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9-06雷显凯
摘 要: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域优势。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整个“十二五”期间,河南省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也存在着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设施蔬菜发展缓慢、科技水平低和销售渠道狭窄等方面。因此,正确分析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推动蔬菜发展,对河南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河南省;蔬菜产业;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十二五年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翻了几番,其中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0.95亿亩增加到2015年的2.81亿亩,产量由1990年的1.95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7.18亿吨,人均占有量达524公斤。目前,蔬菜在我国农业种植面积中仅次于粮食作物,且是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空间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1]。蔬菜产业的重要性,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相关研究,刘芳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指出中国蔬菜质量低下、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和科技水平含量低等原因造成国际竞争力日趋下降[2]。叶军利用FAO组织公布的数据资料实证分析我国蔬菜产业较低的劳动成本和低廉的产品价格,使之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但是区域间蔬菜产品品种趋同化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我国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张喜才以山东和北京两地为例分析了我国蔬菜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成本,研究发现市场力量是蔬菜价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在整个蔬菜流通体系中,农户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4]。
河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气候条件适宜,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目前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國前列,蔬菜产值在种植业中已经居于第二位,已成为实现农民增收和消化安置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途径,然而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河南省的蔬菜产业提出更大的挑战。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蔬菜产品销售渠道、品牌和出口竞争力等方面。在借鉴相关专家学者的经验之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 河南省蔬菜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上升
种植面积和产量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某一种产业的发展状况,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省蔬菜种植面积只有20万hm2,总产量500多万吨,总产值仅有 4 亿元。到2010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70万hm2、总产量6624.3万吨,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3位。但单位面积产量却排在第10位,比河北省低 37.5%,比山东省低 19.1%。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51650 hm2,产量达到7356.5万吨,整个“十二五”期间,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平稳上升发展,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蔬菜以其任何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保健作用,正越来越受到青睐[5]。如表1所示;
1.2 蔬菜品种增多
单一的蔬菜品种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河南省处于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不利于露天蔬菜的种植。20世纪90年代以前,河南省蔬菜的供应具有总量不足、淡旺季明显、花色品种少等特点,冬春季节蔬菜的供应主要是萝卜和大白菜为主,秋季蔬菜供应的种类与数量也较少[6]。1993年河南省政府制定温棚农业发展方案以来,全省反季节蔬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蔬菜品种上已得到极大的丰富,不仅种植南北蔬菜,而且还极大的引进国外蔬菜。
1.3 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低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境内平原占总面积的55.7%,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有利的自然环境保障了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但是单产量却远远低于其他省份,主要原因之一是河南省设施蔬菜发展相对落后,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整个蔬菜播种面积的比重较小,设施蔬菜的产值可以远远高于露地蔬菜[7]。
1.4 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要求逐渐从“量”到“质”的转化。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河南省积极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在2008年,全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44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1%。而目前,例如,扶沟县是我省蔬菜生产第一大县,2013年底,全县无公害瓜菜种植面积达48万亩,总产量达260万吨,总产值达23.8亿元。河南社旗县从促进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入手,以巩固扩大蔬菜基地建设为基础,制定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利用传统种植模式,确立了15个乡镇的蔬菜生产基地,打造出无公害蔬菜品牌。中牟县官渡镇是农业大镇,目前,无公害蔬菜种植3万亩,已成为郑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1.5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企业观念的转变,一些企业积极主动采用新的科技,而一些科研院所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例如,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大、开封市农科所已成为我国西瓜品种选育的主要单位, 平顶山市农科所的韭菜育种代表着我国的较高水平,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马铃薯育种占据我国两季作地区的半壁江山。日光温室结构及其主要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名优特新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蔬菜无土栽培技术、主要蔬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及粮菜间套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生物技术在蔬菜科研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省农科院的大白菜小孢子育种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暗灌、微机全自动管理、棚内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生物液肥施用和人工授粉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endprint
