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产品外贸市场拓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7-09-06刘洪银
刘洪银
摘 要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率较低。2009年以来,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持续逆差,制约农产品产加销服融合。低端出口结构制约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产品加工业亟须引进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我国应增加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拓展和充分利用绿箱政策空间,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农业。建议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市场和新兴经济体农产品贸易市场;建立一批农业主导的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境外电商,搭建农业生产经营者与境外客源直通平台;申请农产品绿色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广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放开农业出口贸易信用保险市场。
关键词农产品;对外贸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746.2;F2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9-0038-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安全优质的农业制成品市场需求将增加,农业终端产品上升空间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农产品加工入手,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间融合程度低、互联互通性不强,产加销、贸工農出现脱节。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外贸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关键。部分学者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问题、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出口贸易政策等进行了研究[1-3],部分学者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进行了研究[4-6]。研究发现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研究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受国内需求结构和加工技术约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出口贸易将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水平发展。本研究从问题入手,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促进农产品外贸市场建设的对策。
二、农产品外贸状况制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持续逆差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并呈逐年扩大趋势。2009年以后,虽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均实现增长,但进口额增长幅度大于出口额,贸易逆差逐年扩大,2014年达到501.4亿美元。不但如此,农产品贸易额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率较低。201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仅占外贸出口总额的3%,进口占外贸进口总额的6.2%。短期内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比可能在低水平徘徊,不会有显著性增长。
(二)外贸逆差制约农产品产加销服融合
对外贸易逆差限制农产品产加销服融合。买方市场中,订单化生产加工是农工贸融合的基本方式。国内市场需求既定情况下,农产品贸易逆差表明国际市场需求相对减少,国内农产品市场供给相对增加,农产品国内外净需求空间缩减,以销定产的国内农产品生产加工数量相应减小。如果深加工农产品外贸逆差增大,则生产加工及其服务企业产业链的供给将减少,产加销服将出现脱节。
(三)初级农产品主导的出口结构制约农业产业链延伸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较低,深加工农产品占比较小。调查显示,我国农产品出口份额中深加工农产品仅占两成,而多达八成的是初级农产品,这主要源于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缺乏。如天津市,蔬菜加工领域亟须开发高附加值的蔬菜产品;食用菌加工除个别企业加工食用菌罐头外,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几乎是空白;水产品加工领域极度缺乏深加工系列产品;肉类加工中熟肉及深加工产品偏少。初级农产品主导的出口结构制约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终端产品的生产销售能够拉长农业产业链与供应链,促进农民增收。深加工农产品出口需要拓展农产品外贸市场。
(四)农产品加工业亟须引进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
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主要缘于检验检疫、绿色标志、包装以及农药残留不合格等原因,近几年向美国、欧盟及日本市场出口的农产品合格率尚不足50%。深加工农产品出口受生产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双重约束。目前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不紧密,科研成果不接地气,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需要引进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除自主研发外,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或国际贸易获得。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或产品定制等渠道可以获得质量安全国际标准和亟须的加工技术。
三、拓展农产品外贸市场的经验借鉴
国际上鼓励农产品出口多采用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等手段,尤其欧盟国家。但1995年开始,国际社会通过《农业协定》约束黄箱政策支持力度。《农业协定》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按照不同比率逐年削减黄箱政策综合支持量,各国每年总支持量不能超过协定规定的水平。与产量挂钩的黄箱政策空间受到限制。目前,美国源于较好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出口补贴力度较小;欧盟由于国内较高的市场价格,农产品出口补贴力度较大,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补贴最为严重的国家,属于典型的黄箱政策(欧盟也是世界上农产品进口绿色技术壁垒最高的国家)[7]。东南亚国家也通过调整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如越南综合运用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等措施稳定和开辟国际市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逐渐削减黄箱政策,代之以蓝箱政策和绿箱政策;菲律宾主张以发达国家先行大幅度削减为前提减少黄箱政策的使用[8]。国际农产品进出口实践对我国农产品外贸市场拓展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一)增加深加工农产品出口
欧盟大力推进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2011年,欧委会为改善成员国农产品出口结构,斥资3千万欧元,资助成员国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欧盟、日本等国家果蔬、农业制成品等价格远远高于中国,表明农业制成品价值中劳动贡献较大,农产品加工不但拉长农业产业链,也吸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鉴于此,我国政府应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的“三品一标”终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既改善农产品出口结构,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二)拓展和充分利用绿箱政策空间
黄箱政策受限,出口政策结构应根据本国状况灵活调整。国际上欧美等国家在乌拉圭回合之后纷纷调整农业补贴政策结构,达到了预期成效。我国农业保护政策中绿箱政策占比很小且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尚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我国也应适时调整政策结构,采取符合国际要求的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如加强农业灌溉、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加强对农民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农业
