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压联合调脂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药学特点分析

2017-09-07杨喜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高血压效果

杨喜芳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与调脂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及药学特点。方法 100例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单用降压药物治疗, 观察组应用降压与调脂药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TC、TG、LDL-C指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HDL-C指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SBP为(124.82±10.21)mm Hg(1 mm Hg=0.133 kPa)、DBP为(85.56±7.15)mm Hg, 低于对照组的(136.32±10.98)、(90.17±9.22)mm Hg,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临床高血压患者, 在应用降压药物常规治疗基础上, 取调脂药物联合应用, 可显著改善血脂和血压状况, 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降压药物;调脂药物;高血压;效果;药学特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0.056

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但也促使公众不良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呈增多趋势, 明显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生几率, 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 高血脂与高血压可同时伴发, 二者具极高相关性, 大部分高血压需取降脂药联用, 以增强疗效[1]。本次就联用对本病治疗的药学特点及效果展开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内科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0例。观察组男24例, 女26例, 年龄35~71岁, 平均年龄(61.4±6.9)岁, 病程2~11年, 平均病程(5.9±1.8)年, 合并糖尿病9例、冠心病11例。对照组男23例, 女27例, 年龄34~72歲, 平均年龄(61.9±7.1)岁, 病程2~12年, 平均病程(5.6±2.2)年, 合并糖尿病10例、冠心病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自愿签署, 并排除意识障碍及机体其他系统合并严重疾患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单纯应用降压药治疗, 以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为主, 可单用或联用, 治疗2个月。

1. 2. 2 观察组 应用降压与调脂药物联合治疗。降压药物应用方法同对照组, 同时取调脂药物辛伐他汀加用, 20 mg/次, 1次/d, 睡前口服, 治疗2个月。

1. 3 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压水平变化情况。血脂指标包括:HDL-C、TC、LDL-C、TG;血压指标包括:DBP、SBP。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TC、TG、LDL-C指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HDL-C指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SBP为(124.82±10.21)mm Hg、DBP为(85.56±7.15)mm Hg, 低于对照组的(136.32±10.98)、(90.17±9.22)mm Hg,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 重视将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 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有力防范作用, 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2]。研究表明, 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同机体血管内皮功能关联密切, 内皮功能可对动脉血压进行调节;高血压同时也可诱发各类血管病变, 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而血管病变又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3-5]。故临床在对高血压治疗时, 取降压药单用, 效果多不明显。另有报道指出, 在应用降压药对高血压治疗时, 取他汀类药物配合使用, 可使患者机体动脉顺应性明显改善, 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 为动脉血管弹性增加创造了条件, 确保血压降至正常[6-9]。本次研究结果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TC、TG、LDL-C指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HDL-C指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的SBP为(124.82±10.21)mm Hg、DBP为(85.56±7.15)mm Hg, 低于对照组的(136.32±10.98)、(90.17±9.22)mm Hg,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endprint

观察组所加用的辛伐他汀在药理学方面, 属还原酶抑制剂, 可影响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生成, 进而对内羟甲戊酸代谢构成阻碍, 发挥促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的作用, 并较大程度上清除血清内含有的胆固醇,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起到理想的调节血脂的效果, 与降压药配合使用, 协同合作, 可达到对血压水平控制, 使其降低至目标值的目的[10-13]。且药物有较小副作用, 联合应用较为安全。

综上所述, 针对临床高血压患者, 在应用降压药物常规治疗基础上, 取调脂药物联合应用, 可显著改善血脂和血压状况, 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洪承呂, 黄伟剑, 陈达开, 等.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 29(3):169-171.

[2] 蓝建明, 夏淑东. 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3, 26(5):

675-676.

[3] 陈环, 吴继雄, 纪金生, 等. 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用治疗血脂正常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安徽医药, 2013, 17(4):637-639.

[4] 许晨, 王智勇, 张慧.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及药学探讨. 生物技术世界, 2015, 16(3):69-69.

[5] 勾瑞东.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药学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电子杂志, 2015, 3(6):67-69.

[6] 罗惠灿, 袁学文, 龙娜.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及药学探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15(4):487-489.

[7] 魏丽清. 盐酸贝那普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 32(1):65-66.

[8] 董治锋. 辛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中外医疗, 2014, 30(3):147-148.

[9] 蒲仁惠.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4, 34(4):7-8.

[10] 曾恋.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及药学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6):22-23.

[11] 黄静.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及药学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4(13):7.

[12] 莫永生, 陈小萍.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及药学探析. 医药, 2015(15):222.

[13] 秦洁莉.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0):179-181.

[收稿日期:2017-04-28]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血压效果
教你这样“制服”高血压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Hold住,你的血压!
灵动耳环
高血压界定范围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