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运用的探讨

2017-09-09王毅涛

现代交际 2017年17期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

王毅涛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宏观、微观环境的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与核算方法很难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而标准成本法在降低企业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的管理水平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概括地论述标准成本法的基本原理,阐述运用标准成本法的作用,深入分析当前企业未普遍运用标准成本法的原因,对我国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 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中心 成本差异

中图分类号:F40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048-02

一、标准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或者标准成本制度,是西方管理会计的主要支柱之一。它指的是以预先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办法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前提,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计算并分析产品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强化成本控制、估量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机制。它的应用主要依靠标准成本以记录和反映形成产品成本的过程与结果,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促成对成本管控目标的实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价格标准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二、企业管理中运用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法有利于企业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成本

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的企业,通常会将成本中心划分成一、二、三级,将其扩展到产品车间及作业区,这样不仅可以细化标准成本指标,而且可以将其一步步落实到企业各个不同的环节、各个成本责任中心,实行责任会计制。采用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一旦出现业务与标准成本不同的情况(如采购差价)时,则表明实际成本(如采购价格)偏离标准成本,此时责任会计会及时发现差异并通知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责任方应对比其业务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同时进行研究与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标准成本差异揭示出责任主体,使控制各个成本中心的主体更加明确,便于划清责任归属与加强成本管控,更加精细化地管理成本。

(二)标准成本法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目标成本

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管理者必须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以应对现阶段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强对成本的管理控制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标准成本法下,标准成本制定的依据是企业生产的原始数据以及各项产品的基础资料,安排负责执行标准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产品各项标准的制定,全面地考虑在有效作业条件下,对生产产品所需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數量以及支付的费用进行估算,计算出正常模式下产品生产应当分摊的各项制造费用等,并结合企业资源消耗和经营各项开销的预算,对标准成本实行进一步审查与考核,这样一来可以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各项费用的支出和资源的消耗,指引降低产品成本的方向,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目标成本。

(三)标准成本法有利于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在使用标准成本法情况下,所有物料入库或者领用、产成品流转等环节的相关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记账,并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形成的差异计入当期损益,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为企业提供简单易行的成本核算方法,降低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同时,利用成本差异,可以及时落实到对应的责任主体,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反馈机制,使得成本在期初与过程中得到控制,改变了以往期末核算的缺点,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另外,推行标准成本法,能够为企业预期产品的生产、采购、销售成本等提供计算依据,企业会计人员在标准成本法下,会将产品成本处理得比以往更加精细,有效地降低决策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标准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未普遍运用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企业的管理思想相对落后

一方面,企业习惯于易行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我国一些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思想相对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未能跟上市场发展潮流,大都忽视了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机制中的重要性,相对比成本核算职能来说,企业对成本管理职能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者被传统成本管理观念所束缚,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大部分企业习惯于使用较为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管理,而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科学的成本预测。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素质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期间需要事先制定产品各项标准成本、计算并分析形成的成本差异、登记结转各项成本差异等一系列专业操作,要求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我国80%的企业会计人员没有全面、系统地学习标准成本法,在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中只占极少部分。使会计人员丧失了学习标准成本法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缺少对标准成本法的充分理解与认知,而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企业又很少,普遍缺少能够分析、参与管理与决策的会计人员,难以为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保障。

(二)我国多数企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标准成本法不同于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是将成本的计算与分析相结合形成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采用标准成本法要求企业应有科学、合理的产品结构、单位消耗和单价等,所以需要企业为标准成本的制定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等资料,而取得这些基础资料的前提是企业有雄厚的管理基础。而一套完善的标准成本核算体系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电算化系统、精密的计量管理和规范的BOM管理的基础上,制定标准成本、确认责任中心、划分各类成本项目、归集并结转各项费用及差异、反馈财务报表等一系列环节涉及极大的信息量,因此维护标准成本体系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增加了企业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的难度,而且还提高了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代价,企业即使清楚应用标准成本法的益处也不愿意积极采用。endprint

(三)我国会计准则尚不支持标准成本法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采用制造成本法(也称制造成本计算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对产品成本中材料的消耗可以使用实际成本计价和计划成本计价。企业如果选择对产品成本中材料的消耗使用计划成本计价,则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或者“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来计量材料消耗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形成的差异,并将半成品、原材料、产成品等要素的计划成本通过差异科目调整成实际成本;企业如果选择对产品成本中材料的消耗使用实际成本计价,则需要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来确定领用或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对标准成本法的不支持,影响了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的主动性。

四、我国企业管理中运用标准成本法的对策

(一)更新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有科学的眼光,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树立标准成本控制理念,全面地认识与理解标准成本法及其在企业发展与成本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做好表率,全面贯彻生产与管理、技术与发展结合的原则,培养企业全员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念,提升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的专业知识素养,有助于实现标准成本法的作用。其次,提升会计人员对标准成本法的理解与认知。要想在我国企业推行标准成本法,需要提升会计人员对标准成本法的理解与认知。一方面,加强我国会计考试和会计教育方面对管理会计内容的重视程度,对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与专业培训,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纳入到专科、本科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之中,促进我国会计人员群体协调、科学地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强化会计人员成本意识与知识培训,企业定期对会计人员组织专业培训,地方的会计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会计人员上岗资格的审查与监督力度,各个会计组织机构、地方财政部分期对初、中、高级职称和注册会计师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所以,我国企业推行标准成本法,必须提升会计人员对标准成本法的理解与认知,促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补充与更新,为顺利推行标准成本法提供人才支持。

(二)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标准成本的建设

我国企业推行标准成本法,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成本管理的作用,首先要明确标准成本法的目标,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注重各个项目的实施,努力将其落实到实处。标准成本是在企业具有完备的原始记录资料和各项健全的成本计量与检测体系等的基础上制定的,用以作为评价生产过程中实际成本和生产效率的标准,把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纳入标准成本体系之中,将成本的计划、管理与分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采用ERP系统作为标准成本法管理平台,对实际作业过程中与标准成本产生的差异进行反馈,并将标准成本法与企业的奖惩机制结合起来,根据其提供的“成本差异”指标,及时反映到相关责任人做出对应的调整,有助于企业对业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激發企业全体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企业应以标准成本法的目标作为导向,明确企业产品生产物料的消耗、各项成本费用以及单位标准成本等,使得企业对产品成本的预算指标更加真实可靠,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为标准成本法的实施提供方向指引。

(三)将标准成本法纳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尚不支持标准成本法,阻碍了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在国际上,ERP系统中的成本核算部分普遍采用标准成本法。近几年我国企业同样发展迅速,管理水平也有相应的提高,普遍使用ERP系统等会计软件进行财务管理,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并不支持使用标准成本对各项要素计价,国内绝大多数的ERP系统(按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研发的会计系统)中没有标准成本体系。因此,要想在我国普遍推行标准成本法,则需要将标准成本法纳入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调动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的主动性,为企业使用先进成本管理方法提供积极的经济与政治环境,使得会计准则支持ERP系统采用标准成本法,在计量存货、设置会计科目、处理产品成本差异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协调,将很大程度上简化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降低会计核算的工作量,顺应国际会计发展潮流,为顺利推行标准成本法提供制度保障。

五、结语

标准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是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在我国推行却遭遇重重阻力,我国企业为顺应国际发展潮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出最适合标准成本管理并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推进标准成本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光明.标准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困境及出路[J].会计之友,2010(10):103-105.

[2]张向明.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35):10-12.

责任编辑:于 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在化工企业成本管控中的应用
现代化发展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策略探析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控制探讨
资源消耗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