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教育回归
2017-09-08任会玲
任会玲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8-0132-01
现代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注定他们成为家庭的宠儿,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创造的物质财富,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物质保证的同时,也为培养“现代贾宝玉”提供了温床。时下家长包揽了孩子的全部生活:穿衣、吃饭、上学背书包,过分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身体健康,对于明礼诚信、立己达人的养成教育关注不够;孩子到了青春期,独立意识觉醒,家长仍然处处代其思考、代做决定,于是孩子叛逆、“代沟”产生,这时不少家长往往陷入茫然:那么疼爱他,这孩子咋还这么不懂事?这哪里是孩子不懂事,分明是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
那如何在家庭中进行教育呢?
一、走出溺爱有余、管教不足的隔代亲圈子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平时大都由祖辈带孩子,爷爷奶奶就任其为所欲为,隔代亲的现象十分突出。孩子们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处于溺爱有余、管教不足的环境中,致使他们只知自我享受,不知关爱他人,更不知父母工作的不易、生活的艰辛。要走出“隔代亲”的溺爱怪圈,需要父母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活动中,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要引导爷爷奶奶对孩子要“物质精神两手抓”,既要关心生活,也要注重管教,宽严相济,做到“爱亦有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念,即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而,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吃饭背书包等,爷爷奶奶不要代劳。同时家庭事务如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做饭刷碗等,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同年龄段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孩子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就能逐渐增强。
二、弥补阴盛陽衰,父爱缺位的不足
2013年《爸爸去哪了》的电视节目火遍中国,其实是全社会对于近年来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席的关注,更是孩子对于父爱的呼唤!时下的中国,孩子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应酬多,平时少有时间陪孩子,只有周末才能和孩子在一起;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村孩子的父母,只有到春节才能和家人团聚,平时只能通过寄钱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可是,节假日即使爸爸们在家,也很少带孩子,因为从婴幼儿开始,母亲、祖母就是其生活、教育的“主角”,时间一长,作为“配角”的父亲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足迹,不知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多数孩子失去了从父亲那里学习养成有勇气、责任、担当的男子汉性格的机会,这造成了孩子成长中父爱缺位,阴盛阳衰的普遍现象。当今,父亲不仅是孩子经济的支柱,更是他们健康人格形成的榜样。父亲对孩子的关爱、理解、指导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男性的力与美带给孩子的是解决困难的毅力,是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这是祖母、母亲所不能给予的。生于深宅大院,长于妇人之手的贾宝玉,因父爱缺席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没有勇于担当的男子汉气度,遇到困难就想逃避。唯有母亲的温柔细腻与父亲的阳刚豪放相互补充,阴阳平衡,方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三、尊老爱幼,和谐家庭
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年轻的父母们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和孩子沟通交流,即使孩子受委屈时也不能及时得到安慰,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上的引导和帮助,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就会日益淡漠,进而家庭不睦。在不和睦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青少年极易产生认知价值的偏离,个性、心理的发展的异常。创建和谐家庭氛围,让孩子浑身充满着正能量,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现代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和谐的家庭,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家人之间互相关爱,其乐融融,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关心他人,不自私、不怯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控制物质,充实精神
时下,家长们往往在物质上对孩子很大方,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孩子的吃穿用度都是家庭中最好的,但却不注意和孩子沟通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内心需求,只按照家长的意愿向孩子单方面的输入,时间一长,孩子不愿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逐渐和父母情感疏远。精神上无所依傍的孩子,容易形成孤独、内向的性格。因而,家庭教育要在控制孩子物质消费、保证其合理需求的同时,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精神世界,防止孩子成为物质富裕、精神空虚的“现代贾宝玉”。千琢万磨方成玉,骄纵成性难为人。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