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整合:焦点、难点与创新
2017-09-08肖云庞永红徐鲲
肖云+庞永红+徐鲲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虽然角度不同,但两者同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着共同的目的、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以及活动形式。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分属学校不同部门进行管理,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由于观念上的分隔、制度上的分割、队伍建设的分离以及考核指标的分设,增加了整合的难度,需要创新思路,突破难点。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有效衔接,减少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实行队伍共建、协同创新;以同一工作系统为中心设置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整合;难点;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7)04-0109-05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的实效性,国务院曾于2004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宣传部和教育部也联合发文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的文件精神。这之后社会实践部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中间分离出来,成立一门新的“社会实践课”,强化了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十年来思政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有较大改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并作了具体的部署,进一步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可见教育部等部门的《意见》中将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称“两项教育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加以强调。
但目前由于制度分设等原因,思政课实践性教学(这里特指思政课课外实践性教学)效果离预定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调查显示,51%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实践性教学不够重视(64%),实践性教学手段单一(61.4%),学校的教学安排不太切合实际(48.7%),教师没有很好组织(27.1%),大多学生是为完成学分而被动参与(1)。相比之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社团等多方参与组织,呈现出组织活动的主体多元化、形式和手段多样化、学生主动参与率较高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导向性不足、目标不够集中等问题。29.9%和58%的学生认为“两项教育活动”可以整合和部分整合。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目的、手段和形式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而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在掌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与组织学生活动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调查显示,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度高于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活动。“两项教育活动”本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担实践育人的重担,但由于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制度衔接与资源整合,实践育人的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两项教育活动”有效整合,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整合的焦点
高校培养大学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重要的是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实践育人,从这个角度上讲“两项教育活动”担负着培育大学生的重任。高校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汇聚到一个焦点,然后发散到广大学生的心灵。
(一)“两项教育活动”汇聚于共同的领域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任课教师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和课堂外的实践性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相近的是课外实践性教学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学生工作等部门组织,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参与到更广泛的实践领域,以此提高认识、得到锻炼。“两项教育活动”都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二)“两项教育活动”汇聚于共同的目的
“两项教育活动”的目的具有高度的吻合性。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强调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思政课讲授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思考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学会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国情和生活的认识。“两项教育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三)“两项教育活动”汇聚于相同的内容
“两项教育活动”都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其内容都离不开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了解国情、思考问题,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深刻理解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懂得今天中国的发展来之不易,从而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度,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主动承担历史使命,与党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中國。同时也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各项活动中学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实践中使自己的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得到锻炼,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升道德水准,成为全面发展的人。endprint
(四)“两项教育活动”汇聚于相似的形式
“两项教育活动”在是否纳入教学计划、是否获得学分等方面的硬性要求方面虽然有所不同,但大多采取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服务、三下乡、社区服务等形式。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形式以社会调查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因有运用各专业知识到实践中的内容,相对思政课实践性教学而言范围更宽,形式更加多样化,除进行上述活动外,还有结合所学专业进行的科技服务、上岗实习、社团活动、法制宣传活动等。这些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设计的活动都采取了适合大学生的特点,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的活动形式,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整合的难点
“两项教育活动”如果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关于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可见整合有“整体”、“整理”、“协调”之意。这里所指的“两项教育活动”的整合,不是完全合并,而是指高等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各部门的相关制度进行有效衔接,资源进行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形成“两项教育活动”协同开展、持续运行的整体。整合的目的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佳。目前要实现“两项教育活动”的整合存在以下难点:
