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机械化服务好农户种好粮
2017-09-06■文/刘春
■ 文 / 刘 春
靠机械化服务好农户种好粮
■ 文 / 刘 春
“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系列报道四十八
种植出好的粮食,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虽然看不着也摸不到,但却能让合作社走得更远。
每到“三秋”时节,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旺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都会非常忙碌。由于大型农机作业受到农民欢迎,有一段时间合作社的日均作业时间会超过10个小时。
随着扩大深耕、收割等田间作业,预计今年“三秋”时节合作社田间作业面积会进一步增加。如此规模的作业面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而成立合作社后,合作社的农机设备规模快速扩大,日均作业面积增至千亩以上,不仅能为本地农户提供快捷、高效的机械化作业服务,还能进行跨区域作业。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合作社逐渐实现了规模化作业、全程化服务、多元化经营、一体化发展,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机械化生产提高效益
旺达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11月,几年来成员已经发展到300余户,流转了当地及周边街镇的8000亩土地,服务土地面积达到1.2万亩。对于流转的土地,合作社实施耕、耙、播、收、秸秆还田、深松、激光平地等“一条龙”作业服务。
如今,当地和周边已经有2万亩土地通过合作社实现了全部或部分机械化,其中合作社流转的8000亩土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在6年前合作社成立时,这里还只是部分土地的某一环节能实现机械化,当地的农机由一些农机大户持有,而且农机持有数量严重不足。有一年小麦抢收时节,由于劳动力有限,收割机不足,担心错过最佳收割期,持有大型农机的农机户不得不在小麦还没十分成熟时,就被迫开始收割。这件事让这里的农机户开始思考走合作化道路。终于,在2011年11月,农机户刘占兴、刘占海、刘占义三兄弟联合程春林等七人,发起成立了天津旺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旺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参加专业培训
合作社成立后,向当地政府申请了30多亩地,热火朝天地盖起了厂房。那时候,周围的人并不看好合作社,觉得这是不务正业,瞎折腾。然而,合作社的负责人们则信心十足,他们相信,这个时代就是创新与风险并存的时代,只有用机械代替人力,农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的拓展,而日益激烈的竞争,让合作社负责人认清了一个道理,提高农机手的技术水平才是发展的核心。为提高合作社农机手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合作社与大港农机化学校签订了实训基地代培协议,购置培训设备,扩建培训教室,定期培训本社农机手和管理人员。同时,合作社还承担了天津市大港区农机手职业技能培训和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才培训的任务,年培训能力达1000余人。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社的竞争力,也为农机化学校提供了实训基地。
事实证明,合作社走的路子是正确的,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产品质量,而且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凭借天津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大型农机可靠、高效的作业性能,合作社随后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足迹遍及河北、黄淮等地。
小麦秸秆全部实现综合利用
农业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合作社一直都提倡发展绿色农业;反对为了提高产量,而不顾后果地滥用农药,也反对焚烧秸秆造成雾霾天气,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及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随着发展,合作社逐渐控制了农药的使用数量,却一直面临着处理秸秆问题。到了“三夏”麦收时节,秸秆那么多全部回收利用是不可能的,焚烧又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那么处理秸秆的出路到底在哪?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的钾等养分,可促进农业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合作社的负责人也知道秸秆还田可以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这项技术一直都未能实现。
2016年初,终于迎来了机会。当时,天津市农机管理部门对40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加装粉碎秸秆还田装置,实行麦秆全量化利用,从源头杜绝秸秆焚烧,保障空气质量,合作社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也在此列。
于是,在2016年大港小王庄镇陈寨庄村的“三夏”麦收现场出现了这样一幅场景: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每台收割机上都装有一个装置用于粉碎秸秆,旋耕机随后跟进作业,将麦秸碎屑翻埋入土中作为肥料。
为了确保夏粮收获一片,秸秆处理一片,秋粮播种一片,不给秸秆焚烧留下时间和空间,使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合作社共出动40多台联合收割机参加麦收,全部加装了粉碎秸秆还田装置。另外还有20余台秸秆打捆机,收麦后若有农户需要收集麦秆利用,这些机器帮着打捆运走。这一年,合作社达到了收割小麦后,地头不留小麦秸秆,要么粉碎还田,要么打捆运走。
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机械化的好处
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不管是机械化还是规模化,成立合作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农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农户受益。为了践行这一原则,在成立之初,合作社就制定了两条规定,即对本村及周边村镇的困难户和孤寡户实行免费作业,以及对周边1000多户村民的近1万亩耕地实行耕、种、收作业费用减半。
随着作业服务队的组建,自2013年起,合作社还主动承担了天津市耕地深松及激光平地作业项目,为自愿实施耕地深松及激光平地作业的村镇、农户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几年来,先后实施耕地深松作业近万亩,使1万多农户受益。
合作社的一系列务实举措,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感受到了机械化的好处,认识到了机械化的优势,不断有农户要求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规模不断壮大,拥有农机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目前,合作社拥有农机的数量已经从成立时仅有的7台拖拉机、10余套农具,发展到拥有各类农机具200多台(套)。在这期间,合作社完成的年作业面积突破28万亩。
合作社负责人表示,除了继续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外,随着规模的扩大,免费及费用减免作业还将进一步扩大,以让更多农户享受到合作社发展带来的成果。
他说,只有服务好农户才能种出好的粮食。种植出好的粮食是一种责任和良心,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虽然看不着也摸不到,但却能让合作社走得更远。
栏目编辑:刘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