃(45)、升(46)降、困(47)难、革(49)命、革(49)故鼎(50)新、渐渐(53)、丰(55)收、旅(56)行、兑(58)换、涣(59)散、节(60)约、信孚(61)等。
《周易》之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当前强调坚持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方面不断研究《周易》,扩大《周易》的影响,对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坚持文化自信,都有持续有效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黄树生.《周易》与现代汉语渊源关系例说[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8(2):24-26.
责任编辑:孙 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