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
2017-09-08陈晓云
陈晓云
(厦门市仙岳医院医务科,福建 厦门 361012)
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
陈晓云
(厦门市仙岳医院医务科,福建 厦门 3610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选取我院2015年2~7月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宗氏焦虑量表(SAS)和宗氏抑郁量表(SDS)评价患者的不良心理。结果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的BPRS、PSP、SDS、S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抗精神分裂药物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人性化护理;精神分裂症;治疗;不良心理
精神分裂症是人类常见的精神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方法,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受疾病特点的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常伴随有情感症状,如焦虑、抑郁等。因此,在加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也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现代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但要医“身”,更要医“心”。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真正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1]。我科室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对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CCMD-3有关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②均自愿参与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③病情处于恢复期,以阴性表现为主,能有效配合完成问卷填写;④年龄为18~65周岁;排除标准:①明显失语和认知功能、交流障碍;②脑器质性疾病、其他精神类疾病;③严重躯体疾病及药物依赖者;④用药后产生明显不良反应;⑤有严重自杀企图和行为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0岁,平均(38.5±15.8)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2.5±1.2)年。选取我院2015年2~7月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纳入及排除标准同上,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58岁,平均(37.2±16.3)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2.7±1.1)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采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具有均衡性,对照组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病情观察、药物指导、日常生活护理和常规心理护理等,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内容如下:
1.2.1 改善环境:走廊上张贴各种花鸟画展,提供电视、空调、饮水机、纸笔、一次性纸杯、老花镜、针线等便民物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保持床单位整洁、干净,输液室内可摆放绿色植物,保持空气清新。
1.2.2 用药指导:首先由护理人员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详细为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康复知识,增加患者对康复期的认识。结合宣传资料讲解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作用原理、用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强调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告知患者不可自行调药、停药和减药。
1.2.3 强化心理干预:采用暗示、鼓励、保证、开导等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让患者体验到处处受到尊重和关爱。和患者以期回顾和分析幻觉、妄想的非现实性,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给予其的支持及同情,纠正患者的负性自动想法和不良认知。向患者介绍一些病情好转的病例,坚定患者的康复信心。指导患者掌握合理情绪疗法,安排有趣的团体活动,如各种康复器械,绘画,手工艺,打乒乓球,钢琴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1.2.4 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寻求家庭及社会支持,采用团体疗法加强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家属多关心、爱护患者,适当放宽探视次数或延长探视时间[3]。多家属进行认知干预,增加其对精神分裂症的了解,使其能够正确的对待患者的疾病,能够积极的帮助患者解开心结。同时对家属探视时的说话方式、交流技巧、注意问题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①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效果:采用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价。其中BRPS包括激惹性、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敌对猜疑、思维障碍五个方面,总分18~126分。PSP量表白块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四个方面,总分0~100分。②不良心理:采用宗氏焦虑量表(SAS,20个题目)和宗氏抑郁量表(SDS,20个题目)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的BPRS、PSP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后的以上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例数BPRS评分PSP评分护理前护理8周护理前护理8周观察组4042.15±5.5822.51±8.05△30.82±7.4167.52±8.16△对照组4041.21±5.7820.14±5.7929.11±6.7459.52±6.92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比较: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后以上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例数SDS评分SAS评分护理前护理8周护理前护理8周观察组404532±6.1143.43±4.15△51.78±6.2041.43±6.21△对照组4051.05±5.5448.22±5.5152.32±6.5648.34±6.79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涉及思维、感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1],病程多迁延。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阴性症状为主,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冷淡、意志缺乏等。同时患者进入康复期后,自尊心逐渐加强,心理压力的增大甚至会引发情绪及心理问题而加重病情。单纯服药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障碍,促进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效果。
人性化护理是由“人性照护”护理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融心理、精神、文化为一体,其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共同达到个体希望的健康水平[4]。已经有研究报道,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理压力[5]。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主要措施有改善环境、用药指导、强化心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不仅增加了患者对康复知识、用药知识的了解,同时通过多种心理干预手段更好地纠正其错误的思想观念,帮助其强化处理其自身应激能力,宣泄和释放了自身的烦恼,缓解了其心理压力。而且人性化护理充分调动了患者参与自身护理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疾病治疗中,培养兴趣爱,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提高抗精神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人性化护理改善了的BPRS、PSP评分以及不良心理,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抗精神分裂药物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1] 汤丽斌.人性化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2):1-2.
[2] 张明同.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1-94.
[3] 马蓉.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0-42.
[4] 付雪梅,竹婴,许云华,等.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2):132-135.
[5] 侯先芹,张素娟,侯文龙,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0):141-144.
R473.74
B
1671-8194(2017)22-0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