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2017-09-08陈泽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环境教学内容

陈泽余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我们执教老师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8-0146-02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由于农村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品德与社会》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

二、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適的环境中得以发展

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非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优化评价体系,使学生快乐学习

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揉和统一,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采用“闭卷+开卷”的组合评价方式。闭卷部分在减轻负担的前提下,力求以反映学生价值态度、学习技能和基础知识相统一的学科教育内容为评价指标,通过笔试完成;开卷部分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根据个性特点自主定题、选择完成方式来完成相关任务。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是评价学习的结果,而应是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五、有效应对农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手段

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相关的材料。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需要课前准备的材料当然也不同,而作为对教学内容的提前介入,学生更是无法判断要去准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将派什么用场,因此我要根据教材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讲清楚课前准备材料的内容和用途,以便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材料。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克东.改善学习[M].吉林:吉林出版社出版,2001.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环境教学内容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