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7-09-06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7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农村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优、稳中向新、稳中向绿的发展态势,生产继续保持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新的增长动能加快成长。
夏粮再获丰收,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夏粮呈现“面积略减、单产增加、总产略增、品质提升”的特点,产量达到2810亿斤,同比增加0.9%,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截至7月14日,除双季晚稻和晚秋作物外,其他作物夏播基本结束。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苗情总体较好;早稻大部分处于灌浆成熟期,中稻处于分蘖期,长势基本正常。同时,生猪出栏小幅下降,受需求放缓影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据农业部监测,6月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分别下降3.2%和2.4%。6月鸡蛋产量有所调减,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11.1%,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肉牛、肉羊、奶牛生产保持稳定。渔业产量增速放缓,前6个月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0.58%,增速下降2.45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捕捞强度明显降低,产量同比减少18%。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预计籽粒玉米面积调减1000万亩,大豆、杂粮杂豆、优质饲草等市场缺口品种,分别增加600万亩、500万亩、280万亩。分散小型养殖场(户)加快退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6%,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畜产品供应的主力军。养殖向优势区域进一步集中,畜禽大县猪肉和牛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和60%。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7.6%,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蓬勃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月—5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1%、9.4%、9.1%,好于去年同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火热,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据典型调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营业收入同比均增长10%以上。体验式农业、农旅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目前,农村网商达到800多万家,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超过29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力量。
农业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主导地位稳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月—5月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938亿元,同比增长16.9%,分别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13.3个和5.3个百分点,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突出亮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长期稳定在80%以上,特别是随着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民间资本投资热情高涨,投资占比预计继续提高。种植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4%,领先其他行业投资增速,占比扩大到56.2%;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带动下,东北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3.5%,快于东部和中部,连续3个月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基本摆脱持续近1年的萎缩状态。
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势头好,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典型监测,一季度末在外务工人数同比下降2.1%,但就近就业同比增长7.1%。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监测,1月—5月乡外县内的就业工资性收入增长8.5%,高于省外增速2.5个百分点。目前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创业人员超过700万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正在成为新潮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4%,分别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0.5个和0.9个百分点。其中,贫困地区由于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需要关注两方面。一方面,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进入主汛期以来,南方持续发生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也增加了水稻稻飞虱、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纹枯病等蔓延风险,各地区要强化气象、技术等服务,指导农户做好清沟理渠、排涝降渍、施肥施药等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及时关注鲜活农产品价格。受供求宽松影响,预计生猪价格将稳中趋弱;受产能调减影响,禽蛋价格近期反弹,但市场需求仍然偏弱,预计还将低位运行一段时间;受南方持续强降雨影响,预计蔬菜价格有望扭转下降态势,逐步回升。经营主体要及时关注市场价格走势,合理安排出栏或上市。
栏目编辑:邵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