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的多样化探析
2017-09-05常慧丽
常慧丽
【摘 要】纸质媒体是公信度以及关注度较高的重要传统媒体之一,在新闻报道、社会纪实以及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具有权威的引导性,对于一些特殊事迹的深入报道也具有显著的优势。纸质媒体的整体报道质量与编辑工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和制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新式媒体应运而生,编辑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若要进一步提升纸质媒体的报道质量,就必須对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的多样化进行探析,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寻找有效的提升策略。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编辑工作;多样化
新媒体近年来迅速发展和崛起,对电视媒体以及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的冲击巨大,因为其开辟了新式报道途径[1]。在新媒体环境下,数据信息的获取渠道更广泛,观看新闻以及其它报道的新途径不断增多,对于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纸质媒体的编辑工作应该结合时代趋向多样化发展,实时进行动态更新,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度和权威性,展现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而使纸质媒体稳定发展。
一、加强编辑工作多样化的必要性分析
编辑是纸质媒体报道的一大支柱,纸质媒体虽然不如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体能够以视频形势报道,但其报道内容众多,报道形式也多种多样,因此纸质媒体对于社会新闻受众群体而言是具有权威性的传统媒体之一[2]。纸质媒体的报道内容不仅将社会乃至国际的实时信息传递给受众,同时能够客观公正的引导社会舆论,将国家的新政策和新精神有效传达,因此加强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创新报道内容、形式、观念,都是先进纸质媒体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社会日趋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者应该更好地应对科技发展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完善的自我调整,以清醒的头脑和辩证是非的意识,做好编辑工作,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
二、当前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编辑职能上的转变
在新的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移动端技术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移动设备随机性地进行阅读成为越来越流行的阅读方式。现今对于新闻的报道已经趋向“碎片化”形式,“私人订阅”等新的宣传营销方式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在此形式下,编辑职能向发生了转变,除了要进行传统的文字加工,还要进行数字文件处理、客户端维护、宣传信息推送等工作。
(二)出版方式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纸质媒体的发展已经从邮局、快递等传统物流形式转变为“信息流”传播,而且也不再是单向出版传播,而是面向社会,双向互动,也可以以对话、交流的形式传播和出版。现今纸质媒体的发展将吸引受众“注意力”作为主要目标,从而提升报社的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多数报社已经启用了网络采编平台,甚至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时代的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和推广,扩大影响力。因此,出版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也给纸质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也在出版时间以及期刊时效性方面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因此纸质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编辑工作者而言,应该抓住契机,优先出版[2]。
(三)传播方式带来的挑战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纸质媒体的编辑、读者、作者是相对独立的,各自完成自身的工作或需求,界限分明。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电子邮件、腾讯社交软件、微信、微博等软件和平台的冲击下,使各类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虽然节约了新闻制作的成本和时间,但让传统纸质媒体遭受了剧烈的挑战。且现今更多群众可以通过浏览器的搜索功能随时搜索关键词,知晓一切自身关注的话题,这无疑大大减少了纸质媒体的传播量。由此对目前报社编辑出版来说,新形式的崛起和发展,阻滞了纸质媒体的传播,但也为纸质媒体获取信息的方式上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虽然压力倍增,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契机,由此编辑理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三、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多样化的途径
(一)在编辑工作中融入新媒体的观念
设置专栏,融入新媒体观念,是突出纸质编辑特色的有效方式,不同地区纸质媒体的排版不同,也就拥有不同的特色,有效发挥特色,将理论版面向社会推进,以新式的观念吸引多层次的读者群,增加受众[3]。对于报道的内容,理论性的内容本身是严肃的,甚至可以说苛刻,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理论性排版和报道都是一成不变的,刻板严肃,版面四平八稳,且长篇大论阐述同一种观点的版面只会使受众感觉厌烦。因此编辑工作者应该结合现时代发展的特色,设置特色的新时代专栏,满足不同群众对于报道内容的关注需求,包括“政策漫谈”、“实践动态”、“新论集萃”等等较为特色的专栏,并且配上新颖的标题,合理搭配内容、图片、色彩,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
(二)创新新闻的内容与形式
纸质新闻是传统媒体中的一种,与电视新闻不同,也与网络新闻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创新纸质新闻报道的内容,使其更贴近于受众的生活实际,以更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的需求为主要原则进行创新。对于编辑工作者而言,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了解现代信息的热点,寻找大众普遍关注热点话题,还要有针对性创新新闻专题、内容以及形式。但在此过程中对于大众偏好的专题不能模仿和以为选用传统形式,大范围的使用固定的语言和形式,如此会让受众感受到僵硬和无法理解[4]。从受众的角度来说,了解新闻所要传达的信息,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才是重点,因此要求纸质新闻编辑要了解现代社会发展模式下人们的喜好和关注问题的方式,如此针对性的、有依据的创新新闻内容,展现新闻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另外,编辑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不断转换自身的视角,以受众的眼光看问题,感受问题,站在不同受众群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时政新闻的编辑,则以国家和政策的角度思考问题,而社会性新闻则切换到大众的视角,注重新闻之间的衔接,保障所有新闻能够连贯性播报。
(三)依托不同的新闻传播方式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为编辑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对于纸质媒体而言,各类专题以及新闻报道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但仅仅凭借纸质媒体的传播,不足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凸显优势。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闻信息的获取途径增加,传播方式也趋向多样化发展。所以,新闻传播方式不应该被传统的模式所局限,应该融入新媒体元素,依托不同的传播方式将新闻传播出去,同时还要创新新闻形式,更深度、更广泛的进行报道和传播。现今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必然媒介,与网络以及其它能够传播的工具为扩散媒介,将新闻传播出去,如此可有效扩大新闻社会辐射力。
四、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趋向多样化发展,新信息时代的融入为新闻编辑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展现出新社会发展的全新魅力。如此要求编辑工作者在新时代环境提供的机遇中找寻提升的方式和策略,以不断地满足现代人获取信息的必然要求为主要目的,创新内容和形势,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纸质媒体,使纸质媒体更快更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俊红,王兰英. 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关系新探[J/OL],2016,29(06):82-86.
[2]高瀛.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J/OL]. 新丝路(下旬),2016,(06):128+139.
[3]王福军,冷怀明,郭建秀. 新媒体环境中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模式的转变[J]. 编辑学报,2015,27(05):464-467.
[4]刘钊.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发展[J]. 科技传播,2015,7(09):28+25.endprint