2 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出口竞争力水平低
成本与价格 、质量与安全和市场需求等方面都会对蔬菜出口产生影响。刘荣茂研究发现中国蔬菜价格低、出口关税降低及较好的市场潜力为蔬菜出口提供了机遇, 但品种少、质量不高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都极大影响了蔬菜出口[8]。而蔬菜的农药残留等安全卫生问题同样会影响到蔬菜的国际竞争力[9]。河南省蔬菜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是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地区,这些地区正是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和绿色壁垒非常盛行的地区,绿色标准较高,检疫程序繁琐,特别是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验尤为严格。截至2011年8月,河南省获得蔬菜及制成品出口资格的企业仅52家;在河南检省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蔬菜基地31家;种植面积13万亩。只占总蔬菜种植面积的0.4%不到。
2.2 销售渠道狭窄
相对整个产业链而言,销售处于末端,它直接决定着整个产品效益。生产的再多,如果销售不出去,则会造成产品的挤压,因此销售渠道的畅通变得异常重要。例如:2014年3月河南中牟芹菜种植面积1.5万亩,周边县市和省外各地种植面积较往年扩大,导致2014年春中牟芹菜销路受到影响,芹菜售价最低仅6分钱,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小农经济下,蔬菜的销售以被动销售为主。主要采取“农产品供应者+农产品批发市场+消费者”的产品销售模式。而这种模式下,当市场行情不佳时,批发商采购热情降至冰点,种植户一旦丧失了原有的销售渠道,便会无从下手。高产量的背后对流通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2015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初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
2.3 农产品品牌缺乏
产品单一,没有品牌,也缺乏竞争意识。据统计,相对而言,低端蔬菜更容易出现滞销的现象。门槛低,种植技术简单,管理成本低,产量大成为种植户的首选。所以当白菜、萝卜等蔬菜因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后,农户种植积极性远高于管理相对较难的豆角和茄子等蔬菜。因此,树立农产品的品牌意識。相对而言品牌产品抗风险能力要强于普通产品,同时,品牌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赢得良好的市场。
2.4 生产经营以家庭为主
单独的各自经营,很难形成统一的规模,同时也增加了销售风险。李贞霞通过对河南蔬菜产业的分析,发现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没有特定的部门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难以保证蔬菜市场商品的一致性[10]。
3 政策性建议
3.1 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质量是提高蔬菜出口竞争力的关键。对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必须要从源头抓起,利用物联网对选种、施肥、灌溉等环节实行监督;推行产品安全质量跟踪制度,提高菜农的质量意识,防止蔬菜生产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2 扩大销售渠道
生产不是最终目的,如何将生产的蔬菜销售出去获得经济收益才是关键,那么销售渠道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流通方面,政府应当完善道路、物流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平台,让蔬菜可以走出去;第二,进行蔬菜产品深加工,提高其保险运输时间;第三,开展“农超对接”模式,以此达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效益,最终实现农民和超市的双赢,它直接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第四,种植户和农业企业要拓宽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利用好“互联网+”这一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为。
3.3 建立农产品品牌
品牌是竞争力强有力的表现。发展蔬菜产业,只是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还不够,还应通过创建品牌赋予产品更多附加值。第一,菜农要树立其品牌意识。第二,培育蔬菜龙头企业,发挥产业带头作用。龙头企业具有自己的优势,积极引导,促进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第三,企业要加大自己和人力的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培育自己的蔬菜种子,这样才能把自己的蔬菜品牌做大做强。第四,蔬菜种植大户或者企业要有自己的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消费群体,例如:在居民小区附近建立蔬菜专卖店进行品牌宣传。
3.4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扩大基地生产规模
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周围农户的参与,因此,必须发挥龙头企业这有利条件。首先,提供优惠政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尽可能的吸引一批有一定优秀的具有经济实力的农业企业入驻,例如:提供土地、税收、原材料、设施和资金等优惠政策;其次,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发展较弱的蔬菜龙头企业,企业要适当考虑订单业务,与大型餐饮店签订合作协议,保障蔬菜销售量。政府在蔬菜产品的深加工重点项目和发展方向上提供帮助;再次,对经济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基地,要鼓励他们由单一种植型向加工型转变,精准定位,采用工厂化生产,在产品包装、加工和销售方面做出更大贡献。最后,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形式扩大基地规模,完善内部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管理方法,与标准化管理接轨。
参考文献
[1]崔宁波.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0,13:219-221.
[2]刘芳,王琛,何忠伟.中国蔬菜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07:91-98+112.
[3]叶军,朱砚花.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0,06:31-35.
[4]张喜才,张利庠,张屹楠.我国蔬菜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山东、北京的调研[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05:78-90.
[5]李彦村.河南省蔬菜出口业的发展阻碍及几点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93-94.
[6]王志勇.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01:345-346.
[7]刘记强,张曼.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打造中原蔬菜强省——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孙治强[J].农家参谋,2013,03:4-6.
[8]刘荣茂,何亚峰.加快我国蔬菜出口产业发展的策略[J].浙江农业科学,2006,01:1-5.
[9]李正明.再论我国蔬菜出口现状及策略[J].国际经贸探索,2003,01:77-80.
[10]李贞霞,林紫玉,焦涛.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6,11:2563-2564.
作者简介
雷显凯(1990-),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涉农产业组织与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