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适老宜居”社区的养老模式
2017-09-06刘鹏波
摘 要:养老问题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政府党中央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养老问题。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失能化、高龄化、空巢化等趋势,随着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出现和独生子女家庭负担的加大,养老问题非常严重。多样化的养老模式和不同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养老社区建设和完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主要从社区硬件设施、社区外部环境的建设水平、社区为老服务情况及在文化氛围的建设上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
关键词:老龄化;宜居社区;社会保障
伴随着全球步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的危机,占世界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大国——中国,也面临着由快速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国内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依据《国发〔2017〕1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指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1]而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于2013年2 月27 日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指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纳为基本国策”。国家老龄办对蓝皮书内容进行解读中表示,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促使了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 它所产生的影响也只能用另一个基本国策才能解决和对应。
1 “适老宜居”养老模式的内涵
“适老宜居”正是在对社区养老对于解决中国富有特殊养老情况的认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适老宜居”是社区养老的一种构建模式,不仅涵盖了硬件设施还包括文化氛围的“软设施”。在这里,本文把“适老宜居”理解为“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能够促进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生态社区”。在当代中国,不管是传统模式的家庭养老还是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模式,都多多少少存在着各自的弊端。由此,养老新模式即“适老宜居”的居家养老模式正在成为最主要的养老模式。这意味着,社区将在应对和解决中國养老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否构建起“适老宜居”的养老生态系统,直接关系到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适老宜居”养老模式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开始加快,按照中国人口的发展特征,在未来的若干年后中国的老龄化趋势还会保持增长状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失能化、高龄化、空巢化等趋势,随着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出现和独生子女家庭负担的加大,养老问题非常严重。2017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308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5003万人,占比10.8%,逼近11%。”[2]综合老龄化报告的相关数据,我国从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在不断的加快。201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人,其中“失能老人”的总数已超3700万人。从增长速度看,我国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53年的4.4%增长到2013年的9.7%再到2016年的10.8%,这反映了我国老龄化增长速度之快。
在应对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国家也不断出台一系列养老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在应对老龄化问题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与此同时,在面对养老的问题上,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难题。“十三五”规划中,有关养老的问题,国家制定了详细的目标好和执行的流程,体现了国家对于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国发〔2017〕1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完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示范行动,继续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满足。”[3]从社区呀养老对于老年人的现实需要来和国家对社区养老的重视程度看,“适老宜居”的社区养老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适老宜居”养老社区的构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便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1 新建社区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老旧社区改造居民居住设施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居住硬件设施也越来越依赖,身体素质的下降使得他们面临行走不便等困扰。安全辅助设施对于老人来说也是必须的,毕竟国内的“空巢”现象尤为严重,对于安全辅助设施的需求尤为迫切。新建社区虽然在建设的过程中曾经考虑过这些因素,但由于条件限制和规划不够全面,因此相对养老宜居社区的标准来说还不够完善。而老旧社区由于修建的年限较长,且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社会条件使得对社区的养老宜居考虑极为欠佳,因此政府应当对老旧社区居民的居住设施进行改造。
3.2 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一个符合标准的“适老宜居”社区,仅具备完善的居住设施是远远不够的,社区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也是“适老宜居”的重要指标之一。老人的精神层次需求不容忽视。社区应当加强对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建立志愿者为老服务站,并将其真正投入使用。可以定期定量举办老年活动,加强与老人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加大对老人的法律宣传,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当前国家的法律情况。社区的尊老敬老宣传和活动也应该被重视起来,让人人都有养老宜居的意识。“共同参与,发挥余热”是“适老宜居”养老模式中,需要为老年人创造的人文环境。例如:新加坡规划局在社区建造上增加“三合一照料中心”,让孩子与老人共同生活,在增进亲情的同时降低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感”。老年人在居住之外需要更多的心灵交流,养老地产真正的实质在剔除硬件设施过硬后,还需要更多的人性交流,提高“社会参与度”降低“社会隔离感”,这才是“适老宜居”养老服务模式真正的升华所在。
3.3 提升社区的“为老服务”水平
中国是一个提倡“孝道”传统文化的国度,在普通的小家庭里,居民的尊老敬老观念很强,但或许这也成为社区的为老服务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居民理想的养老宜居社区对社区服务水平的需求同其他两个项目指标相比占有同样的地位,但目前无论是新建社区还是老旧社区在为老服务方面的建设还有所欠缺,水平也未达到居民期待的层次。要想建设成完善的养老宜居社区,社区提升自我的为老服务水平刻不容缓。
4 结语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明确“适老宜居”社区建设的需求,便于社区养老机构提供质量更高的社区养老服务,“适老宜居”建设不仅从老年人角度上增强生活幸福感,更给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减少了生活负担,是解决倒金字塔家庭养老压力的良方。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目前“房地产行业”每况愈下极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是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内容。适老宜居”建设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老年人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3]国发〔2017〕1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R].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作者简介
刘鹏波(1994-),男,汉,河南省焦作市,学生,硕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