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中医也有讲究

2017-09-07孟祥兆

晚晴 2017年8期
关键词:急症舌苔妇科疾病

孟祥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生病就犯了难:我是该看西医呢还是该看中医呢?

这些情况更适合看中医

过敏性疾病。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而中医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以辅助正气,排出邪气,即收效甚好。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脾胃病。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而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辨证治疗感冒,可能一两天就会痊愈。另外,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复杂慢性病。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非器质性疾病。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烦躁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中医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

中医看急症也是个好手

提到急症,很多人潜意识觉得中医是个“慢郎中”,事实上中医在看急症上也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发热。由病毒、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中医称为“外感高热”。可根据症状用药,出汗后可退热。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建议,家里可以备些中成药,如莲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对肺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如果体温持续增高(超过38摄氏度,或体温低于38摄氏度但持续6天以上),则不宜继续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

骨折。在户外出现骨折,也可通过中医的手段进行应急处理。如果伤口有出血,要先清除可见的污物,再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随后可就地取材,将木板、竹片等粗略加工成长宽适宜的夹板,用绷带或布条固定骨折部位,能有效防止就医前骨折部位出现进一步损伤。夹板与皮肤之间最好垫些棉花等柔软透气的织物。还可内服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中成药,用以止血和减轻疼痛,同时要尽快送往医院,交由医生处理。

脓毒症。人体对外部感染做出伤害自身组织与器官的反应时,便会引发脓毒症。中医认为“腑气不通”是脓毒症的症状之一,故以改善腹腔内脏的血液循环来促进炎症消除,排出细菌和毒素。

此外,此疗法对动力性肠梗阻也有一定的疗效,患者可在医生排除狭窄、套叠等肠道病变后,选用通腑益气类汤药来促进肠动力的恢复。

肠道传染病。中医在治疗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方面也有一定特色。痢疾是由“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所引起,意思是由于饮食不卫生,吃进了引起痢疾的病原。

眩晕。对于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可针灸攒竹穴(眉头内侧边缘凹陷处)、百会穴(头顶正中央)与三阴交穴(足内踝尖向上四横指宽),或遵医嘱治疗。

看中医前有6个不要

不要化妆。“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您的“本来面目”。

不要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药物。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以及维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刚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

不要使用或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不做剧烈运动。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不要频繁更换医生。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而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重复。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1-2个月后仍无明显效果,可以考虑另选大夫,但一定要将以往的病历或处方保存好,以便让医生了解您的治疗情况。

不要沿用过去的处方或别人的处方。有些人认为,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着,以备将来症状再次出现时使用,或者看到别人跟自己的病情类似,便将别人的处方拿来自己用。这是不正确的。中医在诊病治病过程中,非常重视个体的体质差异,患病的原因、时间、地点、表現不同,方药都会不同。除非医生允许,请不要沿用以前的处方,或他人处方。endprint

猜你喜欢

急症舌苔妇科疾病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远离妇科疾病这么做才正确
妇科疾病常见误区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急诊科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分析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症的临床使用分析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诊治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3例急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敏锐的观察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