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2017-09-07曲秀艳
曲秀艳
[摘 要]现代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内容和呈现形态上都有独特的价值,它们在以符号的形式进入语言表达。在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要积极响应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摈弃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向生态课堂发展,构建整体教学模式。教师要从教学主体入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构建生态和谐课堂。
[关键词]新媒体;大数据;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5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国际化水平的保证,然而大学英语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手段对英语教学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价值性、开放性、多元性和互动便捷性引起英语教师的关注,也被引进英语课堂。新媒体在大学英语课堂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广泛欢迎,但新媒体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新媒体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新媒体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
1.1 形成丰富独特多元的教学情景
新媒体特征鲜明、兼容性强。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都可以在新媒体软件上应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情景,同时也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中资料单一的问题。在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选取所需要的资料,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英语课堂讲授图文并茂,既丰富了教学情景,也扩大了教学内容。
1.2 利于学生形成实际英语经验
大学英语学习的难度主要是应用的场景和机会少,没有完善的学习规律,那么平时学到的知识就很难得到提升。新媒体的出现使英语学习变得更方便,首先,一些影视作品、音乐等以新媒体为载体,可以使学生全面熟悉标准的英语发音特点。其次,新媒体更便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方便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来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学到更多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1.3 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英语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决定讲授内容,掌控课堂节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由主导者变成辅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教师起到的作用是推荐而不是控制。学生在新媒体帮助下进行学习时,遇到问题可以提问,教师进行回答和指导,这与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相反,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2 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2.1 利用新媒体课件构建全新授课模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建立真实的语言环境,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还是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而新媒体的利用可以改变传统的不足。首先,新媒体使得英语授课形式多样,信息的表达方式多样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新媒体所传达的信息更加丰富,能较好地满足众多学生的要求,使交流形式变得生动形象,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再次,新媒体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对社会其他领域知识的关注和好奇,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新媒体可以将网络上学生关注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声音、图像、文字等制作成课件,以辅助学生获取知识,如在单词的讲解中可以适当加入新闻报道,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例如,在讲授“Let down”(失望)这个词组时,为了让学生加深该词组与disappoint的区别,教师可以播放美国的一个玩具公司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向中国用户道歉的新闻视频,在这个视频里“Let down”出现有7次之多,然后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Let down”的用法,还在原音视频的观看中学习了标准发音。
2.2 利用新媒体开放特征形成互动型的交流模式
大学英语由于受课堂时间和地点的影响,很难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新媒体应用后,在课堂学习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教师之间交流,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借助校园网围绕英语教学内容开展网上授课学习,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反馈及时补充来自各种媒体的素材,整合后给学生使用。其次,教师通过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及时改进课堂及网上授课内容和进度,对于个性问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英語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形成英语教学的良性循环。再次,新媒体参与到英语学习的管理之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效率。在新媒体教学系统中,管理模块是不可少的,通过管理模块,教师可以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此外,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以制作更具体的学习计划,使互动过程更加严谨和科学。
2.3 利用新媒体移动阅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移动阅读是基于新媒体条件下的全新阅读方式,这种新的阅读方式正在改变现代学生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在新媒体时代,移动阅读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参与英语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移动阅读的信息来源于数字化的图像、声音等数据,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信获取数据,运行机器涵盖了电子书、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移动阅读出现后就获得了大学生的普遍支持和喜爱,因为目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和手机,通过客户端可以随时在线学习英语知识或下载英语知识。而且通过移动阅读,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能实现在线互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endprint
2.4 建立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模式
首先,在课堂讲授中语言还是占主体地位,教师要运用多模态话语方式,并提供英语知识的有效输入途径,使自己的语言输入模式直接成为学生英语知识的来源。例如,在讲授“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时,教师可以先用“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导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要利用口语模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然后将学生的问题总结出来。在导入阶段教师使用口语模态,那么在讲授时可以使用声音模态和文字模态相结合,将英语学习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总结出来,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关键点,并进行互动交流。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成功地应用语言模态、图片模态和声音模态后,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收效果。其次,教师要设置情景以增加学生多模态学习实践。新媒体使得一些针对语言学习的软件应运而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方面是英语中有许多连读和略读现象,如next的音素组成是/nekst/,而/t/经常被省略;另外一方面是听力材料的发音标准问题影响学生的听力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引进多模态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教师在选择听力资料时要从长度和难度双向入手,同时通过配备图片给学生一定的提示,等学生大概听懂意思后就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文章内容,最后是进行原文对照,查漏补缺。再次,教师在授课中要加强对多模态的评估。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需要用到最多的是语言模态,同时辅助声音图片等模态;对于英语阅读板块,主要以语言模态为主要评估标准;对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评估,主要是教师要对自己的模块应用进行反思,反思新媒体辅助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利于学生掌握。教师要把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5 构建课堂整体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三位一体的生态教学关系。在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这种三位一体的生态教学关系可以实现课堂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能充分发挥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首先,师生平等主体地位的确定使学生作为教学整体中的独立因子,达到了在人格上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师生关系融洽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能维持课堂系统平衡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各种因素的应用,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以小组为学习形式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因为小组学习可以形成安全的心理环境,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使学生自信、自由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最活跃的一部分,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激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后,可以让学生释放出更多的潜能和活力。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交往环境,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将英语课堂变成学生发表见解的空间。最后,教师要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知识交流,还是心灵沟通。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尊重并信任学生的能力,以增加學生的信心。
总之,新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英语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英语学习过程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新媒体只是辅助工具。因此,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知识容量和业务能力,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优越性,将新媒体合理地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车明明.应用翻译理论创新与翻译教育:思考与对策——第六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综述[J].中国翻译,2015(4).
[2]王旭明.以求真务实精神促进语文教育健康发展——兼论真语文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课堂教学[J].语文建设,2015(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