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研究

2017-09-07王如坤于颜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王如坤 于颜红

【摘要】 目的 研究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早期NSCLC患者, 按照临床医治方案分成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 实验组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医治,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71.15±12.31)ml、镇痛时间(1.72±0.56)d、引流管留置时间(2.13±1.52)d、住院时间(7.59±3.12)d, 均优于对照组的(284.65±53.24)ml、(4.25±1.94)d、(4.85±1.34)d、(16.48±5.6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NSCLC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医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且安全性高, 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0.022

非小细胞癌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其较之小细胞癌病变部位更局限[1]。此病患者临床表现咳嗽、低热、胸部胀痛等症状, 若未得以有效医治, 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显示[2], 胸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胸术具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本研究为进一步验证其应用有效性, 特选取34例早期NSCLC患者作研究对象, 现作下列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65例早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 病变部位:18例右肺上叶, 20例右肺下叶, 5例右肺中叶, 10例左肺上叶, 12例

左肺下叶。将患者按照临床医治方案分成对照组(31例)

和實验组(3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43.15±

12.42)岁, 男20例, 女11例。实验组患者年龄39~77岁, 平均年龄(42.65±12.10)岁, 男21例, 女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 均取侧卧位, 于第5肋间以进胸操作, 且作一长度约29 cm长度手术切口, 逐层切开肌肉与皮肤, 全部切除病变肺叶, 且清扫淋巴结。实验组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医治, 全身麻醉, 于第7、8肋间作一长度约1.2 cm切口, 之后于患者胸腔置入胸腔镜, 仔细检查病灶直径及位置等情况, 同时密切观察胸腔粘连与浸润程度等情况, 之后再于腋前线第4肋间作一长度约4 cm手术主切口, 并于腋后线第7肋间作一2 cm左右的辅助切口, 根据患者病理结果采取最佳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后予生理盐水对胸腔予以冲洗, 待无漏气后行胸腔闭式引流。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镇痛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予以记录与比较;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镇痛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中肺不张0例, 气胸1例(2.94%), 胸腔积液0例, 肺部感染0例, 切口感染1例(2.94%), 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分别为1例(3.23%)、2例(6.45%)、1例(3.23%)、1例(3.23%)、3例(9.68%), 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NSCLC为临床医学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此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吸烟、电离辐射、大气污染、遗传、职业环境等皆可引发NSCLC[3]。NSCLC患者未得以及时有效的医治或错过最佳医治时间, 将进一步加重病情, 进而提高死亡率, 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

目前, 临床针对早期NSCLC, 手术为此病患者医治与机体康复重要保障。本研究中, 对照组选取常规开胸术式, 大部分行胸部后外侧切口, 此类切口对大多数肺癌手术均可提供充分手术视野, 进而很大程度上满足手术需求。但此术式的切口将胸壁的多块大肌肉切开, 致使术中出血量增多, 加之开、关胸步骤较繁杂, 进而延长手术时间, 同时术后患者上肢运动较困难, 甚至出现后遗症。随着近年来胸外科技术与麻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微创术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医治肺癌中。本研究实验组采取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予以早期NSCLC清扫淋巴结可显著改善常规术式存在的弊端, 其具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开、关胸时间短, 对心肺功能损伤小, 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与现代微创技术相关要求完全符合[4, 5]。此外,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具下列优

势[6-9]:①胸腔镜根治术切口小、止血彻底, 且术野清晰;避免肋骨过多牵拉, 减少肋间神经受破坏及肌肉受损;②术后疼痛缓解, 利于早期咳嗽与排出痰液;③减少肺部感染、气胸、肺不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可对淋巴结予以准确分离, 有效避免过多毛细血管受破坏, 进而减少淋巴液的流失。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71.15±12.31)ml、

镇痛时间(1.72±0.56)d、引流管留置时间(2.13±1.52)d、住院时间(7.59±3.12)d, 均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84.65±53.24)ml、

(4.25±1.94)d、(4.85±1.34)d、(16.48±5.6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申文明等[10]研究结果一致, 进一步验证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应用于早期N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就两组临床具体疗效及远期生活质量方面, 因受时间、样本少等外部因素限制未进行分析, 待进一步调查再作报告。

综上所述,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医治早期NSCLC, 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出血量, 缩短镇痛及置管引流时间, 而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进而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东红, 支修益. 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6):689-693.

[2] 李新宇, 張海云, 何荣琦, 等.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6):962-963.

[3] 张健昌, 任瑞美. 影像引导下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山东医药, 2014, 54(8):

40-42.

[4] 王安生, 段贵新, 高原, 等. 电视胸腔镜与前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21):

3161-6132.

[5] 张安庆, 徐美青, 解明然, 等. VATS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开放手术的对比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9(10):1460-1464.

[6] 周恩涛, 金希冬, 刘大治, 等.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黑龙江医药, 2015, 28(6):1316-1318.

[7] 黄健. 全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临床研究. 当代医学, 2012, 18(18):59.

[8] 任军龙, 薛磊, 孙光远, 等.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山东医药, 2015, 55(23):48-50.

[9] 何春雷. 全胸腔镜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综合临床, 2013, 29(11):1205-1207.

[10] 申文明, 岑浩锋, 袁小冬, 等. 胸腔镜下与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手术效果的对照研究. 浙江医学, 2014, 36(13):1165-1167.

[收稿日期:2017-06-06]

猜你喜欢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儿内科门急诊患儿肠套叠189例临床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