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意识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渗透
2017-09-09张叶
张叶
摘要:本文介绍了《牛津高中英语》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知识的习语、俗语,另外也列举了一些高中生需要掌握的带有文化背景知识的词汇,来探讨跨文化交际意识在《牛津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渗透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33-1
词汇的学习对高中生来说,是基础,更是难点。在词汇的教学中滲透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既可使词汇鲜活、生动起来,也可促进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楼家风,2010)。《牛津高中英语》中多次出现了英语中的一些常用的俗语、习语等,如果教师能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肯定很感兴趣,而且会掌握得更好。
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2的Word power板块中,介绍了几个英文中的俗语(colloquialisms),分别是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小事一桩),a wet blanket(使人扫兴的人或事),all ears(洗耳恭听),pull ones leg(开某人的玩笑)。这些俗语靠单纯的记忆很难记清含义,而结合它们的来源故事记就更容易记住。据说a wet blanket(使人扫兴的人或事)这个俗语来源于发生火灾时,人们用湿毯子来扑灭火苗的做法。而pull ones leg(开某人的玩笑)这个俗语是一个古老的习惯用语,至少已经用了一百多年了。据说,以前的贼通常是两人合伙抢劫的,一个用手杖把人绊倒,另一个就趁机扑过去把财物抢走。
同样,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3的Word power板块中,讲到了一些英语中的习语(idioms),如as srt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as busy as a bee(忙得团团转),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as cool as a cucumber(泰然自若),to sleep like a log(酣睡)。这些习语都是有典故的,往往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授课时教师应结合它们的来源给学生讲解,这样学生才能记住它们的意思。如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这个习语的理解,学生会问为什么英国人不说as strong as an ox,这是由于农业社会时代英国农夫主要用马作为大型家畜,而农业社会中原地区的中国农民主要用牛来作为大型家畜,追根溯源这个习语就不难理解了,这是一个典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难点。再如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穷得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这就涉及到西方的文化了,原来教堂是教徒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教徒们虔诚地做礼拜,当然没有人在这儿吃东西,自然不会有食品橱,一切都显得庄严肃穆。所以老鼠想在教堂里找吃的东西,根本枉费心机,教堂里的老鼠是非常穷的。
另外,《牛津高中英语》(模块9)Unit 4的Reading课文中,介绍了一些《圣经》中的习语,如feet of clay(致命的弱点),see handwriting on the wall(不祥之兆),kill the fatted calf(设宴欢迎),you read what you sow(种瓜得瓜,种豆得豆),the apple of somebodys eye(掌上明珠)。课文中对这些习语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做赘述。它们都是源于《圣经》里的典故,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应注意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用法。《圣经》不仅是一部西方的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正如孔子的哲学和著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圣经》也同样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所以,高中生要想学好英语,就不得不对《圣经》有所了解,特别是里面的一些常被引用且已经固化成习语的一些词汇(如angel, devil, soul等)和故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词汇讲授中注意适时联系和渗透。
当然,仅靠介绍课本上的这些习语是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词汇讲授课上,应多介绍词汇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全面而准确的掌握一些重要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在《牛津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单词讲解过程中,不能“就词论词”,而要结合词汇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区别。如dragon(龙)这个词,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中华名族古老的图腾,中国人也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但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却认为龙是一种暴虐、凶残的动物,对之会产生厌恶和恐惧之情。再如old(老)这个词,在汉语中,“老”常用作敬语,而英语中的old则带有“无用”的内涵,所以讲英语的人不喜欢被成为old,而是常用它的委婉语senior。还有,dog(狗)这个词在汉语中,往往具有贬义色彩,比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而在英语中,这个词却往往在褒义语境里出现,如lucky dog(幸运儿)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习语或俗语,也需要在平时的词汇讲授中进行渗透。如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对于这个俗语学生一开始迷惑不解,它的典故是,古老的伦敦排水系统不发达,一场倾盆大雨过后街上到处汪洋一汽,淹死了许多流浪猫和流浪狗,就好像它们是从天而降。再如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热打铁),一开始学生也不容易理解,这个俗语源于农业社会的英国乡村,字面意思是趁着天晴的时候晒干草,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理解了。
总之,在《牛津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英语词汇,教师不仅要讲解这些词汇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更应注重介绍词汇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适时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跨越文化障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武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顾嘉祖.语言与文化(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