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017-09-06王二宁

卷宗 2017年24期

王二宁

摘 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出现了更多跨度长、横截面积大的建筑物,为满足工程建设需求,高支模施工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技术;质量控制

高模板支架简称高支模,能够为建筑工程提供有效的支撑系统。根据相关标准规定,在支撑架高度必须超过5m,支撑架的横跨距离超过20m时,被称为高模板支架。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迅速扩大,高支模工程技术在工程作业工作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高支模技术,尤其是在主体建筑的施工中,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充分掌握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1 工程案例

本工程为单栋商业楼,总建筑面积约23960m?,建筑物总体长度设计为82.5m,由于建筑物比较长,需按照标准设置两条后浇带,宽度为1m。高支模体系设计为:柱模采用木模板,竖向龙骨间距200mm。柱箍采用2×Φ48×3.5钢管,模板面上每隔500mm设一道柱箍,柱箍两边用Φ14对拉螺栓固定。柱侧壁四面用φ48mm钢管以间距500mm作斜撑,支撑在柱箍上,形成稳定受力体系,保证柱模的强度和刚度。对于柱截面尺寸>600mm的柱模则在柱中加设Φ14穿墙螺栓,对于柱截面尺寸超过1200mm的柱模则在柱中加设2道Φ14穿墙螺栓,垂直间距为500mm,实现有效固定。柱与梁接头处的开口位模板必须做至楼板的底面,接头处支撑平面,确保不变形。

2 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前期准备工作

(1)材料选择

在高支模建设施工过程中主要用到的施工材料有钢材、木材以及混凝土等,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规格的材料。在进行钢材选择时,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所选钢管不能有锈蚀、开裂等现象。此外,所选购的钢材要求表面应涂刷防锈漆,无打孔现象。在进行木材选择时,木材不能出现虫洞、发霉等现象,所制木结构应进行承重能力的检测,确保木结构能够承载施工过程中的压力。在施工材料的准备过程中,确保所选购的材料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保证材料质量。按照行业标准对每个批次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保证材料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2)测量放样

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作业后,根据施工方案中设计的参数进行测量放样工作。用经纬仪测出每条轴线的位置,同时对模板的边线和中心线进行测量,用墨线加以标记,为后期的模板安装提供标准。其次是对模板的标高进行复核,保证模板安装的水平程度。同时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要求和施工材料的性能,按照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确定高支模板的各项参数,估算模板的荷载重量,为正式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2、模板制作

根据施工方案中设计的模板类型由专门的制作部门进行制作,对模板的型号尺寸进行标注,在模板制作完成之后,由技术人员对模板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模板的牢固程度。对于验收合格的模板进行脱模剂涂刷后,即可将制作完成的模板运送至施工现场,堆放在指定场地内。

3、模板安装搭设

(1)门架安装,在安装之前,用墨线弹出门架的安装位置,按照墨线走向进行门架安装。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对门架位置的调整,确保门架的位置、间距满足施工要求。这一部分的模板支架需要安装纵横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进行固定,确保支架的牢固性。

(2)梁模板安装,根据施工方案中设定的标高来调整支架的高度。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梁模板安装时,根据模板跨度设置起拱,合理规划起拱的高度。

(3)楼面模板安装,在安装过程中,采取由四周向中间的铺设方法,必要時可用线钉对模板进行加固。楼面模板安装完成后需进行检测,对模板的标高和平整程度进行复核,同时对模板的预留孔洞进行核查,避免出现孔洞数量不足或者位置不准的现象。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楼面模板的搭设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确保模板的牢固程度。

4、混凝土浇筑

通常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车输送到现场,浇捣采用汽车泵或混凝土泵送至楼面。浇捣的顺序:由梁中点起向两端方向平行推进,要求混凝土在楼面堆放的高度不能超过150mm,堆载要均匀,及时赶平散铺,防止超载对支架体系造成安全事故。混凝土的振捣质量要求见施工组织设计所述。混凝土浇筑时,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支撑内巡视。混凝土浇筑和堆载应确保支撑不超载,保证其受力均衡与稳定。

5、高支模拆除

在拆除支撑脚手架之前,需要先进行全面检查,并且要求验收合格,在经过项目安质部门相关的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之后才能够进行拆除。在拆除前还要把位于脚手架上的杂物、多余的钢管、脚手板等材料和地面的障碍物清除干净。对于各类拆除下来的材料,将其集中在上料平台上并且用塔吊及时运送到指定的地点,严禁随意抛掷拆除材料。必须由上而下逐层地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杆应当与脚手架一起进行逐层拆除,禁止在未拆脚手架的情况下就全部拆除连墙杆。

3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1、在进行模板安装的过程中,每一层都需要进行标高、轴线的测量,用墨线进行标记,确保模板的水平标高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其次是对模板支撑体系以及负载能力的计算,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测量,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模板安装时必须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作业,遇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对问题进行研究处理。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始之前,可进行喷水处理,确保模板表面的湿润,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尽量采取分层浇筑法,浇筑的高度控制在400 mm左右,同时根据浇筑高度和分层合理控制浇筑速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作业应一次完成,若遇到机器故障或者停电等不可抗因素必须停止浇筑,停工时间较短时不需要进行特殊操作;停工时间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时,就需要设置施工缝。

2、高支模施工完成后,必须要进行质量验收工作,对于检测不合格的部分要进行修整,若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则需进行返工处理,质量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首先是检测立柱、杆件、剪刀撑等的位置和水平度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其次是检测连接部位是否牢固;最后检测支架的承重能力,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以书面文件的形式进行存档。检测完成之后要进行场地的清理,保证表面无杂物、无积水,方面下一步施工作业。

3、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做好验收工作。施工控制内容包括:搭设支架高度、间距、垂直度、标高等,对照施工图纸进行严格控制,如果发现不符合标准,应该及时返工;柱头模板在镶嵌过程应注意保持垂直,严格控制缝隙大小,防止漏浆。同时检查次梁拱起高度和截面等;加强全面检查,首先进行自检,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认真落实工程质量验收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建筑工程逐渐趋于高层化及功能多样化,出现了更多的长跨度、大横截面积的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充分掌握高支模施工的技术规范,制定科学施工方案,为后期施工提供积极指导。组织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尽量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同时加强质量控制措施,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施工流程,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章兴.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年10期

[2]文志松.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2年05期

[3]高杰.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5年09期

[4]韩智辉,牛淑红.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实例应用[J].建筑与预算,201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