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文献综述

2017-09-09买阳睿芮飞丁凌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公司绩效股权结构

买阳睿+芮飞+丁凌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文献,主要从股权集中度这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以后的实证研究提供方向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股权结构 公司绩效 股权集中度 建议

一、引言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它影响着公司绩效。如果股权结构被合理的建立,则公司可能在原本的基础上创造更好的绩效;反之,股权结构不合理,经营良好的公司也可能会陷入危机。股权结构主要通过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构成对公司绩效的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股权集中度这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以后的实证研究提供方向和理论基础。

二、文献回顾

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学者大多用第一大股东指标、前N股东比例、赫芬达尔指数等来计算股权集中度,对其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正相关关系。Jensen和Meckling(1976)应用委托代理框架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在这种分析框架下,“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是影响公众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Jensen和Meckling关于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机理的解释影响了此后该研究领域的一大批学者。Grossman,Hart(1980)和Shleifer和Vishny(1986)的研究均表明,分散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搭便车”问题,单个股东缺乏参与对公司治理的动力。因此股权结构集中的公司,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更高,大都能取得较好绩效表现和较高市场价值认可。Claessens、DjankovandLang通过会计利润率和托宾Q值作为业绩指标,用前5大股东比例、赫芬达尔指数作指标,单方程OLS作为技术手段,证明其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孙永祥、黄祖耀(1999)通过研究第一大股东所占比例,对绩效ROE的影响,选取了508家A股公司的数据,通过单方程OLS的检验方法,得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效度正相关。孙敬水、俞利峰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弱正相关关系。

(2)存在负相关关系。shleifer和Vishny(1997)和Laportaetal(1999)等指出:在现代公司内部,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已经取代公司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在代理理论的基础上,Fame和Jensen(1983)提出股权集中结构下收购成本较高,业绩不好的公司被外部接管难度较大,这就造成了市场有效的分配不能正常运作。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受到外部的压力减小,提升公司绩效的动力就减弱。国内学者施东晖(2000)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他选择的样本是1999年在上交所上市的484家公司,研究结果显示在股权性质同为法人股的条件下,股权结构分散的公司业绩比股权结构集中的公司好。

(3)倒U形关系。在控制性股东持股比例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它与其他股东的关系由大股东侵占变为两者利益一致。这一变化过程即是Mock,Shleifer和Vishny(1988)发现的利益侵占效应和利益趋同效应。利益侵占和利益趋同这两种对公司绩效影响完全相反的效应,使得控制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随后McConnell,Servaes(1990)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这两种效应的存在。他们对样本公司托宾Q值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公司内部股东持股比例对托宾Q值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关系。MyeonHyeoncho(1998)同样验证了两者的曲线相关关系,并给出了更准确的范围:当公司绩效随内部股东持股比例增减变化的拐点,分别出现在7%和38%。黄洁和王宗军(2007)以主营业务利润/净资产作为公司绩效的代理变量,研究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业绩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

(4)相互之间没有明显关系。Demsetz(1983)认为股东结构是一个内生变量,交易成本低的股东能获得更多的股权。他和Lehn(1985)把会计利润率和股权集中度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会计利润率无相关关系。Holderness和Sheehan(1988)通过对比两种较极端的股权结构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们在美国证券市场上,通过计算有绝对控股股东和股权非常分散的上市公司的托宾Q值,会计利润率,结果发现没有显著的差别,因此他们认为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朱武祥和宋勇(2001)在对家电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公司绩效与公司股权的集中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三、问题与建议

国内外学者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并达成一致的结论。原因如下:

一是有关公司绩效变量的衡量指标不同。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股价偏离价值,因此,选择托宾Q值难以对公司绩效进行正确的反映。王芳芳采用托宾Q值来研究,但其中非流通股的市价难以计量,因此她用每股净资产作为其市价。这些不统一的做法都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不相同。

二是选取的上市公司样本不同。垄断和非垄断行业,公司所处生产力等不同都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不相同。通过分析研究时考虑应该注意一下问题:

第一,变量衡量指标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恰当选取,尤其是关于“公司业绩”的衡量数据如何统一的问题。

第二,样本公司的选取应考虑可比性。公司是在发达还是不发达地区?公司的产业性质是劳动密集型还是知识密集型?公司的行业是垄断还是非垄断?这些方面都需要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Shleifer, A., Vishny, R. .1997.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52(2): 737-783.

[2]Myeong-Hyeoncho.1998. Ownership 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the corporate value: 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 47: 103-121.

[3]王昱升.股權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8(11).

[4]黄洁,王宗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7(2).

[5]王芳芳.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J].经济理论研究,2006(4).endprint

猜你喜欢

股权集中度公司绩效股权结构
市场化程度和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浅谈我国二元股权结构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大股东掏空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公司治理机制对旅游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建立以人为本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
基于总经理超额薪酬视角的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分析
西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