(一)观念上的分隔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教育,前两项教育都安排了实践活动,即“两项教育活动”,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工作部门管理。这种划分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合理性,但是在运行中容易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不论是学生日常思想教育还是思政理论课教育都是高校思政教育系统中的要素,这些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之间的组合不是简单迭加,而是处于交织状态的有机联系之中,如果其中一个要素离开系统独立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就缺乏完整性。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与日常思想教育分别开展,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思想教育起作用,但往往使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观念上将两者截然分开,认为实践性教学是思政理论课教育的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属于日常思想教育领域,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各行其是,制度和部门的设置分离,使原本在一个系统中的两个紧密联系又交互作用的要素彼此隔离,形成系统中的要素既“同生共居”又“老死不相往来”的矛盾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两项教育活动”的整合就无从谈起。
(二)管理部门的分割
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属于教学领域,归教学部门管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属于日常思政教育工作领域,归学生工作部门管理。两个部门平级并列,分别按照本部门的特点设置制度和制定规划。这种运行模式容易强调高校思政教育系统内各部门的特性而忽略共性,出现思政教育的资源既缺乏又过度耗费的奇怪现象,即思政教育活动分别开展致使资源缺乏与重复开展导致的资源过度耗费并存,有时为了本部门的“政绩”和人员的发展还会相互争夺资源。在实际工作中两个部门很少联系,使思政教育领域里的共同问题难得在一起研讨和解决。虽然两个部门分别安排“两项教育活动”能够使组织活动的主体多元化,使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思政教育领域中,客观上也可以促使思政教育的发展,但长此以往,各部门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难以形成合力,使思政教育的成效不能实现最佳累积,还可能导致相对递减,这种部门分割使“两项教育活动”的整合失去了制度基础。
(三)队伍建设的分离
在高校思政教育系统中存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队伍和从事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两支队伍分别由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管理。两个部门分别设立本部门人员招聘标准,其成员进入该部门后也各自按照所属部门要求的轨道发展,这种划分有利于明确工作职责和对本部门成员的培训,但是容易锁定各工作领域成员的思维,导致思政理论课教师认为自己只负责理论教学工作,不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只负责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注重理论的研討和提升。在这种锁定效应的影响下,两个部门分别规划系统内部的队伍建设,很少交流,这样的运行机制不断强化,形成的路径依赖很难改变,最终使 “两项教育活动”难以契合。
(四)考核指标的分设
两个部门分别管理两支队伍必然导致考核指标体系的分设。教学管理部门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侧重于课堂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基本不包括与学生工作部门配合,联系学生思想进行教学、共同开展实践活动以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而学生工作部门对其成员的考核侧重于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开展的各项活动的成效,基本不包括与思政课教师配合,共同探讨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考核指标体系的分设符合目前高校管理体制的要求,但不利于两支队伍的成员共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合力解决学生思政教育的相关问题。原本具有共性的“两项教育活动”缺乏共同的评价指标,整合就失去了动力和标准。
由上述可知,“两项教育活动”同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许多共性,可以进行整合使之协调发展,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由于在观念上缺乏系统性认识,使推动“两项教育活动”整合的意识支离;管理部门的分割,使思政教育工作领域的两个部门在执行上彼此分隔;队伍建设的分离,使政治思想工作着力点分散;考核指标的分设,使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评价分裂,导致“两项教育活动”整合的难点凸显,需要创新思路进行突破。
四、在创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合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实现整合提供前提
高等学校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者的共识。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越来越多的大学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他们主张大学为了学生而存在,学生利益高度优先,大学的根本使命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大学的任何行动、计划、选择与决策,都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来审视,都真心以学生的最高利益为依据[3]。“以学生为中心”包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 [4]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才能自觉确立整合“两项教育活动”的意识。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从提高思政教育整体效果出发,有效利用教育活动的资源,推进“两项教育活动”的协同开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两项教育活动”对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将学生的利益看得高于部门的利益,才会减少部门间的利益冲突,避免高校思政教育系统的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各自为政”。只有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才能在设计相关活动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从节约学生的时间、提高学习效果的角度出发安排学生的活动。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两项教育活动”的整合才有可能,“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育人”才能由口号变为现实。endprint
(二)促进管理制度的衔接,为实现整合提供可行条件
为了使“两项教育活动”更有成效,克服部门并存导致的重复规划和资源浪费,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与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有必要在制度上进行衔接与整合,加强两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首先,应建立工作部門联席会议制度,双方共同制定“两项教育活动”的规划;合力加强学生相关实践活动的基地建设;统筹安排思政教育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时间;共派教师指导学生“两项教育活动”。其次,统筹分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人、财、物资源的分配上进行整合,协调规划,尤其是经费使用方面要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安排思政教育活动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再次,建立共同研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问题的制度,将合作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只有制度上实行有效衔接,工作运行中才能实现对接,相关部门的资源才能合理配置,“两项教育活动”才可能在协调运转中得以整合。
在实行制度衔接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注意处理好“两项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与大学生实践活动有共同点,但两者不能相互代替,要考虑其不同特点,注意充分发挥各自特有的作用,即相同的活动共同开展,特殊的活动分别进行。这样才能在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保证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计划的实现。
(三)队伍共建、协同创新是实现整合的关键
思政课师资队伍与学生工作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主力军,如果两支队伍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势必削弱思政教育的有生力量,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因此有必要改变两支队伍分别建设的现状,协同创新,共谋发展。
