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经贸统计法基于全球价值链背景的改革切入

2017-09-06唐嘉彬

青年时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改革

唐嘉彬

摘 要: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使国际分工的层次从产品细化到产品的生产环节。在以商品总值为统计口径的传统贸易统计无法满足全球贸易利益分配要求的前提下,考察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应该选择何种国际经贸统计法作为原有同地方的替代品,新型国际经贸统计法应用的意义及本身存在的优劣性,将是本课题考察的重点。

关键词:国际经贸统计法;全球价值链;改革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以属地原则为统计标准,以商品总值为统计口径的传统贸易统计已经无法反映国际贸易以及贸易利益分配的真实情况。以“所有权”贸易统计体系和“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为代表的新型贸易统计方法应运而生,两种方法从统计对象和统计口径角度对传统贸易体系进行了调整。中国作为利用外资大国和加工出口大国,传统贸易统计严重高估了中国贸易差额,导致贸易差额和贸易利益的严重分化。运用两种新型贸易统计调整中国贸易统计数据,将还原中国真实贸易利益,修正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的背离,优化贸易环境,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一、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传统经贸统计方式应用的不适配性

随着运输技术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各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国际分割的束缚性逐渐淡化。为最大化牟取利益,跨国公司往往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他国投资建厂,并在全球编织其所在产业的产品生产网络。此项行为带来的全球价值链,在不同地点和多个公司之间形成了新的切割态势。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影响下,国际分工层次也逐渐从产品细化向生产环节方向发展,由此所导致的传统以商品总值作为统计口径,以居民作为统计单位的国际贸易核算方式已经无法反映出当前国际贸易的真实情况和格局,也无法作为全球范围内资本等生产要素真实利得的统计和反映工具。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国际核算方式,只能导致真实贸易利益和传统贸易差额之间出现背离。

从统计范围层面来看,上世纪90年代美国所提出的经常账户分解体系,从跨国公司角度探讨对外贸易中跨境贸易的计量划分方式,此种方式以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及经营过程中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投资收入和贸易之间的关系,但是效能却是传统贸易统计工具无法做到的。

在统计口径方面,目前国际贸易统计体系以商品总值作为贸易规模的统计口径,,这意味着跨境商品总价值均被纳入到国际贸易统计范畴中。但是各国在从事某商品特定生产环节加工使其创造的价值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出的结果也体现为该国完成生产工序所实现的价值增值。从加工程度的产品借助全球价值链的分工背景,在不同国家之间的销售和流转,会导致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下传统贸易统计出现严重的重复计算问题。此类问题及产生的弊端却是传统经贸统计方式无法弥补和避免的。这也能充分的暴露出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下传统统计形式存在的尤其是在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国家中更为明显。

二、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际经贸统计法的应用利弊

(一)基于FDI 与企业投资收益的贸易统计体系

在对所有权贸易统计体系的选择过程中,一度出现三种对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表可充当补充替代作用的统计方式,但是发展到目前为止,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始终沿用其中的BEA 法。

BEA 法在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中考虑到了FDI和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其主要将所有权视为决定跨境交易属性的判断标准,将国外投资净支出和外国投资净收入列入到经常项目中,使之可综合反映出美国在国际化经营中以及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所获得收益。BEA 法的应用,充分考虑了美国和中国之间长期的贸易失衡问题以及当前美国和中国两国对外投资的地位。此方法的应用可以基于所有权原则预期中美合作的失衡将出现两国贸易合作出现大幅度收窄的情况。但是BEA 法应用的不足在于对于一国经常性账目的所有权分解而言,分解所需要的企业详细数据需要大量微型企业辅助调查,因此会变相增加运作成本,并耗费使用者的精力。故而,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的方式在提出后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幅度的应用和推广。

(二)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价值增值分解的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

垂直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是国际贸易的典型特征。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在假设所有进口中产品完全由国外价值增值构成及假设国内最终消费品及出口产品的进口中间产品的投入密度值相同,但是两种假设均不符合现实要求后,形成了全新的贸易统计框架。

附加值贸易统计的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提出了构建国家间投入产出表、考虑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但是结合附加值贸易与贸易的价值增值分解要求,其最终确定的基本框架,却是重新解读了贸易中价值增值和附加值贸易的内涵。附加值贸易以价值增值为统计口径,剔除了其统计国家在出口中国外价值增值情况,可真实的度量其统计国家出口中由中国真正创造的价值增值。更为客观的反映出被统计国家国际分工地位和贸易利益。但是此种应用手段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相比虽然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是也仅仅是在当前阶段可以满足国际分工统计要求,在国际贸易长期发展和国际分工日渐西化的要求下,依然存在局限性。

比如该统计体系假设同一部门使用同样投入产出系数,但并没有对行业内不同企业的生产技术应用差别进行考察,如果仅仅是将企业差异性放在附加值贸易统计框架中加以考量,就会使此种运作方式应用前景更为广阔。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在统计过程中对生产过程的分割,遵循的是属地原则的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是其重点考察的是被统计者价值增值的地理分布,并没有对被考察者价值增值在不同国家中流转时所出现的所有权变化情况进行考量。因此,尽管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运作方式已经成熟,但是在数据选择和可操作性考察方面还存在局限性,会影响着其未来的普及与推广。

三、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际经贸新型统计法应用的意义

无论是选择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体系还是选择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从统计口径和统计对象方面入手,调整传统贸易体系,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运用此两种统计方式或者其中的一种,就意味着可以重新还原被考察国家真实的贸易差额,重新修正贸易差额对该国贸易利益的扭曲。杨总统计模式的统计结果以及统计过程,包含在统计过程中的调查取证,为最大限度的还原传统贸易统计体系下,被统计者被夸大的贸易顺差,与被统计者重新评估自身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分工地位。

以中国为例选择使用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可重新度量中国各行业贸易差额和出口额,其余海关统计结果后,能更为清晰的提取出目前存在的重复计算问题,进而比对出当前的贸易总额是否被高估还是被低估,高估或被低估的时间以及高估率、低估率等。与此同时,还原被夸大的贸易差额,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以贸易顺差为由,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贸易保障措施。比如中国自2002年贸易额度的被高估,以及被重复统计,就会使西方发达国家认识到带着重商主义色彩与中国进行进出口贸易合作时,会变相的增加自身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全球价值产业链分工体系影响下,虽然传统贸易统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际分工格局的要求,但是附加值贸易和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也仅仅是能满足当前的国际分工要求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现阶段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长期更新。

参考文献:

[1]王岚.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新型国际贸易统计体系及其對中国的启示[J]. 国际经贸探索,2013,(11):53-64.

[2]查志强.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浙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刘林青,谭力文,施冠群. 租金、力量和绩效——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对竞争优势的思考[J]. 中国工业经济,2008,(01):50-58.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