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7-09-08康等银
康等银
[摘 要] 統计工作的质量是关乎整个统计工作执行是否科学有效的重要指标,无论是企业数据的采集与统计还是国民经济数据的统计,对于统计数据质量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准确的统计数据能够真实的反应出主体实际运行情况,便于管理者适时调整发展规划,相反,统计数据的失真对于整个经济运行环境的冲击是巨大的,不仅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形象是一种损害,而且是对经济发展资源的绝对浪费,所以必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治理和防范统计失真,具体对策应完善各项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数据发布制度;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引进数据统计专业人才;推进统计法制进程;完善统计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关键词] 统计数据;质量;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9-0106-02
一、前言
众所周知,统计数据的存在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经济数据的准确性反映的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状态。国民经济的复杂程度对数据统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各项经济数据的统计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端正态度,一丝不苟,相关统计部门对数据的核查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工作要求进行严格约束,这样才能把好统计数据的质量关。当然,数据统计工作应当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无论是统计前的采集和统计后的核查都是如此。当前我国在统计数据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数据失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统计数据质量的三个原则
(一)适用性
任何一种数据统计都是基于某类用户需求进行的,对于企业而言,数据统计的客体是广大企业客户,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得出某种相关性,从而指导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再比如,对于全国重点城市房价的统计,就是基于房价监控进行的,总之,任何形式的数据统计都有其明确的目的,否则数据支撑就没有实际意义了[1]。
(二)准确性
这里的准确性并非实质统计数据的精确性,而是指统计估算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就拿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统计举例,产值的绝对值是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的,这就意味着真值是无法知道的,我们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会运用抽样误差以及模型设计误差等手段,将误差进行人为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准确。
(三)及时性
总体而言,数据质量是一个有时间影响的因素,对某数据的采集和调查需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然后再公布出来,如果延长或者延缓调查和发布的时间,就会出现某种数据冲突。
三、浅析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前文提到,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中,经济数据指标是衡量经济现状的重要参照物,所以无论从地方还是中央,都非常注重宏观经济重要数据的统计和研究,当然,我国是法制社会,统计工作也只能实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就统计数据而言,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统计法律体系,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间竞争的现象逐渐普遍,这就意味着在统计方法,特别是在核算方式上也逐渐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有利的现象,这说明随着业务的拓展,与之相匹配的统计数据体系也在完善。
(一)数据失真情况突出
进行统计数据的底线在于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在实际统计工作中,数据失真的情况是较为严重的,虽然从整体上分析,统计数据在合理的误差接受范围内,但是在某些基层的统计工作中却发现存在严重不实的情况。谎报、漏报、瞒报的现象在某些地区极为突出,甚至会出现有利益输送的腐败现象。具体而言,造成数据失真情况突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统计数据的来源大部分都来自一线的基层统计人员,这些人员能够接触最原始的数据,对数据的再次分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责任重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这一列基层工作人员,有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涨,对统计工作的认知还处于非常浅显的阶段,甚至有的人员工作散漫,对于数据统计填报不清,有的人员因为对业务的不熟悉造成误报,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最终数据的失真。
2.一线统计人员地位不高,业务混乱。在社会上不少人看来,数据统计是一项极为基础的工作,没有含金量,所以有些人员进行该岗位后,时刻受到这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始终无法提高,这一现象直接加速了员工的流失率,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会中断数据采集的连续性,有些工作人员会产生得过且过的心态,数据统计十分草率[2]。
3.行政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干预统计工作。行政领导干预统计数据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处于个人利益或者政治荣誉的考量,行政领导会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地授意变更统计指标,甚至出现谎报。瞒报等情形,严重阻碍了正常工作秩序的进行,这也严重违背了统计法的相关原则,这种法律意识淡薄的领导让整个统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统计数据的适用性大打折扣
数据统计是具有目的性的工作,通过数据分析为实践提供了一个真实可靠的解决方案,对于国民经济数据而言,全面的国民经济数据包含的维度是非常广泛的,也就意味着在海量数据中,事先对维度的划分保证了后期进行数据处理的可行性,也就是说统计数据应该具有预见性。
(三)统计数据处理的信息化低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理应对统计数据起着促进作用,但是从基层统计数据的工作得知,目前统计数据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主要是以手工统计或者半手工统计及核算,导致的后果是统计效率极其低下,同时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处理要求也无法达成。
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各项统计指标体系,提升统计适用性
数据统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汇总,经过归纳和提取,得出结论,这就意味着数据对于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那么在数据统计阶段就务必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善各项统计指标体系,是进行统计数据工作前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统计指标体系,其最终会导致相关的数据无法指导实践工作,数据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无体系下的数据统计工作就有可能让一线数据统计人员机械式的工作,随着而来的就是低效与消极的工作态度,所以建立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升统计数据的适用性是关乎整个统计工作能否实施的关键一步。endprint
(二)建立数据发布制度,增强及时性
信息化的发展给信息统计和发布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化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那么对数据进行统计后,就需要及时的发布,这样是为了把最新的数据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实践,所以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可以大大提升数据的利用率。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从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共享做起,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国民经济各项数据纷繁复杂,而统计工作又需要精确,那么如何从中做到平衡是一项重要课题。现阶段,我国在数据质量评估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国现行的评估体系是较为集中的,公众并没有参与到数据评估当中,这是我国评估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某市公布去年的平均工资,公众在对比实际工资和这个工资数据的时候,往往会对这个数据产生质疑,被平均的感觉非常强烈,那么这种数据质量就并不准确,因为它脱离普通大众的评估[3]。
(四)引进数据统计专业人才,提高数据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提高一线数据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其一就是工作人员自身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培训,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一线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决定了数据源的准确性,这一点十分重要。其二,从组织角度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培训,由资深统计同行介绍最新的统计技术,促使业务人员自主学习,另外,设立专项经费,改善业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其三,就是培养统计人员的责任心,无疑,数据统计工作是枯燥乏味的,特别是基层的统计事宜,不可控的因素较多,这考验着每位业务人员的耐心和责任心,这也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首要因素。
(五)继续推进统计法制进程
我国是法制社会,任何行为都应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如果统计数据工作出现问题,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处理解决。我国正在实行的《统计法》是捍卫数据质量的法律武器,任何个人或者组织发现有损坏统计质量的行为,都应该接受法律的惩罚,这一点,需要相关部门对数据统计人员进行普法宣讲,严禁各类弄虚作假的行为。
(六)完善统计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几乎社会各行各业都会涉及到统计数据,那么如何去约束和激发统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能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行业不同,具体的统计工作也会有所差异,针对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把绩效考核工作做得更细致,不仅是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把握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结束语
统计数据质量事关统计工作的成败,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对数据的准确性都是有統一要求的,统计工作虽然很基础,但也十分重要,高质量的统计数据能够指导实践工作,所以要做统计数据,就必须从内在和外在两大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把统计工作做得更扎实。
[参考文献]
[1]孙红霞.浅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7(2).
[2]王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J].统计与管理,2016(1).
[3]何兆芸.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山西科技,2014(2)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