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017-09-08夏艳梅郭俐莉
陆 娟 夏艳梅 郭俐莉
(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陆 娟 夏艳梅 郭俐莉
(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康复护理、阅读疗法、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干预前相比较有明显的降低,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显著减轻(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效果明显,能够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脑卒中;抑郁;综合护理干预
现代社会中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在老年人群中的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脑卒中的患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在病后或多或少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使得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社会角色和生活质量在发病前后有了很大的落差,从而发生脑卒中后的抑郁状态[1]。脑卒中后表现出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成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患者中其发病率占25%~60%[2]。PSD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产生消极思想、兴趣减退、食欲差等精神方面的症状[3],严重的可导致患者不配合进行康复方面的治疗,进而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患后生活质量[4]。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对住院脑卒中后出现了抑郁症状表现的患者在护理方面进行了综合干预治疗,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50~86岁,平均年龄(68.5±6.7)岁。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8例,缺血性脑卒中52例。所选8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经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5]。②经过汉密尔顿的抑郁量表(HAMD)[6]评分,轻度抑郁45例,中度抑郁35例,无重度抑郁症状。③神志清楚,并排除了严重的精神异常,视、听力障碍,以及病情较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
1.2 方法:对确诊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将干预前、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比较。
1.2.1 心理干预: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责任护士每日上、下午各一次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谈,进行心理干预。每一个心理干预的周期均按四步骤进行,即评估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评价[7]。根据患者所处急性期及恢复期不同,其自身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亦不同,我们采用的心理干预措施具有不同的针对性。①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在脑卒中发病过程的急性期中表现出了恐惧、焦虑、以及无助感,迫切的想要了解自己的病情轻重程度和变化预后等方面的情况,并希望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与护理,其性格可由温柔变成不同程度的急躁。还有相当部分的患者由于突然得病而悲观失望,不能接受现实,甚至于有个别患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关怀,细心地观察患者的言行、情绪。责任护士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倾听患者的诉说,尊重患者的人格,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使患者顺利度过急性期。②恢复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措施:大部分的患者经过了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护理,病情逐渐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恢复,对后期的康复治疗充满信心。但是当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功能恢复的速度减慢或不能达到其较高的预期目标时,患者可能会对康复失去信心,情绪上会出现再度的低落,表现为担忧、烦躁不安、绝望、敏感、偷偷哭泣,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此期必须使患者树立信心,详细介绍脑卒中后病情的演变过程,使其认识到病情的好转由快变慢是客观规律,悲观失望、消极应对只会加重病情不利康复。引导患者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重要的作用,鼓励患者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帮助,满足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出院后心理干预的延续方案:对于出院时患者还存在的抑郁情绪,护理部门以家庭探访和电话随访这两种形式进行心理干预。出院后每个星期进行1次电话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掌握患者在康复后期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观察并指导其作出相应的调整。每月家庭随访1次,了解肢体功能的康复状况,患者用药情况及心理状态,家庭支持系统。
1.2.2 康复护理:在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制定康复训练的计划和目标,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按照病程分为早期、非稳定期、稳定期三个阶段来进行针对性康复功能训练,防止肢体废用综合征的出现。责任护士利用晨晚间护理时间来指导患者洗漱、穿衣、进食等方面进行康复,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8]。根据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用听音乐配合肢体运动康复锻炼,以调节患者情绪。肢体功能的逐步恢复,亦可反向促进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使得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从而起到改善抑郁状态、调整心理状态的目的。
1.2.3 药物治疗:遵医嘱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治疗效果。护士每日送药到病房床头,帮助患者服下,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药物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1.2.4 阅读疗法:主要用于符合精神科专业诊断标准轻度到中度抑郁患者,不适合重度抑郁患者,或者有人知功能障碍、毫无动机和兴趣的抑郁患者[9]。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有阅读习惯的选择纸质阅读材料,例如《爱的艺术》、《别跟情绪过不去》、《理智胜过情感》等;有的选择音频、影像等电子材料[10],如《百家讲坛》、《家庭医生》等。
1.2.5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①护士每天下午组织患者进行集体活动,采取听音乐、唱歌、做游戏、下棋等形式引导患者放松,创造与其他人多接触的机会,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每次活动20 min。②每周四下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采用录像、PPT、图片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然后患者相互间自由讨论有关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问题,例如以往患病的经历、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和对预后恢复程度的担心,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受益的经验。最后护士就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指导。③鼓励患者与其他患者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帮助患者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的团体,搭建友谊和信息的桥梁,缓解因社交隔绝而导致的孤独感。
1.3 评价方法: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分析:轻度抑郁,HAMD17项评分>7分,≤17分;中度抑郁,HAMD17项评分>17分,≤24分;重度抑郁:HAMD17项评分>24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前45例轻度抑郁,35例中度抑郁;干预后4周27例正常,34例轻度抑郁,19例中度抑郁;干预后8周38例正常,25例轻度抑郁,17例中度抑郁。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与干预前比较抑郁状态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抑郁程度比较[n(%)]
3 讨 论
在临床发生的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之中,其中尤以脑卒中常见,而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其后期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对自身的卒中事件发生缺少心理上的准备,PSD对患者卒中中后期的康复治疗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卒中事件发生后绝大多数患者拒绝接受这一事实,因为突然发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冲击,以及对卒中后并发功能障碍感到绝望,容易产生压抑、消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11]。Harris等[12]研究认为,PSD是影响后期康复的不利因素之一,如果不早期进行干预,很大程度上会发展成为终身性抑郁事件。虽然常规的抗抑郁药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影响,需要我们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表明[13-14],护理干预的介入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以及程度,可以减轻PSD的病情和缩短病程。
本研究针对患者因缺乏脑卒中后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知识而产生的抑郁状况,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阅读疗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康复锻炼的主动性,改善了心理障碍。在护理干预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影响护理干预效果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护理人员采取的沟通方式;患者的文化素质水平;以及家属的态度。因此,护理人员对于文化水平低、不善沟通的患者要细致、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体贴关心患者,满足他们的需求。
综上所述,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王守安,罗韵文,张贵斌.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4):88-89.
[2] 崔炎增.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88-89.
[3] 韩春美.神经精神病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271
[4] 杨晶.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59-1960
[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6] 宋宇,徐菲,杨威,等.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B):9-10
[7]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57-280
[8] 韩凤珍,詹来英,孙秀娟,等.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自理行为能力训练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30(9):69-70.
[9] Morgan AJ,Jorm AF.Self-help interventions for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a systematic review[J].Ann Gen Psychiatry,2008,7(3):13
[10] 魏中华,李会,李亚红,等.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31(3):66-68.
[11] Man-van Ginkel JM,Hafsteinsdottir TB,Lindeman E,et al.Inhospital risk prediction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 Prediction Seale[J].Stroke,2013,44(9):2441-2445.
[12] Harris AL,Elder J,Schiff ND,et al.Post-stroke apathy and hypersomnia lead to worse outcmes from acute rehabilitation[J]. Transl Stroke Res,2014,5(2):292-300.
[13] 王晓斌,崔静,赵继军.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9):3131-3133.
[14] 彭灵君.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07-109.
R473.74
B
1671-8194(2017)22-02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