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墙城门恢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017-09-06陶锐华
摘 要:襄阳城原有“阳春”、“文昌”、“西成”、“拱宸”、“震华”、“临汉”六座城门,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除城墙外,现存临汉门城楼、拱宸门瓮城、震华门瓮城、夫人城城台及城东南角台。城北以汉水为壕,东、西、南三面有护城河环绕,河道均宽130米,最宽处250米。如今,实现襄阳城墙“三通”(即城墙上通行人,护城河通船,内环路通车),是我市制定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戰略规划构想,是展示襄阳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为做好襄阳城墙的“三通”工作,就合理规划连通襄阳城墙豁口问题,本文对襄阳城墙城门恢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浅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对城门进行修复,不但能够完善襄阳城墙功能体系,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也能有效的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襄阳城;城门;恢复
1 襄阳城墙的基本情况
襄阳城位于汉水中游南岸,始建于汉,原为土城,宋代改为砖城,历史上屡遭破坏,明洪武、正德、嘉靖、隆庆和清顺治以后各代均有重修、扩建。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公元378年,梁州刺史朱序母亲率众于城西北角筑新城二十余丈,抵御前秦苻坚入侵,后人将此段称“夫人城”。公元1365年,朱元璋部将领邓愈重新修复了襄阳城,并在城东北角增修一段新城,改变了襄阳城墙呈方形的空间布局。现存城墙基本保存明、清城墙的格局,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完整古城墙之一。城垣周长7331米,城墙平均高8.5米,宽5—15米,共建有六座城门,分别为阳春门(东门)、文昌门(南门)、西成门(西门)、临汉门(小北门)、拱宸门(大北门)、震华门(东长门)、每个城门外均建有瓮城。其中东、西、南三城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一座吊桥,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建筑孤例。城外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达250米,为全国之最,素有“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襄阳城墙作为我国城墙杰出的典范,也是襄阳市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2001年襄阳城墙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历史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预备名录。
2 城门保存现状
建国后,为改善襄阳城的交通状况,先后将襄阳城阳春门(东门)、西成门(西门)、文昌门(南门)三座城门、门楼及瓮城拆除,只留下北侧的临汉门(小北门)、拱宸门(大北门)与震华门(东长门)三座城门。
临汉门城楼,又称小北门城楼,修筑于拱券式城门洞上,城楼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七檩抬梁构架,砖木结构,为清道光六年重建。城台长13.75米、宽22.6米、外有垛墙、内有女儿墙、台西侧有蹬城马道。门洞宽4.1米、高11米、深14米,前、后端各有两扇铁叶大木门。城楼面阔三间15.7米,进深三间9.2米。城楼下城门券设有两道城门,洪水来时可在两道城门之间回填土石抵御水患。1977年对小北门城楼进行修葺。1988年对小北门城楼进行实测,依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和要求进行落架大修。更换部分糟朽的柱、梁架、檐檩等木构架。重施油饰,恢复原貌。
拱宸门瓮城,又称大北门瓮城。瓮城残高6米,内长22.8米、宽10.75米。东、西、南各有一券门,南门即拱宸门,宽3.7-4.4米、高3.0-4.5米、深11.5米。1991年元月对大北门及其瓮城进行修复,保护了大北门瓮城的整体建筑形式。
震华门瓮城,又称长门瓮城,南墙已被破坏。瓮城内长34.5米,残高6米,宽25.5米。拱宸式门洞朝东,宽3.7-4.4米,高4.4米,深34.4米。
目前,阳春门(东门)、西成门(西门)、文昌门(南门)三座城门都随着历史发展进程中城市的建设而消失,地面以上基本没有城门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横穿的马路,因此这三座城门的恢复难度最大、也是最困难的。
3 城门修复的必要性
除临汉门(小北门)、拱宸门(大北门)、震华门(东长门)外,其他三个城门缺失的长度均在30米左右,如果恢复就要做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平衡问题,一方面能确保城门恢复后能保持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不影响道路的通行安全。
(一)修复城门,可保证城墙的完整性,有利于城墙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对恢复襄阳城墙历史风貌,完善古城功能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修复城门,可完善城墙基础设施建设,使襄阳城墙“活”起来,让城墙更有旅游价值和宣传价值,推动襄阳市旅游事业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三)上世纪九十年代,襄阳市委,市政府即提出了实现襄阳城墙“三通”的战略(即护城河能通船、内环路能通车、城墙上游路能通人),目前已实现内环路通车,如果恢复城门,实现城墙上通行人,那么就能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战略构想的目标进一步迈进。
(四)修复城门,可恢复襄阳城墙雄姿,提升襄阳市城市形象,成为襄阳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有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如南京城墙的城门已恢复成功,既不影响城市功能,也增强了时代感,更积极推动了南京城墙的旅游发展。
4 城门修复的可行性
为做好襄阳城墙城门的修复工作,同时,借鉴南京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对城门修复的可行性总结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第二十二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的规定,相关职能部门应邀请专家和专业设计院科学编制合适的设计方案,确保国家文物局能审批通过。
(二)在城墙修复前申请考古部门对城门遗址处进行地下考古勘探,确保在城门恢复过程中不会破坏城墙遗址。
(三)在修复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使用原材料、原工艺,保留城墙历史信息,及原有位置和形制,使修复部分具有可识别性。为让游人直观的感受到襄阳城墙的完整性,应采用全钢构、通透、桥梁式结构与城墙无承重交接,对遗址保护建筑施工可逆性设计,用钢构材料连接城墙缺失部位,即不损害墙体,也不会破坏遗址,再通过技术处理,达到与城墙风貌协调统一。
(四)在城门修复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缺失部位,可进行遗址展示。对地面残转、墙体横截面等部位可以用玻璃罩盖住,使修复后的效果既连通了城墙,又增强了时代感,符合不同时期修缮城墙具备可识别性的原则。
5 结语
综上所述,襄阳城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项修缮工作都将是一次新的挑战,作为相关的文物职能部门要肩负历史使命,攻坚克难,一方面要克服重重困难稳步推进城墙城门修复的各项工作,积极作为,开展好前期调研、论证、勘探等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把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规划设计、项目申报工作,确保文物“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古城墙带给后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先福,《襄阳史迹扫描》[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2、邹劲,《襄阳地上文物概况》[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襄阳城墙文物保护总体规划》[Z],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2;
4、沈承宁,《中国城墙发展史》[Z],团结出版社,2013;
5、黄健,《探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中的城墙保护工作—以襄阳城墙保护工作为例》[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
作者简介
陶锐华(1987-),男,汉,湖北省襄阳市,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古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