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优化慢行交通策略的研究

2017-09-08李旺朱加喜吴超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24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优化策略

李旺+朱加喜+吴超华

摘 要:城市道路改造中,往往以车为本,牺牲慢行交通空间,弱化慢行交通地位。文章以佛山中心城区为例,细化慢行策略分区,布设慢行通道,通过压缩机动车断面,协调与停车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人性化、精细化设计慢行空间。同时,通过改变慢行铺装,完善公交接驳等措施,吸引和拉动私人交通转向“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方式,从而达到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目的。

关键词:慢行交通;以人为本;绿色出行;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4-0165-02

1 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慢行道覆盖有待提升,慢行空间宽度不充分

目前,佛山市中心城区次干道以上道路基本实现了人行道覆盖(89%),但自行车道覆盖率仅为67%,部分外围片区仍存在覆盖空白。慢行空间路权不明确,常常是机非混行,秩序杂乱,且慢行空间宽度不足,难以满足出行需求。

1.2 机非未隔离,私人交通常常占据自行车道行驶

部分主、次干道为机非共板断面,但未采用物理隔离设施将非机动车道隔离,交通拥堵情况下,私人交通多占据自行车道行驶,或被违章停车侵占慢行空间,导致自行车骑行安全性、连续性较差。

1.3 慢行空间在道路改造当中被侵蚀,道路资源分配“以车为本”

随着小汽车的不断增长,道路资源分配以车为本,慢行空间受侵占,公交出行比例增长缓慢,慢行比例不断下降,居民出行向小汽车转移[1]。未来几年,随着佛山市轨道建设的全面铺开,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形势将越发严峻,若不改变传统的“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慢行空间将逐步被侵蚀。

2 发展慢行交通的优势

2.1 组团式城市空间,出行距离相对较短,适合慢行交通发展

佛山市是一个典型的组团型城市,中心城区为“一老三新”的组团式结构,全方式和机动化平均出行距离分别为3.3km和4.6km,慢行交通方式更具有竞争力。

2.2 地理条件良好,天气适宜,文化底蕴浓厚,提升慢行交通吸引力

佛山气候比较温和,地形平坦,适宜骑行。河道水系资源丰富,纵横交错,可以充分利用构筑绿色交通走廊,极大地提升了慢行交通品质与吸引力。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传统风貌更为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2.3 城市交通重构和政策引导是慢行交通发展良好契机

随着中心城区禁摩限电政策的全面推进,以及轨道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城市交通结构正面临着转型良机,佛山市应充分把握当前契机,大力发展慢行交通,改善出行环境,吸引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向慢行交通方式转变。

2.4 成熟的省、市两级绿道网络资源,为慢行交通发展提供主骨架

目前,佛山市省立、城市绿道系统主要框架基本成型,绿道网总长度约1554公里[2]。建成绿道多沿水道布设,环境优美、连续性好,舒适度高。慢行交通发展应充分依托既有的绿道网络资源,提升连续性与舒适性。

2.5 共享单车新兴发展,为佛山市慢行交通注入新鲜血液

未来几年是佛山市轨道建设的攻坚期,共享单车的适时出现将更加完美地接驳城市轨道,鼓励和吸引市民出行采用“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方式。随着单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将进一步刺激提升对自行车道的要求,促进慢行交通环境的改善与优化。

3 慢行交通发展策略及建议

3.1 细化慢行发展策略分区,布设以功能性为导向的慢行网络

佛山市中心城区主要分为慢行主导发展区和优先发展区,发展策略即优先慢行发展,构建高密度、网络化、高品质的慢行道路网络,接驳公共交通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根据自行车高峰小时流量及周边交通需求,将中心城区自行车道分为主通道和次通道满足不同的组团需要。中心城区自行车主通道分布呈现“十六横十六纵”网络结构,部分主通道亦是省立或城市绿道的组成部分,如季华路、佛平路等,依托成熟绿道资源,构建连续、舒适的城市自行车廊道。

3.2 从“以车为本”的道路设计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再分配道路资源

在道路设计及慢行交通改善当中,要以人为本,采用逆机动化思维,通过标志标线或安全护栏,分隔机非交通。在慢行需求较大片区,退还机动车断面,拓展慢行空间,重新分配道路资源。如下图1左图所示,采用安全护栏隔离机非交通;图1右图中,机动车断面由双四缩减至双二,路侧施划非机动车道[3]。

根据慢行需求,结合街区、社区街道空间,优化布设慢行通道,提升整个片区慢行品质及活力氛围。以南浦公园为例,如下图2所示,取消靠近南浦公园一侧停车位,利用该断面拓展慢行空间,通过彩色铺装或高差区分机动车道,供夜跑和骑行人共用。

3.3 倡导绿色出行,提升慢行品质,增加慢行吸引力,提高慢行出行比例

相比人非共板、机非共板,且铺装相同断面,彩色铺装自行车道效果更鲜明,视觉冲击更强,从空间上区分人行和骑行空间,从整体环境上给人以舒适感觉,刺激慢行出行欲望与需求,增加慢行吸引力,进而提高慢行比例。

3.4 协调慢行交通与停车之间的关系,避免违章停车对慢行空间的侵蚀

在城市慢行空间改造过程中,首先应理清慢行空间及建筑退让空间。对于建筑退让空间充足断面,可以设置停车带,但需采取隔离设施,如U型矮护栏,分离慢行空间与停车空间[4]。对于无建筑退让空间断面,禁止驶入与停放机动车,可设置标准护栏、阻车石等隔离设施,保障慢行空间不受侵蚀。

3.5 规范引导共享单车发展,接驳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慢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将成为拉动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变的重要方式。共享单车作为公共自行车的补充与延伸,既扩大了服务覆盖范围,又提升了慢行活力与便捷性。因此需要充分把握佛山市中心城区轨道建设契机,更加有效地接驳公共交通体系,拉动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优化居民出行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4 结束语

佛山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的全面铺开,城市道路空间资源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未来道路资源分配利用中,应将传统“以车为本”思想向“以人为本”思想转变,逆機动化发展,注重慢行路权并提升慢行品质,拉动和吸引私人交通转向“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方式,优化出行结构,减缓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佛山中心城区治堵策略措施及行动计划[Z].2016,08.

[2]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Z].2015,01.

[3]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佛山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改善五年行动规划[Z].2016,09.

[4]广东中天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佛山市禅城区慢行系统设计指引[Z].2017,04.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优化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