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2017-09-06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耦合度耦合区域

武 惠

(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21)

我国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武 惠

(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21)

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从时空分异角度分析了2014年全国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通过ArcGIS软件绘制了两产业耦合协调度评价图,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的耦合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间存在着显著的耦合关系,且两者的关系有着东高西低、沿海高内地低、南高北低、两极化分异严重等问题。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省域

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及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可以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营销活动展开条件及社会治安环境。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对促进两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关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步引起了学界热烈讨论。

当前关于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多,涉及区域较广:褚玉杰和赵振斌通过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方法对中国27个省市的旅游百强景区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关系做了分析。[1]周蕾等通过对近十年的面板数据对四川省的协调度研究区域协调度研究,发现两者协调性逐年递增,由最初的不协调发展至今逐步协调。[2]沈惊宏等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市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将安徽省分为皖北、皖南、皖中三个区域旅游区并提出了针对性开发建议。[3]高楠等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4]刘燕雨等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尺度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性,发现不同尺度范围下,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性有稍许差异。[5]昌晶亮等通过对湘西地区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发现旅游可以带动城市化发展。[7]翁钢民等通过定量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发现从时间角度来看,协调度愈加提升,从空间角度来看,地域不平衡性问题较为突出。[8]刘金栋等通过对中国31个省的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中国当前旅游发展存在地区间不均等的状况。[9]

目前,关于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两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学术成果相对较少,中国地域广袤,地区间差异较大,某些地域旅游产业与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实际上,旅游产业可以适度地超前发展,对地域经济的发展起引导作用。对任何一方的忽略都可能造成对两者关系认识的偏差。因此,积极讨论两者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通过不同区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对区域进行划分,以期为未来区域经济实现更高层级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一、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构建及模型构建

(一)耦合的内涵 耦合的概念源于物理学领域研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9],耦合度则是描述系统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程度。[10]耦合协调度则是用以度量系统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协调统一的程度,能够反映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11]当内部要素之间配合得当、相互促进时,成为良性耦合;反之,则称为不良耦合。

(二)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模型,C2表示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u1,u2分别表示两个字系统有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应表示为

(1)

因此,用以表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模型为

(2)

其中,u1=f(x),u2=g(x)。f(x)和g(x)分别作为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函数和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函数,两者的计算方法如下:

在公式(3)(4)中,ai和bj分别表示不同指标的权重,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熵值法获取。旅游产业系统及区域经济系统的指标特征对系统的功效贡献值均为无量纲化值,所以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方法如(5)[13]式所示:

(5)

(三)模型构建 在更好的分析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间耦合协调度的过程中,还需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其计算公式如(6)所示。

(6)

其中,C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度,D为其耦合协调度,T为旅游产业体系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α和β为待定系数。由于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取α=0.4,β=0.6。最后,对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14],如表1所示。

二、我国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前人关于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较为丰富,可采用理论分析及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的选取进行筛选。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查证了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并确定其完整性,随后访谈了相关专家,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了指标。最终,在兼顾各指标的重要性及可获取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体系中反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指标总数为7项,其中入境旅游人次、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接待人数、国内旅游收入等4项可以反映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星级饭店数、A级景区数、旅行社数等3项可以反映旅游服务接待水平,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服务接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旅游产业系统。体系中反应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总数为6项,其中包括GDP、财政收入、第三产业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人均GDP等。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本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

表2 我国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依据数据的完整性、可信性及可获取性,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公报》以及31个省份的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在对其进行耦合分析前,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应用耦合分析法对两产业的耦合性进行分析,指标权重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二)评价结果及分析 以2014年中国各省份统计数据为依据,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其次根据耦合度及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旅游产业及区域经济评价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得出两产业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如表3所示。最后,应用ArcGIS软件绘制两产业省域耦合协调度差异图。

表3 我国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等级评价

1.综合评价指数区域分析。如图1所示,从旅游产业指标、区域经济系统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指标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如上海、广东等产业协调程度较好的地区,综合评价指数一般较多的高于旅游产业指标及经济指标。不同地区的旅游发展及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差异,沿海地区及东部地区发展较为迅速,耦合程度较好,内陆地区如陕西、河南、安徽等地耦合程度较为一般。西部、西南部地区则呈现出与中部地区不一样的指数特性,云南、广西等地凭借自身资源条件优势实现了旅游业先于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特性,在图表上也表现出了不协调的特性。西藏由于交通可进入行较差、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因素,导致潜在旅游者的对其整体印象较差。多方面原因作用下,西藏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呈现出极度不协调的特性。

