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的孩子长不大
2017-09-06章睿齐
章睿齐
“要什么尽管说,爸爸什么都给你买。”“宝贝,妈妈全都听你的。”
被父母长辈过度宠溺的孩子不知道为人着想,自私自利。父母满足了他的无理要求,慢慢地,孩子心里就会产生“我是老大”的思想,不懂得让步和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行为乖张专横。溺爱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父母应尽快反省自己的行为。
1“老大”,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小豪的雅号。因为成绩差,他留了一级,但在新的班级,他的考试成绩还是倒数第三。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差,行为习惯也差。更令人头痛的是他竟然有着一定的号召力,班级里的几个男生唯他马首是瞻,跟着他闯祸,所以叫他“老大”。
小豪,小小的身量似乎蕴藏着无穷的精力,这些精力如同脱缰的野马,载着他四处疯野,课堂上也神游天外。只要下课铃一响,就只见他的小身影一闪,就如同号令,接着就是追随者群起而相从。常常有值班的学校行政领导和老师向班主任“告状”:你们班学生踩踏草坪了;你班的孩子玩水了……不用说,就是他们这几个。
小豪的作业?永远是不交的。翻翻书包,乱糟糟一堆,就如同作业本上不多的横七竖八的字迹,总是找不到要找的。你要是批评他,他小脸一扭,敌视的目光转到某一处,坚决不看你。
班主任电话召来小豪的父亲,一看就是属于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一小部分人,他对老师倒是很客气,一再自我批评,说自己太忙没有教育好小豪。另外,自己中年得子,对孩子宝贝得不得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儿子有什么要求都满足他,养成了他现在这样的脾气个性。
看来,小豪是一个被家长过度宠溺的受害者。
2自从三年前爸爸车祸去世后,琴琴和妈妈就与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看着这个过早失去父亲的孩子,姥姥就会对琴琴油然生起一股怜惜之情,对她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
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琴琴考了一个十分不理想的93分,这是她上学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琴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桌子上已摆满了迎接她的“庆功菜”。妈妈和姥姥、姥爷都在等着她的好消息,当妈妈知道琴琴又是错在粗心大意地看错数、抄错数时,生气地批评了她几句。这时,姥姥爱护地拥着琴琴并对妈妈说“琴琴还这么小,能考上90多分就不错了,别的孩子还不及格呢!”琴琴实在忍不住大哭起来,妈妈看到女儿“委屈”的样子,恼怒地大声呵斥起来。姥姥赶紧一转身把琴琴领进了卧室,安慰她,抚摸她的头,指责妈妈要求过严。
考虑到琴琴的健康,做医生的妈妈每天都会给女儿带满满的一瓶水,但她从没有喝完,总是给自己找一个又一个的理由辩解。周末放学回家,琴琴转了转念头:怎样解释今天没喝完的水呢?一进门,姥姥便看见了那满满的一瓶水,急忙拿起瓶子把水全倒进水池子里,琴琴吃惊地张大了嘴。姥姥边拧着瓶盖边说:“等你妈妈回来时,就说把水全喝完了,我也会帮你说说,记住,千万别说漏了!”说完,便又急急忙忙地回到厨房里忙碌,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姥姥先冲琴琴使了个眼色,然后笑呵呵地说:“看啊,琴琴有进步,把水全喝光了!”妈妈露出甜甜的笑容,刮了一下女儿的小鼻子,说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
姥姥与琴琴的小秘密还有好多:偷偷塞进口袋的零花钱、偷偷签字的试卷、偷偷扔掉的“犯罪物品”……
慢慢地,琴琴每天回家就看电视,让她帮做点事也不情愿,反正有姥姥呢;老师布置的任务,回家后也从来不主动告诉妈妈,还要姥姥每天帮她收拾好书包……妈妈感到琴琴变了,明显缺乏责任心。
专家意见
作为家长,孩子是推卸不了的责任。所以,孩子再有错,家长也不能对他失望、厌倦、冷漠,更不能庇护。无论在孩子身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家长都必须去面对、去承担,必须想方设法地去改善、帮助。这一层的亲子关系使得家长必须全力以赴地担起第一责任人的担子。
溺爱的孩子长不大。在孩子10岁之前,家长最主要的责任是引导、帮助孩子成长得更好,尤其是3~10岁的孩子需要管教从严。当然,同时又应该温和而又严格。就是让孩子首先意识到,他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有一双眼睛始终在注视着他。他的言行举止,父母都会及时地给予评价,予以奖励或给予纠正,甚至给予严格的惩戒。
对琴琴、小豪这样的孩子,家长再也不能弱爱,而应着力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允许孩子犯错误:作为父母,当然不希望孩子犯错误,更不希望由此给孩子带来麻烦。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不可能不经历痛苦。孩子有自己的头脑和思考方式,孩子需要在自主自立、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的力量,体会成功和失败,并由此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即使孩子可能会失败,我们也要给予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力,否则就是以“为了你好”的名义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和人生经验。另外,父母要有接受孩子犯错误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成长中的失败和教训是不可替代的,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做出选择。
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父母遇到孩子犯错误或惹出事端的时候,一方面责怪孩子,另一方面却自己出面解决问题。这样,孩子由于没有参与的权利和条件,得不到承担责任的机会,并没有学会真正解决问題的方法。相反,孩子受到责备后,紧张和内疚的情绪得到缓解,往往会认为自己已经对不良后果付出了代价,很难进行反思和采取改善的行动。
抓住适当时机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般说来,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救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都应当让他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这才是现代父母真正的爱心。同时切忌唠叨没完、翻旧账和急于求成。
引导孩子学会更合理的归因方式:归因方式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于行为结果寻找和归结原因的方式。心理学家根据原因的可控制性和稳定性把原因分为四类,即能力、努力、工作难度和运气。其中难度和运气是外在原因,努力和能力是内在原因。虽然有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之分,但是将行为后果归因于个人能力或努力程度等内在原因的人,更倾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