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诊断价值分析

2017-09-09曾照志郭威刘明标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22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曾照志+郭威+刘明标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诊断价值。 方法 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7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和探讨CT及MRI检查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表现及阳性率。 结果 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MRI检查发现Ⅰ期30例、Ⅱ期18例、Ⅲ期2例,MRI检查诊断的阳性率为 96.00%。CT 检查发现Ⅰ、Ⅱ、Ⅲ期分别为 17例、19例、14例,检查诊断阳性率为 72.00%。MRI 检查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 检查诊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MRI均为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的检查方法,MRI较CT诊断准确率更高。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MRI;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2;R681.8;R81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2-009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and MRI in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Methods 50 cases(70 hips)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chosen as observation objects. The performance and positive rate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femoral head ischemic necrosi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ults There were 30 cases of stageⅠ, 18 cases of stageⅡ and 2 cases of stage Ⅲ by MRI examination among 50 cases of femoral head ischemic necrosis. The positive rate of MRI examination was 96.00%. CT examination found that there were 17 cases of stageⅠ, 19 cases of stageⅡ and 14 cases of stage Ⅲ, with the positive rate of 72.00%. The positive rate of MRI exam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 examin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T and MRI are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diagnose femoral head ischemic necrosis.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I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Key words]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CT; MRI; Diagnostic value

股骨頭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多,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引起不可逆的髋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致残率较高[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防止缺血坏死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疼痛、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3]。X线平片、CT、MRI等均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常用的检查方法[4]。其中,CT、MRI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二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7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作为观察对象,排除髋关节骨折、中晚期坏死及无法配合检查患者;均进行 CT 与 MRI 检查,其中男 30 例,女20例,年龄26~78岁,平均(42.1±11.6)岁。发病部位:左侧28髋,右侧32髋,双侧10髋。病程1~12年,平均(6.8±1.2)年;长期服用激素20例,长期饮酒12例,骨质疏松10例,外伤4例,其他不明原因4例。

1.2 仪器与方法

CT扫描采用德国 SIEMENS 公司SOMATOM 64排螺旋CT机。窗宽2 000 Hu,窗位350 Hu。层厚、层距均为 5 mm。扫描切面为横断面,矩阵设定为 520×520。

MRI 检查采用德国 SIEMENS 公司Verio3.0 T高场超导型MR机。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常规SE序列,使用体线圈行常规横断面SE序列T1WI(TR/TE 440/16 ms),FSE 序列 T2WI(TR/TE 4000/90 ms),冠状位T2WI(TR/TE 4000/90 ms)+抑脂(TR/TE 3200/38 ms),层厚3 mm,层距1 mm,矩阵256×160,NEX 4.0 FOV 380×380。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标准参考ARCO法分期标准[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dprint

2结果

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MRI检查发现Ⅰ期30例、Ⅱ期18例、Ⅲ期2例,MRI检查诊断的阳性率为96.00%。 CT 检查发现Ⅰ、Ⅱ、Ⅲ期分别为 17例、19例、14例,检查诊断阳性率为72.00%。MRI 检查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诊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Ⅰ期:股骨头中央呈“星征”变形或部分骨小梁呈丛状融合。Ⅱ期:部分表现为股骨头外形正常,骨小梁变形较前更为明显,皮质下骨质疏松囊变,周围无硬化缘。或可见骨板壳厚度不均,或出现中断。部分表现为股骨头局部微变形,皮质出现中断,头内散在囊状低密度,髋臼边缘见骨质增生,但较轻。50例患者经MRI确诊为ANFH,其中早期病变36例。Ⅰ期主要表现为斑点状或条带状异常信号,T1WI 股骨头负重区线样低信号,T2WI 高信号;脂肪抑制后呈高信号。Ⅱ期病变主要表现为中心坏死区周围可见线样征。靶征或双线征5例,关节内积液3例,有明显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模糊6例,伴股骨头明显变形。见图1、2。

3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发生于股骨骨骺-干骺端的血液供应受阻中断而产生的无菌性缺血坏死[6]。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发现与长期酗酒、长期服用激素过量及外伤等密切相关[7]。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股骨头血运受阻,进行性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导致髋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诊断对临床及时救治有重要意义。

ANFH 临床诊断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相结合,但由于早期病变无特异性,因此早期确诊难度较大[8]。过去ANFH诊断主要依靠X线片,由于其分辨率不高,对病变的早期诊断存在不少困难,CT的出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MRI的应用更是一个革命性的飞跃[9]。

X线片是目前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股骨头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但由于密度分辨率较低,对于早期病变难以显示[10-11]。CT检查从横断面观察死骨的大小、吸收带和新生骨带,克服了影像的重叠,能显示囊变、关节软骨下壳状骨折片、股骨头塌陷的部位和死骨裂解的情况及周围骨增生和软组织变化[12]。本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显示:Ⅰ期:股骨头中央呈“星征”变形或部分骨小梁呈丛状融合。Ⅱ期:部分表现为股骨头外形正常,骨小梁变形较前更为明显,皮质下骨质疏松囊变,周围无硬化缘。

磁共振是新型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断。其利用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经射频脉冲而生成信号。经探测器检测后录入计算机处理转换后成像,最终对疾病进行诊断[13-15]。

MRI 在定位和定性诊断方面比CT更准确,软组织分辨力比CT高,能直接反映病变初期血窦扩张的骨髓水肿的形态变化,尤其是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期检查较为明显。因此,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诊断中,股骨头骨质疏松、星芒状结构消失是诊断依据,而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中,“线样征”是其特征性征象[16-22]。

本组资料显示,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MRI检查发现Ⅰ期30例、Ⅱ期18例、Ⅲ期2例,MRI检查诊断的阳性率为96.00%。CT检查发现Ⅰ、Ⅱ、Ⅲ期分别为 17例、19例、14例,检查诊断阳性率为72.00%。MRI检查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诊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郑力文等[20]报道的观点相符。

综上所述,CT、MRI均为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的检查方法,MRI较CT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易大勇,刘芳.46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MRI和CT诊断对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9):1402-1405.

[2] 谭焱.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14-115.

[3] 谢忠伟,袁友红.MRI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317-1318.

[4] 圣文,宋承东. 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J].西部医学,2011,23(8):1574-1576.

[5] 王永存,馬献武. X射线与CT影像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2015,12(11):108-109.

[6] 王开宴.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850-851.

[7] 高志霖,龙艳.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诊断价值[J].影像技术,2015,2:18-19.

[8] 王文兵.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6):102-103,114.

[9] 李中华,杨艳,石新霞,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J].河北医药,2013,35(4):581-582.

[10] 张敏,杜炯,黄学菁,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特征性表现比较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24-127.

[11] 蒋燕,严娅. CT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价值及征象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3(7):96-98.

[12] 白来运. CT和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4):7576.

[13] 龙长江.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影像学表现[J]. 吉林医学,2011,32(32):6859-6860.

[14] 熊昆.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92-193.

[15] 辛克武. CT诊断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101-102.

[16] 邱英良,王忠智,覃德睦,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CT、X线平片临床诊断对照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3,11(3):31.

[17] 任勇,母其文,陈世孝,等.CT、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54-1456.

[18] 张晓波.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8):2512.

[19] 李雅欣,将盘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eta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143-146.

[20] 郑力文,陈荣华,陈永华.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90-91.

[21] 冯文芬. CT和磁共振成像在成人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 当代医学,2016,(26):25-26.

[22] 武乐,刘春玉,刘军敏.DR、CT与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73-74.

(收稿日期:2017-06-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