图1 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

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分析。如图2所示,两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域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广东由于地处沿海地区是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的重要口岸也是国外游客入境旅游的重要转折地,游客流量较大且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因此两产业达到了较好的耦合水平。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强,旅游发展意识较为突出,旅游开发较早且地域优势明显,协调度较好。

图2 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等级评价

东北地区作为国家传统的工业区,旅游开发意识觉醒较晚,但近几年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通过积极推出旅游品牌、旅游产品等方式实现了较快发展。西南地区虽然旅游资源条件较为优越,但由于区位交通及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因此协调度不高。不过近两年高铁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缩短了游客感知距离,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中部地区如陕西、湖北、湖南等地当前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当口,传统的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差异化的需求,该如何通过旅游产品转型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是中部地区应思考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业作为相关性极强的产业,有着自身的脆弱性,危机事件、自然灾害、社会治安事件等不良因素都会对其发展造成影响,东部地区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较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点。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是社会安定的基本保障,社会安定是旅游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经济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

三、结论

本文依据样本选取的科学性及资料获取完整性的原则构建了省域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分析了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基于分析结果及图片表达,得出了以下结论:

1.两产业发展存在着较高的耦合度,旅游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较高。其次,区域经济发展的稳步增长性大于旅游产业,原因在于旅游产业的牵连行业较多,发展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自于多方的支持力量,发展较为稳定。同时,在部分旅游资源特别突出的地区,旅游产业可以先于其他产业发展,最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虽然当前东部地区的产业耦合度较好,但除广州外其他沿海地区省市依然处于勉强协调的0.6-0.7的初级协调阶段并呈现出发展脆弱性特征。因此,积极促进旅游业发展,实现两产业的进一步协调仍然是现代旅游业发展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3.西藏发展耦合性极低,除去交通可达性较差及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还可能存在因个别安全事件通过网络传播而导致的整体不安全印象。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偶发的安全事件通过网络的裂变式传播可能受到极大的社会关注度,并在网络塑造的拟态环境中给潜在游客造成整体安全性较低的刻板印象,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坏的影响。因此,西藏在发展自身建设的同时,也应同时关注网络等媒体的传播力量,做到及时辟谣,及时更新传播内容,满足游客的心理安全需求。

综上,为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发展,我国应进一步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优化,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作用,为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治安及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同时,旅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愈发强大,地方政府应更注重旅游业发展,积极对外宣传,实现旅游强省战略。对于不同地区而言,旅游发展的重点各有不同,东、中、东北、西南、西部等地区应把握住本地区特色,实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褚玉杰,赵振斌. 中国旅游百强景区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关系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06)187-190.

[2]周蕾,王冲,贾志永.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444-449.

[3]沈惊宏,余兆旺,沈宏婷.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5(01):180-186.

[4]高楠,马耀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的时空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90-96,108.

[5]胡勇兵,诸晓毅.电影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类型和模式[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80-81.

[6]刘燕雨.不同区域尺度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2014(02)58.

[7]昌晶亮,余洪.大湘西地区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6(6)204-208,141.

[8]翁钢民,李凌雁.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J].经济地理,2016(1)178-185.

[9]刘金栋,郑向敏,谢朝武.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旅游论坛,2013(1)42-47.

[10]Vefie L.The Penguin Direction any of Phys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92-93.

[11]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白凯.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一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1)62-68.

[12]吴跃明,张翼,王勤耕,等.论环境—一经济系统协调度[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7.

[13]张娟.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及预测[J].旅游论坛,2014(5)39-44.

[14]张忆君,马骏.基于耦合模型的苏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环境科技,2016(3)11-15.

责任编辑 周觅

2017-02-13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4.27

武惠(1992-),女,山东济宁人,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

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511308013。

F590.3

A

1003-8078(2017)04-0111-04

猜你喜欢

耦合度耦合区域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分割区域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区域发展篇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