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7-09-06宋英华

对外经贸 2017年7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供给侧转型升级

宋英华

[摘 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黑龙江省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黑龙江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但黑龙江省的主导产业是传统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后续工作仍然十分艰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亟需找出症结所在,加大力度进行改革。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7-0006-03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同时要加强经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注重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2015年1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在经济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从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针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宏观调控措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即通过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使用新要素、形成新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通过优化经济结构,破除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顽疾,寻找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新动能。

二、黑龙江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

(一)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

2013年,黑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积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三次产业占比从2013年的17.5∶41.1∶41.4,到2016年前三季度的8.3∶32.6∶59.1,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使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经济发展不快问题仍然出现在第二产业上,为此黑龙江省加速改造升级“老字号”,即巩固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对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通过高新技术驱动加快改造升级。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6年1月黑龙江省制定《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充分利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鸡西、鹤岗等地的产业、资源、科技、人才优势,建立生物医药、机器人、石墨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云计算等重点新兴产业集群。2016年全省五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投资4.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4亿元,一批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三)多角度发展服务业

黑龙江省通过强化营销引入外部需求,发展既有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供给优势的新增长产业,促进旅游、养老、健康、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金融、生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2015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5083.7亿元,增长5.7%,其中,服务业增加值高达7652.1亿元,增长10.4%,高于地区生产总值4.7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一)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总体创新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老工业基地,企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当前正处于向工业化、科技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传统产业面临多方面危机,一些传统优势在逐步丧失: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行政性垄断,对资源的依存度较高;产业创新程度不高,创新型人才匮乏,企业缺少活力;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不强,企业对经济走向的预期由乐观转向观望甚至悲观,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二)产业结构不科学,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黑龙江省资源型和原字号等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新兴产业虽发展迅速,但仍无法缓解传统产业面临的危机。传统产业由于建立较早、投资较大,产能增长乏力,产值受价格影响较大,快速实现转型升级比较困难;黑龙江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三)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黑龙江省所有制结构的特点是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公有制企业比重小,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导致黑龙江省整体经济活力明显不足。目前,从产能过剩的行业和区域分布来看,黑龙江省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煤炭、钢铁、水泥、能源等行业国有企业居多;作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地区之一,黑龙江省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底盘大、发展慢,结构调整更加艰难。同时,非公有制企业比重小,主要原因是体制机制的束缚,“弹簧门”、“旋转门”阻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进入渠道,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四)资本市场不完善,资金配置效率低

黑龙江省许多产业还处于中低端,转型升级受到制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市场不发达,难以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关键性平台的作用。当前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偏低,融资成本较高,加之缺乏多元化融资意识,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严重抑制了企业自主创新和经营活动,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间接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和创业,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五)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大量稀有能源過度开发,投资方式不合理,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以及行业产能过剩等矛盾突出,这种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四、对策建议

(一)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驱动因素是创新发展,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制造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唯有通过技术创新,全面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才能化解眼下困境,振兴全省经济。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助力产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二是要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好项目,特别是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项目,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快形成一批生产高端产品、提供高端服务的新兴优质产业集群。三是要深入实施人才兴省战略,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优化凝聚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要推进高端产业项目建设。对重点产业项目、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项目集中资金优先支持;对高端装备制造、能源、石化、食品等已有和能够生成上游以及基础工业产品的产业项目重点发展,促使一部分项目做大做强。二是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努力开拓新兴产业市场,提高总量和占比,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大幅放宽对现代服务业的准入机制,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三是要注重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有价值的技术成果要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促使技术成果在省内落地开花结果。四是要发挥资源优势项目。围绕黑龙江省粮食、石墨、绿色食品等优势资源,寻找投资机会,形成产业优势。

(三)重组和优化国有企业,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

一是以国企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行国企去行政化改革;通过企业兼并重组、破产关闭等渠道,淘汰落后产能,果断处理“僵尸企业”,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二是要取消针对非公有经济的各种不合理规定,激发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上下游项目配套建设,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四是要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园、创业基地等建设,解决准入门槛高、审批环节慢、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促使中小企业快速实现投产运营。

(四)完善资本市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金融的深层次融合

一是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分析研究企业个性化信贷需求特征,加快建立符合产业特点的内外部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开发面向企业的多元化、多层次信贷产品,逐步增加信贷规模,提高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的授信额度。二是要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向创新产业、创新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三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高度发达、规范运作的资本市场体系能够保证资金的有效融通,引导资金的流向,从而有效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的转型升级。必要的时候打破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丰富金融市场主体,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五)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建立绿色生产、绿色供给、绿色消费相协调的产业体系:一是对节能减排、新能源、新环保产业等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可通过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对绿色产品进行奖励;二是对低碳产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引进先进技术等实行优惠政策;三是对生产过程中使用节能排污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探索建立低耗生产车间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四是对废弃物再利用、能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给予优惠政策;五是对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等低碳消费行为给予财政补贴,鼓励每一个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建设中来。通过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有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J].开发研究,2016(4):1-5.

[2]陈楚岚.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4-25.

[3]李劲民.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J].前进,2016(1):26-28.

[4]王小廣.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J].区域经济评论,2016(3):8-10.

(责任编辑:郭丽春 蓝亮)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供给侧转型升级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