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7-09-07孟海云
孟海云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既是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備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拓的视野。”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既是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必须创设富有创新的情境和气氛,引导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多说,鼓励学生多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和谐的氛围,教师就要放下“架子”,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关切的眼神去关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影响学生,以幽默的语言去启迪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根据学生的变化和表现,及时进行课堂调控,促进学生创新学习;教师又是询问者,问原因,找究竟,引导学生弄明白;教师更是欣赏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欣赏他们的点滴创新。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兴趣。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教师一开始就提出:为什么课题中用“借”而不用“骗”?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了解了课文内容,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想弄个明白究竟,便会迫不及待地去研读课文,各抒己见,总结出答案。长此以往,课堂上便会奏响和谐、愉悦的旋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最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新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努力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发展机会,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自己,寻求发展的可能。
(一)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人的创新能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拓展新的思维空间,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品质。如教学《司马光砸缸》时,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司马光的办法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小孩?这时,让学生展开思维,充分发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哪种办法好?为什么?这样通过发散和聚合思维的结合,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纵向探究,就是启发他们在学习中或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或沿着原先的思维方向进一步探求,深入事物的发展变化。如《狼和小羊》一课,“狼三次找茬儿”是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条线索,有层次地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狼为什么故意找茬儿?(2)狼一共找了几次茬儿?(3)狼为什么不立刻吃掉小羊?这说明了什么?经过一个个问题的讨论,学生进一步弄明白狼找借口的实质。为了进一步揭露狼狡猾凶残的本质,还可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狼再碰到别的小羊,又会怎样呢?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发挥丰富想象,训练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想象的契机,充分发掘学生奇思妙想的潜能。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让学生们写一写《海底世界漫游记》或《海底探宝》等想象作文,让学生在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四、强调主动尝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少年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促进思维,激发灵感。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主动思考、主动选择、主动判断。如教学《黄山奇石》的三块石头时,我让学生喜欢哪块石头就先学哪块;喜欢哪句话就针对这句话理解;自己感觉哪句话理解得好,就把哪句话读给大家听……结果,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在讨论中,思维更积极,想象更丰富。可见,在充分地选择和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上、情感上的满足,而且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五、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姚燕平.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0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