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金融合作现状与潜力分析
2017-09-06龙雪
龙雪
[摘 要]金融合作是中俄在能源合作外一直想要加强合作的领域,其在两国经贸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俄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阐述中俄两国金融合作的现状,找出当前两国金融合作过程中的障碍,并分析两国金融合作存在的巨大潜力,进而深化两国金融合作,促进两国经贸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金融领域;潜力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7-0029-03
近年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为了加快去美元化的步伐,俄罗斯在战略上选择了“向东看”,拥抱人民币以加强中俄金融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加强与俄罗斯的金融合作也有利于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中俄金融合作的现状
(一)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在“欧亚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俄双方的项目和贸易融资不断扩展,货币合作业务也得到推广,商业银行之间互设分支机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规模扩大。截至2015年底,国开行向俄罗斯电信、能源、采矿业、农业、银行间合作等领域提供贷款额达到620亿美元;同时还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外贸银行等签署了280亿元人民币的信用额度协议,与俄罗斯电信领域的龙头企业MTS签署了金融合作协议,以共同支持中俄经贸合作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哈尔滨银行作为国内首家开展对俄业务的商业银行,在2015年携手10家欧美金融机构与俄罗斯第一大私人银行开放金融集团签署1.85亿美元的国际银团贷款协议。由此可见,不论是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与俄罗斯银行都达成了大规模的合作协议。
(二)合作层次不断深化
政府层面,近年来在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的机制框架下,中俄两国金融合作逐渐步入正轨,不论是信息沟通、政策对话还是融资结算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两国政府还建立了中俄直接投资基金、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金融合作平台。央行层面,2016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中央银行签署在俄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目前,中俄双方提供边境贸易本币结算服务的银行已经扩展至中国境内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等四个省(自治区)以及俄罗斯境内的六个联邦主体,且本币结算的领域从边境贸易扩展到旅游服务贸易,本币结算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层面,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四大国有银行都在俄罗斯设立了代表处或子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外贸银行等也在北京、上海设立了代表处或分行。
(三)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近年来中俄金融合作领域逐渐由传统的银行间业务往来向保险、证券等大金融领域拓展。2015年9月两国领导人会面时多次提出要扩大中俄保险领域合作,把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2016年6月中俄签署《关于保险领域合作的2016—2018共同行动计划》,该计划涵盖了旅游保险、重大项目建设融资等双方关注的领域,将成为中俄双方保险领域合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双方保险业合作开辟广阔的空间。证券合作方面,中俄在金融合作分委会第16次会议上成立金融市场工作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CSDC)与俄罗斯中央证券托管系统(CSDs)签署合作备忘录,展开交易后领域区块链应用和金融科技的合作。上海证券交易所与莫斯科交易所在2015年举办俄罗斯资本市场论坛并签署谅解合作备忘录增进定期、机制化的信息交流。在近日召开的“一带一路”会议上,提出中国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达3000亿元人民币。
(四)合作模式不断创新
中俄金融合作模式随着金融市场格局的调整而不断创新,从传统的代理行模式向互设机构跨境经营延伸,向“跨境投行”转变,由单一金融主体间的合作转向跨境金融联盟模式。2015年10月,哈尔滨银行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成立“中俄金融联盟”,并于2016年举行合作创新论坛,就中俄合作模式创新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成为首个中俄金融机构合作交流平台。日前,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了国内首笔中俄同业间银团拆借签约仪式,中俄同业间银团拆借为中俄金融合作模式的创新业务,对加深两国金融间合作以及经贸往来有深远意义。
二、中俄金融合作发展的障碍
(一)俄罗斯金融体系脆弱,业务风险较高
俄罗斯银行资产高度集中,多数银行资产规模较小,信用等级低,常有商业银行破产或被兼并,区域局限性强,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另外,俄罗斯的经济社会环境不稳定,中俄跨境金融合作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其中汇率风险尤为突出,卢布走势并不乐观。近年来受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俄罗斯企业的履约能力下降增加了对俄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而中俄双方银行合作缺乏风险把控机制,双方银行间信任度与信息交流不够,这都增加了中俄两国金融合作的风险。
(二)配套设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金融体系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及制度的不健全,制约了两国金融合作的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由于缺乏专业高效的清算平台,人民币区域化的脚步受到制约。目前人民币清算还需借助美元来实现,而在西方国家的制裁下,对俄经贸中美元清算障碍重重。其次,缺乏金融风险担保体系。双方银行交易中的资金交割仍依靠双方信誉,没有法律规定为依据,境内无专业的金融担保机构,导致银行缺乏开展对俄业务的积极性。第三,监测手段的不健全使人民币跨境流通的资金流量与存量难以把控,衍生出地下钱庄、洗钱等问题。第四,缺少配套的跨境投融资政策和外汇政策,我国离岸金融资质仅限于四大国有银行,使得一些经贸合作中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
