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新闻宣传
2017-09-06马宏勇彭志国
马宏勇+彭志国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与新闻宣传,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在对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还是在对外树立良好形象上新闻宣传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沟通纽带。因而新闻宣传的最终效果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及企业驻地群众对企业的内心感知。
所以在新闻宣传中,新闻宣传的价值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宣传活动中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确定一条新闻或一次宣传的价值标准便成为了新闻宣传中每名传播者必须要掌握的标准。
眾所周知新闻价值起始于发生的事实,结合发生的背景,通过传播者的宣传从而使得受众产生共同的内心认知,那么,最终决定价值的,是受众人群的范围及其内心的认同度,毫无疑问范围越广、认同度越高,其价值便越高。
那么我想先谈一谈关于如何扩大受众范围的个人观点,当前是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通过终端的用户粘性最终打破了许多传播壁垒,其方便快捷吸引许多受众改变了原有的方式,在重视新闻宣传的企业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精神凝聚、思想宣贯,其在新闻阵地的建设上可以说一直是紧追不舍,从平面时代的报纸、到声画时代的电视再到数字时代的网络,建设从未止步,规范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同时作为政策、精神的第一接触者,从业人员的领悟深度亦是透彻于心,但就最终的受众群体而言,究竟是呈现这样的趋势呢?是否随着从业队伍的不断扩大而不断扩大了呢?我想大多数企业的答案是否定的,客观原因是,企业职工数相对固定,驻地群众对于企业文化的需求度偏低等。 从主观来讲,内容是否符合大众精神需求,是否有吸引力是关键,纵观新闻界,老牌的报纸、电视节目都面临着受众逐年递减的现状,但随着其新媒体业务的拓展,受众群体呈现稳定甚至少量回流趋势,结合其做法,个人总结了几点经验,一是目前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老牌专栏多是深度报道类,此类报道专业性强,核心受众人群固定,所以我们应当确定自己的核心受众群,加强或确定自己的深度报道品牌;二是老牌媒体,渠道宽广稳定,消息来源可靠性强,内容指导性强,我们也应发挥自身优势,在政策解读上多提出指导性建议;除了上述两点以外,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加强短平快的社会新闻,增强可读可视性,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还有就是要从思想上认清媒体融合,行动上加强从业人员专业化建设,媒体融合既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更是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思想融合,传播渠道融合拓宽的是传播范围,拉近的是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但是最终受众是否会产生阅读粘性,是否会走进核心粉丝的关键是内容,而各个媒体不同的表现形式注定了对于新闻内容上的不同表现,如报纸侧重阅读与思考,而电视则是注重视听结合产生共鸣,新媒体更多的则是精简有力,对读者进行分层,即可白驹过隙般的吸收谈资,亦可通过链接点击深入了解,而这些也都决定了媒体从业人员的不同素质。还有就是应注重拓宽新闻来源,都说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录者,随着的摄像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随手拍、随时拍的生活习惯已成为常态,虽然有时会存在画面不够稳定、重点不够突出等问题,但是对于新闻现场的突发事件来讲,第一手资料聊胜于无,且积累大量丰富的现场图视频,总会有更合适的出现,同时被采纳者以及其亲友亦会发展成为媒体的关注者,对于流量为王的时代,谁掌握了更多的受众群体,谁就握住了麦克风。
接下来我想谈谈个人对于受众的认识,对于我们企业媒体来说,受众不外乎这么几种:公司员工、业务单位、驻地群众等,
对于企业来说更多的时候是把公司员工放在目标受众首位的,就本身而言,企业媒体的社会职能较少,其功能相对单一,但是在目前的发展环境下,个人认为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在不断拉近,受众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的拉近,更多的时候对于媒体宣传受众内心是有第一反应的,是否客观?是否是政策行为等,但是通过留言、评论等受众之间的交流在他们看来真实的多,其次留言与评论也是媒体对于受众反馈的渠道之一,因此,如果我们丰富了目标受众,不同阶层和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受众评论会使得新闻更加丰富,也会使得宣传的主体目标——企业员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改变新闻产品在他们心中的认识——并非是政策行为,这种内心认识的改变对于他们接收新闻内容是有十分巨大的作用的,文化,本身仅是一个概念,企业文化更是企业形象、价值观念、优良传统的外在表现,需要受众的内心认同。
融媒体是时代的产物,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握得当,将是对于在文字时代、声画时代有所缺失的一次奋起直追,并且相对于报纸、电视来讲,其并不需要十分专业的设备以及定期更新的系统,其更多的是思维意识的变革,对于有宣传需要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块十分重要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