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导师制的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与实践

2017-09-07刘畅

文理导航 2017年25期
关键词:实施方式双导师制指导思想

刘畅

【摘 要】我院“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实验班积极致力于新时期卓越师资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主动加强与地方优质中学合作,贯彻“高师培养和与中学需求对接,示范引领与同伴互助结合,实践训练与反思内化一体”的指导思想,将双导师制全过程、全方位地落实到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培养中,极大地提高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师范生培养;双导师制;“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实验班;指导思想;实施方式

师范生是未来教育的生力军,师范生的培养历来备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南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办学历史悠久。2013年,我校启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文史学院成立了“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实验班(以下简称“卓师班”),致力于新时期卓越师资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中。“卓师班”开办三年来,我们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积极加强与地方优质中学合作,贯彻“高师培养和与中学需求对接,示范引领与同伴互助结合,实践训练与反思内化一体”的指导思想,将双导师制全过程、全方位地落实到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培养中,极大地提高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一、双导师制的内涵与实施背景

导师制是舶来品,它是15世纪初期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科姆开创,其特点主要是为每位本科学生配备专职导师来负责学业指导。与独特的学院制度相配套,导师制在牛津大学的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后被我国借鉴吸收后,形式与内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简而言之,形式上,在导师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双导师制;内涵上,由高校内部的两位导师(分别负责思想引领和专业提升)逐渐发展成发展为校内校外两位导师,共同负责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普师类培养模式往往注重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教育见习、实习的锻炼,从而导致师范生教学技能整体水平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开始在师范生培养中推行“双导师制”。师范生培养模式中的双导师制,是指高师院校为每位师范生配备校内校外两名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技能训练以及撰写毕业论文等,重在理论提升与专业引领;校外导师是来自一线教学的名师,主要负责涵养学生的教育情懷,为师范生上示范观摩课,现场指导学生实训,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临床诊断”,指导学生见习、实习等,重在构筑职业情操和示范教学技能。双导师制的核心思想是师范生培养要与中学教学接轨,重视联合培养,重视实践技能。

二、基于双导师制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与实践

1.“卓师班”人才培养与实践探索的指导思想

我院“卓师班”成立之后,在深入解读教育部关于师范生培养相关文件和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的实践探索,我们最终确立了“卓师班”人才培养与实践探索的指导思想——“高师培养与中学需求对接,示范引领与同伴互助结合,实践训练与反思内化一体。”

其中,“高师培养与中学需求对接”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既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是对人才培养方式——“怎样培养人才”的理性思考与明确回答。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必需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接轨,重视与中小学的交流合作,打破传统观念与体制的束缚,坚持走深度融合、联合培养的道路。着重强调的是高师院校的职责;“示范引领与同伴互助结合”着眼于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通过“生-生”同课异构与“生-师”同课异构的形式,既充分利用师范生之间的差异互补,加强同伴间的互助学习,又充分发挥校外导师言传身教的示范效应,最大程度地引领师范生职业操守和教学技能的提升。着重强调的是校外导师的作用;“实践训练与反思内化一体”着眼于人才培养的训练思路,注重思行合一,强调边实践边思考,以实践促能力,以反思促认识,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着重强调的是师范生的实践反思能力。

2.“卓师班”双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式

我院“卓师班”的修业年限为2年,实施“1+0.5+0.5”的培养模式。其中,“1”指大三一学年系统的学习与培训,“0.5”指大四上学期一学期完整的教育实习,第二个“0.5”则指大四下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及招教特岗培训。

开班伊始,我们即为每个学生配备校内校外两位导师。针对师范生职前教育和培训的薄弱环节,我们将双导师工作的重点提炼概括为:第一,教育情怀与道德操守构建;第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第三,见习、实习活动开展。

首先是教育情怀与职业操守的构建。语文教师是一个平凡而高尚的职业,它呼唤有情怀有操守的人加入。如何有效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建构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和职业操守?主要是两个导师各自发挥优势,协同共建。校内导师主要是发挥自己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上的优势,与学生分享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相关言论,以及当代著名的全国特级语文教师的事例,启发、感染学生,使学生升起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向往;校外导师主要是发挥自己实践经验的优势,以讲座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述自己从事语文教育的经历和感悟,现身说法,娓娓道来,亲切动人,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教师职业平凡中的伟大。

接着是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技能训练是传统普师类培养模式的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训练前缺乏有效指导,训练中缺乏适时“诊断”与精准点评,训练后缺乏深入反思与升华内化。“卓师班”的教学技能训练,以“同课异构”为有效抓手,集中、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卓师班”的同课异构有生-生同课异构和生-师同课异构两种形式。二者相互结合,依次展开,带给学生层进递深式的启发和收获。先是“生-生”同课异构。同伴之间由于相似的基础和背景,更易产生共鸣,更易心领神会。因此,围绕同一教学内容的“异构”,有利于师范生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接着,在“生-生”同课异构的基础上,进行“生-师”二度同课异构,校外导师娴熟地向师范生全面展示一线教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将对学生产生持续而又强烈的直观冲击,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深入揣摩、玩味教学艺术,进而全面优化自己的教学。

第三是见习、实习活动的开展。“卓师班”人才培养与中小学的对接,不仅体现在校外导师“请进来”,还体现在师范生“走出去”。模拟练习与真实课堂相比,缺少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学生。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决定必需要带领师范生走进中小学,走进真实的教学情境,完整、真切地感知教学现场,了解学情,把握学情。因此,在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我们穿插了教育见习的环节。见习由校内导师带队,带领学生到校外导师任教的学校,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一是观摩示范课,丰富实践教学的经验。观摩不同文体不同风格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初步思考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二是进行实战演练。学生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精心备课,然后走上真正的讲台,全面体验真实的课堂。三是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设计、组织班会活动、家长交流会等,进一步丰富教师技能。

实习活动主要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学生可以参加“国培”“省培”的顶岗实习,或者进入我院协同培养单位实习。实习期间,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理论认识与教学技能突飞猛进,顺利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我院“卓师班”的人才培养积极落实了教育部关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新理念和新导向,重视与地方中学的合作,注重实践创新,并通过整体设计、科学规划,将双导师制全覆盖地落实到位,有力助推了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为培养未来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2

[2]吴松弟.素质教育在英国[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73-7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施方式双导师制指导思想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频率效应在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