(三)结算工具匮乏,现钞调运存在瓶颈
中俄双边贸易结算中主要以汇款为主,结算工具单一,企业没有可选择的余地。而俄罗斯又是不接受信用证的国家,双方企业只能通过第三方国家银行进行间接结算,效率低、周期长,增加结算手续费,交易成本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仅可以规避汇率风险,还能降低交易成本,但由于可开展本币结算的银行较少,致使本币结算规模较小。而关于中俄边境银行间现钞调运,两国的央行与海关虽已签署了相关协议,但运输线路过于单一,北京是唯一的通关地。空运方面,俄罗斯航空规定不承运中方贵重物品导致运输周期拉长;水路和陆路方面的安保问题难以保障。此外,俄罗斯方面押运公司不愿出境押运,跨境调运仅依靠中方调运公司进行,而俄方的高关税又制约了现钞调运的顺利进行。
(四)金融合作信息交流机制不健全
目前,定期通报制度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省内层面都只是将本币结算进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通报,而其背后所涉及的贸易投资、外汇管理及宏观调控政策等并未纳入通报范围,有价值的信息非常有限且时效性差,使法律法规调整的时效性及针对性受到限制。由于金融信息获取的不通畅与滞后性,使两国不能及时就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及时沟通和改善,降低了双方监管效率,使双方金融合作落后于经贸合作的步伐。目前,由于缺乏信息交流机制,严重影响了两国银行对双方企业的投资与信贷,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势在必行。
三、中俄金融合作的潜力分析
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金融合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在两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推动与支持下,中俄在金融领域除了要深化现有的合作外,还有很大的潜力等待开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扩大本币结算规模
经过两国的努力,截至2016年,中俄两国人民币和卢布相互结算增加了几倍。而在中俄双边结算中,卢布的需求程度远低于人民币,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大家庭,持有人民币的趋势更是得以巩固。2016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外贸银行在远东的客户使用人民币结算金额高达3.2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6%。此外,扩大本币结算规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规避汇率风险,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对中俄双方实现双赢。但目前,中俄本币结算业务仅在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等口岸银行能办理,而在其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由于缺少开办本币结算业务的银行,限制了本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因此,扩大本币结算规模,在中俄境内增设办理本币结算的银行,成为中俄双方金融合作的共同目标。
(二)加强资本市场的合作
受西方经济制裁的影响,近年来俄罗斯银行和大型企业对境外负债依赖水平较高,而2015年和2016年俄罗斯共有800亿到1000亿美元的外债到期,中国成为了俄罗斯融资的重要市场,但由于金融合作形式单一,俄罗斯在中国的融资主要以贷款为主。未来,中俄资本市场合作可以从债券走向期权,拓宽合作的业务范围,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促进资本市场多样化发展。由于中国对资本市场的限制过多,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等因素,中俄在资本市场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尚未发掘。未来,中国取消资本跨境流动的限制后,中俄贸易将会实现人民币计价,而俄罗斯也会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经获得在俄的证券业务牌照,未来中国其他商业银行也会陆续在俄罗斯开展自营、代客交易及托管业务,实现在俄罗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
(三)挖掘“能源金融”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能源金融是将能源与金融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金融形态,能源与金融看似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能源合作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金融问题,两国的能源合作并没有实现本币结算,这使得美元可以间接影响两国的能源合作。美国利用美元的地位间接影响国际能源的价格,使俄罗斯“石油美元”得不偿失,俄罗斯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开始“去美元化”,增加人民币在能源合作中的结算,不仅增强两国能源合作的自主性,同时也规避了汇率的风险。通过整合能源资源与金融资源,实现两个产业资本的优化,推动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互联互动发展。
(四)拓宽区域金融合作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联盟”的推进,中俄金融合作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目前,中方在俄境内已建和在建的中俄合作园区有十多个,到俄罗斯务工的中国人也不断增多,很多城市都建立“中国大市场”,人民币使用需求不断提高,推进俄罗斯的人民币现钞使用试点,设立人民币使用区域势在必行。近年来中俄边境游日益发展,但俄罗斯远东地区很多商户尚不能受理银联卡,游客消费时多有不便,俄罗斯央行与中国银联应在远东地区加强合作。中俄两国在区域金融合作、出口信贷、贸易融资、银行卡等多个领域合作前景十分可观,未来两国应加大力度拓展区域金融合作的空间,提升两国金融合作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杨舒.中俄金融合作之手将握得更緊[N].国际商报,2016-05-03(4).
[2] 中国金融新闻网.如何看待当前背景下的中俄金融合作[DB/OL].http://www. financialnews.com.cn/ll/gdsj/201612/t20161212_109425.html.
[3] 刘珏.中俄金融合作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4] 周艳玲.浅议中俄边境地区金融合作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5(8).
(责任编辑:乔虹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