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如何开展

2017-09-06赵赋聪廖熙妤胡兆鑫李君怡兰珂

卷宗 2017年2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新形势高校

赵赋聪+廖熙妤+胡兆鑫+李君怡+兰珂

摘 要:在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形势下,高校作为社会最直接最普遍的人才培养源、输出源,对社会的影响十分重大。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学生培养高尚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的渠道,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多所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情况,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对第二课堂开展的重大意义和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说明,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几点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第二课堂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竞争力加大,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学生作为社会就业的生力军和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言而喻的显著作用。同时高校作为社会重要的人才培养源、输出源,在以学习为主的第一课堂外,以综合素质锻炼为主的第二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对人才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第二课堂的有效运用和开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能够使高校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在参与中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对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

1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大学相对中学、小学而言,学生拥有较多的自主分配时间,可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以外的课外生活,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同学能够对大学的生活进行一定规划,并通过做兼职、义工、家教等方式进行与社会的简单接触,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大多数兼职与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强,所涉及事务范围较小,可接触面较窄,因此并不能较好的满足高校学子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第二课堂不仅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锻炼、提高、历练自己的理想平台;涵盖内容涉及思想道德与人格素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体活动与艺术鉴赏、领导能力与交流合作、媒介素养与媒体传播等各个方面,基础性、专业性强,覆盖面广、涉及范围大,对学生提高和完善自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举措

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是实现这一“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青年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为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样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的努力奋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于社会的发展。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学习机会,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其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增强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完成骨干培训和知识储备,掌握理论创新成果,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2 第二课堂开展面临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重视程度不够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详实、形式多样、涵盖范围广,因此数量也相对较为丰富,但质量却往往由于作为第二课堂活动主要组织者、执行者和参与者的高校学子对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够重视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真正实现活动开展的意义与价值。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作为活动的组织、策划、执行的主体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懈怠、疲倦、畏难情绪,部分成员不能较好的理解活动组织、策划对其个人和组织的重大意义,甚至会存在有无所谓、可办可不办、为举办活动而举办的完成任务心态。这必定会对活动的组织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同时高校学生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主体,多数同学不能认识到自身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使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相反认为这是在消耗自己的时间,是為了参加而参加;因此部分学生选择回避第二课堂活动,选择以玩游戏、追剧、四处游玩等方式来进行第一课堂学习结束后的时间运用。

(二)第二课堂的量化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在多数高校却没有或较少纳入量化考核体系,而多数是以一种鼓励高校学子参与其中去锻炼和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多数高校,学生只需完成基础学习,不挂科,不违纪,修完所学专业规定的所有科目即可顺利毕业,没有将第二课堂的参与和学习纳入毕业考核体系中,因而很多同学对第二课堂持一种可参与可不参与的相对随意态度。但在毕业走向社会时方才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软件办公以及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足而通过其他方法迅速进行填补;第二课堂的存在和开展正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完善和提高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更好的迈入社会。同时对于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表现并不突出的同学,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关注较少,也不会增加其每学期的学分绩点;即使是表现突出的同学也只是象征性的增加,并且多数高校将第二课堂活动可增加学分的比例限制在不到学习成绩占比的10%。加之由于部分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强制参加,凑人数的情况,因此对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也有一定的打击、甚至会形成对第二课堂的错误认识。

3 关于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激励考核体系,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感染力。建立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并及时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进行阐释,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第二课堂的热爱度和参与度。同时可将参与第二课堂与能否顺利毕业挂钩,设立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社会实践学分、创新创业学分等科目,规定学生需要参与相应第二课堂活动取得相应学分方可顺利毕业。

(二)以兴趣为导向,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一个人的内在潜力,同时在进行这一项关于兴趣的事业时,这个人的心里认可度和满意度会达到80%以上。在当前情况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存在活动形式重复、内容缺少新意的特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能够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参与其中。但第二课堂的参与主体即是学生,因此第二课堂可以在围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主题的情况下,以学生兴趣为导向进行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以增强第二课堂活力,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使第二课堂能够更好的成为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学习和接受理论创新成果的“益学堂”。

(三)高校管理者加强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支持

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离不开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可制定有益于第二课堂开展的规定和行动指南,通过采取更加完善的激励措施,提高活动经费,学校各级领导明确表达支持和鼓励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等方式来增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炼在其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和价值。

综上几点并不能完全概括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但以上是结合多所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的几点开展建议。

参考文献

[1]史晓宇、王力.关于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思考[N].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陈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

[3]陈胜利. 面向共赢的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体系构建[J].科技经济市场.2014(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新形势高校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