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7-09-08孟凡红
孟凡红
(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孟凡红
(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4例)采用针对性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的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83%,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行舒适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颈椎前路减压;舒适性护理;满意度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颈椎爆裂性骨折、椎间盘突出、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等疾病主要的手术方式之一。该术式具有可靠性好、术中出血量少、能够有效解除脊髓受压迫,快速缓解患者病痛等优点,所以在颈椎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1]。颈椎的解剖结构异常复杂,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术后的护理干预显得非常重要。我院近几年收治了数十例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5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护理方式,现将其护理流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实验对象均是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颈椎疾病患者,抽取其中的48作为研究对象,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采用双盲随机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人数为24例,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4∶10,年龄最小为30岁,年龄最大为67岁,平均值为(42.5±4.1)岁,其中颈椎骨折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颈椎间盘突出3例、其他5例,观察组患者人数为24例,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1,年龄最小为34岁,年龄最大为70岁,平均值为(47.5± 2.6)岁,其中颈椎骨折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该组患者行骨外科手术的常规护理:颈部制动,患者的颈部两侧使用沙袋进行固定处理。术前约3~4 d时将患者的气管和食管均推向左侧进行针对性训练;术前清理患者的毛发,比如剃胡须,保持面部的清洁干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观察的内容包括伤口情况、是否存在神经损伤、四肢活动是否受限、大小便的形态是否正常,如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术后先去枕仰卧6 h,待患者清醒后鼓励其咳嗽和排痰,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恢复期卧床时需要帮助患者翻身,保持头-躯干长轴的一致性。
1.2.2 观察组。术前:①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根据谈话了解患者负面情绪的根结,然后一一进行化解。对于手术方案不理解的患者,介绍手术方案,麻醉方案,手术室操作方式,也可以邀请同种疾病处于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现身说法,提升患者的手术的认可度,消除不良心理。②食管、气管推移训练。在术前3~4 d护士便指导患者使用四指模拟管道向健侧推移,指导患者轻度憋气,管道推移的力道适当避免对颈部皮肤造成损伤。
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检测:手术结束后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使用心电监护设备实时对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指标进行检测,如发现异常立即呼叫医师予以治疗[2]。②呼吸道护理:颈椎前路减压手术过程中需要牵拉患者的气管,另外气管插管本就会导致患者呼吸道损伤、水肿,通气功能受到影响。术后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是否出现呼吸频率异常、节律异常情况,夜间加强护士巡视,避免呼吸骤停处理不及时造成的严重后果。此外还指导患者术前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改善其肺活量,促进呼吸道痰液的排出。③引流管、伤口护理、疼痛护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在术后均放置塑料材质的引流管,引流液的形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体内的情况,如果引流液中含有血液,则可能是出现了创口内积血,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呼吸不畅,甚至窒息。另外还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舒适度,即护士遵照医嘱使用镇痛剂、止痛药。④发音和吞咽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可能与术中喉返神经误伤有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立即告知患者这种情况的原因,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通知医师采取药物治疗[3]。⑤功能锻炼。患者在术后麻醉清醒后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即关节被动活动、肢体抬高动作等,之后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主动训练;恢复至术后引流管拔出后,佩戴颈托或颈胸支具后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由护士或者家属搀扶行走锻炼,注意每天的锻炼必须适量,训练结束后需要对四肢的肌肉进行按摩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
2.2 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比较表
3 讨 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颈椎疾病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但该术式也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命安全。为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必须采取合理的护理手段。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对颈椎前路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从心理、身体、营养各个方面予以加强措施,显著的提升了护理效果[4]。
本研究,对照组均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即术前的准备工作、术后的给药、饮食护理,并没有对潜在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护,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有颈椎局部血肿、窒息、伤口感染。颈椎疾病的患者感知能力明显衰退,加上颈椎位置特殊,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负面情绪会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5],观察组患者先进行心理干预,情绪护理也非常必要。呼吸道护理、引流管、伤口护理是防止出现并发症关键,术后定时对引流液进行观察和记录,如有血液渗出压迫气管,则需要立即清除血肿,恢复呼吸道的通畅性。经系统的护理干预后该组患者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的咽部不适情况;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平均缩短了2 d时间,对于护理质量的评价也明显更高,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颈椎疾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后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治疗效果,提升治疗的安全性,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1] 许艳春.护理干预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窒息的预防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02-503.
[2] 许艳.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窒息的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6(10):77-79.
[3] 陈子华,徐俊,徐国香.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1(8):1467.
[4] 白璐.颈椎前路术后窒息原因、预防及护理[J].现代护理,2015, 10(29):152.
[5] 朱振军.颈前路手术结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27(3):289.
R473.6
B
1671-8194(2017)22-0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