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教学几点体会
2017-09-08郭云蘅
郭云蘅
摘 要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中考作文的高频考题,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语文老师们没少花工夫在话题作文的教学上。如何提高话题作文教学效率,本文从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正确审题、巧拟问题几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话题作文 命题 审题 拟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8-0096-02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中、高考的主要命题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热点,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重视平时的训练。
一、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但话题不等于文题,话题式作文只是先提出一个话题,用以指定写作的范围,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话题的指向性来自拟题目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给学生写作的空间更大。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话题、要求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有“以€讇孜疤狻被颉爸灰谌萦雬讇子泄鼐托小钡冉衔魅返奶崾荆荒谌莘段Э矸海惶宀眉负醪蛔飨拗疲惶饽孔阅狻P醋魇笨忌突疤夤顾剂⒁猓幸欢ǖ淖灾餍浴⒘榛钚浴5曳⑾郑簧傺恼滦吹貌淮恚饽咳从行┎痪∪艘狻;蚴悄馓饷挥行乱猓蚴前鸦疤獾弊魑奶猓饽糠段Ч螅蚴翘獠欢晕摹芏嗤娑曰疤猓伎剂撕艹な奔浠共荒芟卤剩饕蚓褪敲挥猩蠛锰夂湍夂锰狻R虼酥傅佳蠛锰猓飧鲂掠北鹬碌奈奶猓切醋骰疤庾魑某晒Φ闹匾方凇?
二、指导学生正确审题
首先,要弄懂话题作文中话题的作用是点明文章的写作中心。因此,在指导时应提醒学生务必扣住这一中心去写。其次,要弄懂话题作文中材料起的作用是标明写作的范围,也就是作文的内容不能超出材料限定的范围。明白了这两点,按照这两点去审题就不会出现跑题现象。
案例: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人的一生谁没有和门打过交道呢?幼年时,家门曾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长大一些后,校门曾是伴随我们读书学习的最忠实的朋友;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工厂的门、商店的门、医院的门又打开我们多少美丽的憧憬和遐想啊……也许有人将会走出国门,也许有人会走进监狱的大门,人生將会为我、为你、为他打开一扇怎样的门呢?请你以“门”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面对这个话题材料,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审题:门可以是指一扇具体的门,也可以把它比喻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隔膜、人为制造的一种障碍,门还可以是一种封闭的象征。“开门”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的沟通,或打破某种封闭,或打开国门;“关门”就可理解为自我封闭或人为制造隔膜和障碍。有了以上几种理解,写作思路就可以打开了。你可以由一扇具体的门为线索,叙写一件事,描述一个人,自编一则童话或寓言故事;也可以就门的多种比喻义和象征义展开联想,写成抒情散文或议论文。你还可以用拟人化手法,以小品的形式写一篇介绍有关“门”的知识的说明文,如说说门的起源、门的种类、门的功用等等。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立意、行文就就容易了。
但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题是审好了,但学生在写作中却常常偏离了原来的“审题”。比如,以“人生之美”为话题,一个学生确立了这样的写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这个视角是符合话题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这样几个要点去阐释:“今天最美,把所要做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帐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显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转向了“今天之美”。再如以“课桌文化”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课桌文化放到校园中去考察,这本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则由课桌文化不自觉地写成校园文化,大谈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却回不到本题“课桌文化”上去。这种现象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常常出现。
三、训练学生巧拟文题
1.文题贵在新。拟题时,应着眼于一个“新”字,新视角,新思路,新体验,力求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以“树”为话题作文,考生就通过联想和想象拟出了很多见解独到的题目,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谈本与末的关系》《木秀于林——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这些题目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而且在立意上更胜人一筹。
2.讲求形象生动。要使题目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可以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如可用比喻句命题;或对影片、歌曲名以及成语俗语等进行套装、借用、仿造等等,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文题,或略加改造,可以收到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以“音乐”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拟出的好题如:《同桌的你——一首走着的歌》《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锅盆瓢碗交响曲》。化用歌词剧名,诙谐幽默,新颖别致,有先声夺人之妙,值得大家借鉴。
3.有独特个性。一个平庸的文题,不仅会湮没写作者的个性,而且会抑制写作的欲望与冲动。而一个具有“个人声音”的好题目,不但可触发写作者的写作激情,而且会使读者“眼睛一亮”。如《追星族可以休矣》和《将追星进行到底》这两个题目,对中学生追星现象见仁见智针锋相对。一个采用文言句式严肃有加,一个套用现成话诙谐之至,二者个性鲜明,风格各异。如以“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一学生这样拟题:《何时才见乌鸦》,以醒目的提问吸引读者,向人们敲响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