针对欧盟等国家的绿色壁垒和环境保护,我国农业应该走绿色发展道路。欧美等国家制定法规将农产品补贴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倾斜。我国绿色农业尚未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绿色农业理念尚未根深蒂固,限制了农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发展转型。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应该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如农业面源污染防护和治理等投资),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转变观念,走绿色农业之路,实现耕地、水等农业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突破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四、促进农产品外贸市场建设的对策
(一)多措并举开拓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
第一,探索建立一批农业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双边谈判中增加农产品出口项目,争取将农产品出口项目纳入对方零关税税目。在自贸区试点地区,探索建立自贸区农业分区,或者在河南、黑龙江等农业大省建立农业自贸区。第二,开拓新兴经济体农产品贸易市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市场。当前,除巩固和拓展日本、东盟、欧盟等国家或国际组织市场外,还要开拓非洲和南美洲农产品市场。第三,完善农产品出口体系。我国农产品出口主体是具有资格的贸易公司而不是农业生产经营者,这种出口体系容易导致农产品贸易信息传导失真。日本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业育种、栽培、加工、物流、出口一体化的外贸体系,我国农业出口政策应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直接出口,并简化出口程序,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二)建立完善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亟须建立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第一,国家应争取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积极对接国际标准,跟踪和研究国家标准数据,加快修订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第二,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申请农产品绿色认证。美国、欧盟及日本已经发布了包括农产品检验标准、农药残留量、包装物标准等标准体系,而我国在该领域尚属空白。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尽快建立 ISO质量认证体系,健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第三,建立国际接轨的出口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根据国际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建立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并将质量检测标准用于ISO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三)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第一,区县及以上财政应建立农产品深加工财政扶持专项基金,对原材料基地建设、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与引进、政府营销服务及人才引进等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给予资金扶持。第二,設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项基金,政府提供相应配套经费支持。第三,加强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大对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第四,规划建设一批发展前景好的品牌化标杆企业。重点建设企业家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政策扶持其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第五,政策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重点实验室,促成校企深度合作。科技管理部门采用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小院形式,以项目形式支持高校教师与农业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联合开展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四)加快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普及
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业,在具备条件的省市普及推行农业物联网智能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第一,推广普及农业物联网智能技术。国家应在物联网试点基础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项目形式逐步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推行农业物联网智能技术。第二,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国家应在试点基础上加大财政扶持,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证客户能够便捷查询农产品全程信息。第三,完善农业电商政策。依托自贸区建设,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境外电商,搭建农业生产经营者与境外客源直通平台。制定生鲜农产品加工电商政策,加大财政对开展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农业合作社补贴力度,促进生鲜农产品出口贸易。
(五)完善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政策
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收汇风险保障和企业信用等级,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第一,鉴于国际上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商业化发展趋势,我国应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放开农产品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增加参与经营的商业保险机构数量。第二,制定农产品出口加工业担保政策。研究制定仓单质押、动产质押等抵押担保办法,允许农产品加工企业以机器设备、地上建筑物和附属物等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第三,探索农业企业出口信用担保办法。根据农业企业信用和企业家信用等级,实行商会或协会担保、政府财政部门与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商务主管部门有限责任担保的联合担保办法。
[参考文献]
[1] 夏显力,吴雪丽.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变动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0-44.
[2] 曾国平,申海成.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8-23.
[3] 曾艳.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政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6(12):57-59.
[4] 李燕娥.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4):131-133.
[5] 魏海丽.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冲击及应对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2):151-154.
[6] 金浩,李峥. 后危机时代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基于美日欧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6-22.
[7] 张清.美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3):46-49.
[8] 赵伟. 东南亚国家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黄箱政策——以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