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惠而实至
2017-09-07庄西真
庄西真
机器人、智能技术、3D打印技术等正在引发制造业的革命性变化,而制造业升级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决定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李玉赋曾在《求是》撰文指出,我国2亿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总体不高、结构不合理,技术工人总量不足。这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有关,比如技能形成缺乏顶层设计,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之间协调衔接不够,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和贯彻落实不够等等,其中产业工人收入不高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年年讲,近些年,普通劳动者的“钱袋子”确实有点鼓起来,但“被增长”“被平均”的抱怨也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分好蛋糕。党的十八大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发力,其中的效果有目共睹:2013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实现了与 GDP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尼系数从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当前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要完成这一目标和任务,需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既不能以犧牲人民福祉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也不能以牺牲经济竞争力为代价单纯谋取社会福利的改善,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平衡发展。2017年,中央政府将多措并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前些日子,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专项激励计划、收入监测等三类试点将陆续启动;我最关心的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多个群体有望实现增收。
人们对收入增长的期待往往是与时俱进的。今天,当大家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果点赞时,也有着新的担心。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今后的收入还能连年快涨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农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长6.6%,增速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有的实体企业一年利润比不上一套房子,劳动致富空间还有多大?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难以弥合,是不是一旦“入错行”,就意味着自己的收入状况难以改善?种种担忧、诉求说明,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调整的环节,深化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收入增长的动能还需要加强。大家都盼着收入连年快跑,而收入增长总体上有赖于经济总量的扩大。因此,必须继续“做大蛋糕”,只有把蛋糕做大,才有更多资源可供分配,更多财力可用于民生。只有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总态势,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速,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劳动者享有发挥才智、提升收入的机遇。
过大的收入差距也还需要调节。合理的差距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不合理的差距则可能激化矛盾。现如今,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高管与员工之间的差距仍然偏大,常引发热议。姚明收入高,大家没意见;个别垄断行业企业的从业者收入过高,谁都不服气。调节收入差距就应精准施策,要控制高收入者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控高,就是盯住那些不符合市场机制、与要素贡献明显不符的高收入。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期,尤其要关注提低。要提高农村居民、城乡贫困居民、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的收入,提高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一线劳动者的收入,让低收入群体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收入分配还要有利于“增活力”,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近几年,勤劳致富的观念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有人说,辛勤工作没用,再怎么加班加点、绞尽脑汁,收入还是不如房价跑得快;有人说,现在致富最快的是“炒钱”,即炒股、炒房、炒外汇。如果任由这种观念蔓延,不仅影响物质财富的创造,更可能导致奋斗精神的流失。矢志不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才能让肯干、能干的劳动者更多地积累财富,让诚实守信专注实干的人更有奔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上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高相应待遇,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这样才能够调动产业工人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我希望所有这些好的政策口惠而实也至。
责任编辑 肖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