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

2017-09-06燕斌

卷宗 2017年24期
关键词:班规班集体后进生

燕斌

摘 要:中职学生是中学毕业后未能进入高中学习的群体,当中有的学生是想来到中职学校学习技能技术,有的是来学校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安排的任务,有的想通过中职教育考入大学。学生们到达学校后,如何把这些被社会认为“后进生”的群体教育、管理好,因材施教使他们学习好技术、技能,掌握将来就业所需能力,使他们学习好文化知识,将来迈入大学门槛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中职生;学生管理

学生到达学校后,如何把这些在社会认为“后进生”的群体教育、管理好,让他们也能像高中生一样拥有一个充满未来的明天,作者在担任多年的中职班主任工作中不停地思考,笔者对中职生教育、管理等问题是这样想的。

1 中职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弱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是在未能通过考试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不得已情况下选择了中职教育,为未来发展寻找出路的。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弱、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低等问题。进入中职阶段,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为学生重新建立学习兴趣,这也是引导中职学生在新的环境中重回课堂的关键。在学习中,由于基础的薄弱,加之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中职学生中普遍会存在重专业轻基础课程的问题,对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处于忽视状态。

2.有一定自卑心理,内心迷茫

中职学生多数处于14——20岁之间,涉世未深,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要较早的接触社会,中职毕业后就会直接进入到社会工作,而他们同龄的大部分同学此时进入到高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因此,中职学生面临着较同龄学生较早的看到社会的残酷,实际上,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内心是迷茫而脆弱的,尽管中职学生有时会以狂放的行为、不羁的性格,强烈的个性色彩将自己包装起来,他们的内心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关注与呵护,并且通过强硬的个性保护自己不被伤害。对于中职学生的管理,可能会受到他们的抵触,这些都是中职教育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3.可塑性强但要求足够的耐心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一方面,他们聪明、灵活,较早的尝试了一些社会的滋味,看到了校园以外更为多元化的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年龄尚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形成,中职院校中,教师进行认真的思考,在教育中既要教会学生学习,也要教会学生做人,德育与智育并重。

2 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特点

1.注重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安心

中职院校学生在选择中职时往往是迫于无奈的,要么是成绩不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而为日后发展谋出路,要么是因为家庭等一些其他原因而进入中职,在中职院校的学习中,在进入中职院校学习时,学生基本上是焦虑、迷茫、恐惧以及不知所措的,有时也会有些抵触,因此,在入学阶段,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中职院校。并且要告知中职学生进入中职能学到什么和要学什么,明白中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定位等,这是教师在日后教学中能够对中职学生采取有效教学的基础,需要中职院校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

2.组建优秀的班干群体

在中职院校管理中,教师要培养建设班干群体,帮助进行管理。对于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代沟问题愈发明显,难免会产生摩擦或隔阂。优秀的班干群体能够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纽带。班干部作为同龄人,能够更好的了解到班级每位同学的需要,与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班干群体,能够将教师的一些决策等传递给学生,也能将学生的一些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沟通师生,也能使班级决定更为民主化。

3.制定合理的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班规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在版规的制定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为本进行规划。在班规制定中,要尽量做到细致、明确、合理,以对学生成长有益为主。除此之外,在班规制定中,教师还要注意到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的管理理念。在班规制定中,既要明确奖罚,也要侧重于奖而忽视罚,由于中职学生特点决定,过多的惩罚措施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而无视版规的存在。

3 制定目标,采取有效措施

(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應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个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首先,我结合各方面实例讲述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而不是“爱一行,干一行”。让学生热爱本专业,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学习。其次是培养学习兴趣,“后进生”除了学习上差些外,他们的能力并不差,他们当中有的善于组织工作,有的善于文体活动,有的善于社会交往,有的善于动手,操作能力特别强。班主任应根据其特点,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这就需要教师有爱心、有耐心。

(三)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首先,提拔有组织能力,工作有方法,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反复考验后组成班委会。其次,巧教班委工作技巧,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在学习上成立学习小组,让同学间相互学习、帮助和竞争,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多年来,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都有事可忙,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主人,这样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四)保护学生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后进生”有比优等生更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平等与成功,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我们应尽可能的呵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赶走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我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让后进生在活动中感到他们并不差,增强自信心,从而促进大面积“后进生”的转化。

(五)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

对学生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这对大面积“后进生”的转化尤为重要,“后进生”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容易自卑,孤立封闭自我。这就要求班主任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拿起表扬的武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和被人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追求上进的源动力,再从行动上付诸实践。当然,批评也不能少,对学生出格的事要严肃指出,但应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欣赏自己的,只是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些行为习惯,从而自觉的去改正。

4 结束语

教育应“以人为本”,我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其次在于发展智力、智能,培养人才。而对大面积“后进生”的职业班主任尤如雕刻艺术家,要用教育家、艺术家特有的眼光去认真分析研究,并用心雕琢,让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现代化建设者和社会接班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规班集体后进生
Create Rules For Your Classroom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班规要科学合理
如何对待后进生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另类班规”不妨宽容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