协同创新,必须创建学习共同体。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中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辅导员以及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成员应组成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加强思政教育领域中各成员的联系,彼此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理论课教学的优势和辅导员了解和组织学生的优势,形成共同的学习源,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分享学习资源,共同研讨问题,合作创新。只有在学习共同体中实现队伍共建,才能形成合力,协同发展。
协同创新,必须利用网络平台聚集和扩散“两项教育活动”的成果。网络是一个具有巨大的储存、交流与传播功能的新信息平台,有传播速度快、各方人员平等参与的特点,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优势广泛交流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与学生平等交流,聚集广大师生的意见或建议。如果“两项教育活动”成果在网络信息平台上的聚散作用发挥到极致,思政教育的正能量就会更有效地渗透到广大学生的心灵深处。网络平台上的这种“汇聚”作用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两项教育活动”的整合。
协同创新,必须坚持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有极强的实践性,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美国著名统计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查得·莱特教授历经10年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或活动,有4/5发生在课堂外。”[5]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3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学生实习实验、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国情民情,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教学、科研和实践三位一体,不可或缺。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讲授的形式传播和灌输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科研领域,通过学术研究可以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探索思政领域存在的问题,探讨先进的教育方法,提出解决的方案,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在学生的实践中,教学和科研的成果才能得以转化,教育的目的才能最终得以现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部门需要通过资源等方面的整合,进行深层次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教学才会更有底蕴,科研的意义才会更加显现,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才能更有针对性,“两项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
协同创新,还需要共建互动回应机制。学生作为诉求主体对“两项教育活动”有期待和诉求,高校组织以及教师作为回应主体,应积极回应学生的诉求,只有积极回应,双方才能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目前,一方面学生在响应教师布置的实践性教学要求时不够积极,有的大学生表示在实践性教学中敷衍(11%)和作假(3.7%);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大学生比例也不高(17.2%),表示偶尔参加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诉求,相关部门与教师缺乏积极回应,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实践性教学中感到困惑的是教师没有很好指导(33%)、不知如何写好调查报告(36.2%)、主题难以确定(38.9%)、被调查的单位不配合(40.4%)。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互动回应机制,双方的诉求与回应就不是持续的而是间断的、消极的,学生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两项教育活动”的成效就难以提高。因此,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应合力共建互动回应机制,通过课堂、网络、交谈会等各种形式共同回应学生的诉求,增强师生之间、部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双方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将学校的要求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实现培养目标。
(四)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为实现整合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统筹,在完善标准、互接互认的基础上,把学生、教师、校舍,以及就业……等方面的管理系统整合起来,发挥综合效用。”[6]实现“两项教育活动”的整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工作部门和教学行政部门在思政教育领域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以部门为中心设置考核指标的方法,建立以同一工作系统为中心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将两个部门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合力组织思政教育活动、共同研讨和解决思政教育的问题及其成效、共建思政教育队伍等指标纳入统一的年度考核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系统中的各部门加强相互联系,协同解决共同的问题,“两项教育活动”的整合才能最终实现。endprint
注释:
(1)数据来源于2012年8月课题組成员组织重庆大学学生利用暑假对全国近80所高校进行的调研,共发出问卷1800份,收回1530份,回收率为85%。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9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013).
[3]叶信治. 走出大学教学盲点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9):45-47.
[4]吴绍芬. 实践以学生为中心 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高等教育,2012,(Z3):50-51.
[5]申纪云. 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2,(Z2):11-14.
[6]袁贵仁. 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2013,(Z1):3-10.
Abstract:Although practical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college studentssocial practice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oth of them belong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with a common purpose, the same or similar content as well as the form of activity. As practical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social practice belonging to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utilized. If we wa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must integrate the existing resources. Due to the separation of idea, system segmentation, team building separation and assessment index respectively, which makes the two integration more difficult, so we need innovative ideas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we think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effective convergence of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team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further unif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he same field of work.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ntegration; difficulty; innovation
编辑:黄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