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发布与危机传播:重大灾难报道框架分析

2017-09-06胡祯珍

青年时代 2017年22期

胡祯珍

摘 要:本文以中国政府网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报道为例探讨重大灾难事件发生时的信息发布与危机传播规律,通过框架分析总结出官方媒体的危机报道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东方之星;危机传播;框架分析

发生在2015年6月1日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是一次震惊内外的重大危机事件,相关报道铺天盖地,既具有官方性质又具有媒体属性的中国政府网是中国政府的门户网站,其中的新闻报道既代表媒体的报道策略,更与政府的信息发布息息相关,使得其报道具有自身特点,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中国政府网报道框架分析

笔者选取中国政府网上自事件发生当日2015年6月1日起到事件调查结果公布的2015年12月31日与“东方之星”沉船有关的报道,有效文本共78篇,进行阅读和分析,笔者从中归纳出五个主题,对同一主题的报道进行整合从而提炼出五个话语框架:“救援情况”、“哀悼、善后事宜”、“调查工作”、“生还者报道”以及所有其他不便于分类的报道归属“其他”。以下将从五个话语角度分述两家媒体的报道框架。

(一)“救援情况”报道

救援是事发后的首要工作,救援情况也成了外界首要关注的信息,中国政府网的报道集中于6月2日至6月9日。在这一主题下的67篇报道中,有19篇行为主体为包括交通运输部等政府部门和领导人在内的官方形象,有4篇报道以获救人数作为标题,报道倾向悲伤但奋进,以“全力以赴”、“争分多秒”、“生命至上”、等振奋人心的词句传达出政府各部门全力搜救的理念和行动,同时展示出搜救成果让人们看到希望。在危机事件中,这种形象和信息的传达对于凝聚人心、引导集体情绪起着重要作用。

(二)“哀悼、善后事宜”的报道

哀悼和善后是灾难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哀悼承载的是大家的情感诉求,而善后则是理性诉求,中国政府网对这两方面的报道占比5.2%。对于官方来说,哀悼、纪念等活动是报道中的一张“温情牌”,使其更具人文关怀;而善后事宜则是官方的报道给民众的一个交代,告诉大家后面的事情、遇难者家属都会得到妥善的处置。

(三)“调查工作”报道

在对事件进行调查这方面的报道上,而中国政府网占比仅2.6%,共计两篇报道。“东方之星”沉船事发后不久,安监局就发布了进行调查的消息,但直到2015年12月份才有正式的调查结果公布。而中国政府网的两篇相关报道一篇发于6月3日的交通运输部发言人的表态“事件调查‘决不护短”,另一篇是9月24日关于国家安全监察总局的月度例行发布会的报道《安全监管总局:前八个月事故总量下降 大检查仍存在死角漏洞》,此后至官方调查报告公布,中国政府网也没有进行相关报道。

(四)生还者报道

关于生还者的报道,中国政府网报道为6.4%。关于幸存者的报道是灾难新闻中最能给人带来慰藉的消息,事实上幸存者的报道除了能缓解集体伤痛,带来积极力量,报道中还会或多或少地提及政府工作,也成为危机事件中政府形象塑造、工作表现的一方面。在中国政府网报道的四名幸存者出院新闻中都提到了政府方面,或看望、迎接出院,或与其接触进行沉船调查。

(五)“其他”

有关的其他报道,中国政府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较少,仅占到3.8%。在重大危机事件中尤其需要维护国家一元意志,和官方救援第一、统一调查的立场保持一致。所以对于当时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热烈讨论的船长、家属等敏感问题中国政府网都未涉及。

二、官媒灾难新闻报道特点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总结出中国政府网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等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特点:

(一)框架特征明显

通过对新闻报道样本的分析可知,媒体在报道危机事件时有一定的框架可循,而官方媒体的框架特征又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官方媒体不仅要履行作为媒体的信息告知职能,还要代表国家政府的立场发声。具有框架特征的报道中信息本身被呈现的方式就能微妙地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得以主动引导舆论。“东方之星”沉船报道的舆论引导工作就取得了成功,首先,整个救援行动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认可;其次,关于事件的网上讨论也没有引发负面声音,谣言传闻少。

(二)宣传色彩浓厚

在中国政府网的报道中,救援报道占绝对比重,也正是在这一框架话语的报道中树立了政府部门、领导人和救援者全力搜救、以人为本的为人民服务形象。危机事件传播中的新闻报道具有浓厚的宣传色彩,在特殊情况下起着特殊的作用,对内可以引导正确的舆论、遏制恐慌,对外也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充满人文关怀

报道框架中的“哀悼、善后事宜”、“生还者报道”选题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充满了人文关怀,使严肃的官方报道除告知信息功能外也有情感表达,拉近了与民众的心理距离。6月7日发表的“七日追思”悼念报道亦叙述亦抒情,无论从记叙手法还是文字表达都不免煽情,却表达出紧密联系民众情感的人文主义精神。

三、结论与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作为政府代表的中国政府网有着自身的报道特点,但不论就“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来说,还是就整个危机传播来说,官方信息发布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谨供参考。

第一,要重视来自公众的质疑,保持信息公开和事件调查的透明。此次事件涉及的責任主体尚不涉及政府官员,而主要是企业单位,但对于事件调查的报道却不够充分,无法满足公众知情权。

第二,要重视后续报道的跟进。中国政府网对该事件的报道非常集中,事发后到抢救工作基本完成就结束了,最后调查结果的公布都没有进行相应报道,缺乏报道的连贯性和对受众的交待。

第三,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的同时积极响应民众需求。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官方发布消息时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会同时形成民间舆论场,所以官方舆论场要时刻关注民众的需求才能形成与民间舆论场的良性互动,否则官方的议题设置不过是掩耳盗铃、无用之功最终反倒会造成失去公众信赖的恶果。

参考文献:

[1]吴佳妮.政府形象建设视域下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控制研究[J].中国出版,2012(08):65-68.

[2]郑保卫,叶俊.舆论引导:变被动为主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舆论引导的经验及启示[J].当代传播,2015(06):2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